第32章 肩負重任

聽着羣臣的怒吼聲。景帝心神激盪,難以自已。

回想即位之初,雖說漢朝因爲文帝一代,而文治燦爛,可是,那時節,他肩上的擔子是多麼的沉重。當時的漢朝,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外有強橫的匈奴,內有不受節制的諸侯王,一個不好,漢朝就會有大亂。

更別說,那時的朝堂之上,要人沒人,要將沒將。即使周亞夫,文帝雖是在臨終之際拉着景帝的手說“國有難,找亞夫”。可是,那時的周亞夫不過是細柳將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而現在,諸侯已經平定,匈奴已經變弱。漢朝強大起來了,這是讓景帝自豪的功業。這些功業之中,最讓景帝自豪的,還是人才濟濟,朝堂早已不是他即位之初那樣的空空的朝堂,而是人才匯聚。

張闢彊、周亞夫、周陽、主父偃、申公、董仲舒、朱買臣、嚴助,還有遠在東胡的公孫弘,他們哪一個不是人才呢?這其中,張闢彊、主父偃、申公、董仲舒更是大才。

功業與人才比起來,人才更形重要,有了人才,纔會有功業,朝中人才濟濟,何愁不能建功立業呢?

這一切,都是因爲周陽,是周陽推動。雖然功勞並不全是周陽的,周陽的功勞是最大的,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是周陽沒有在數年前打敗匈奴,爲漢朝爭取到難得的時機,景帝也無法騰出手來處理朝中事務,更不會有如此之多的人才。

心念及此,景帝極是欣慰,打量一眼肅立的周陽,大是歡喜,肅穆的臉上泛起了笑容。

吸口氣,平復一下激動的心情,景帝一揮手。示意羣臣停下來。這麼多年來,羣臣唯覺眼下最是揚眉吐氣,要不是景帝阻止,他們真想吼上半天,方纔過癮。

“這位是張闢彊。”景帝朝張闢彊一指,爲羣臣引介。

“張闢彊?”羣臣中,有很多人只覺得這名字很熟,卻不知是何許人,好象聽人提起過。

“啊!”那些知道張闢彊大名的大臣,不由得驚呼起來,驚訝的打量起張闢彊。

“你們連大漢的奇才都忘了?”景帝虎目中精光一閃,笑道:“既然你們不記得,那朕就給你們說說。你們對大漢朝的事,應當還記得。昔年,惠帝駕崩,呂后哭臨,哭而不哀,只是幹嗥,沒有淚水,羣臣不解其意。就是丞相陳平,也是驚奇。百思不得其解。當時,有一個年僅十五歲的侍中,到了陳平府上,爲陳平釋疑,剖析呂后哭而不哀的原委,那是因爲呂后不放心。”

“哦!”景帝一提醒,羣臣恍然大悟,怪不得這名字這麼耳熟,原來是他呀。

張闢彊的名聲曾經很響亮,卻是因爲他不久之後失蹤,漸漸爲人遺忘,絕大多數人以爲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沒想到,他又出現了,還是景帝眼中的奇才,羣臣不得不驚疑,景帝可能要重要用他了。

“接下來的事,你們都知道了,陳平上書,要呂后封諸呂爲王。”景帝眉頭一挑,道:“雖說此舉有礙高祖之盟約,可是,當時呂后勢大,不如此,不能保全陳平、周勃這些柱石之臣。若是陳平、周勃這些大臣不能保全,如今的天下不再是姓劉,應當姓呂。”

對這結論,不會有人懷疑,呂太后雖然沒有好名聲。可是,其人很有政治手腕,玩弄權謀之術很有一套,若是沒有陳平、周勃他們安定漢室,說不定真給呂氏取而代之了。

“自此以後,張闢彊爲大漢奔走操勞,數十年未再現身。”景帝接着道:“如今,大漢人才濟濟,張闢彊功莫大焉,主父偃、董仲舒、申公、朱買臣、嚴助、公孫弘,或多或少,都得到張闢彊的指點與栽培。”

主父偃、申公、董仲舒這些股肱之臣,其才讓人心服,他們竟然是張闢彊培養的,羣臣又是一驚。能培養出如此人才的張闢彊,那不是更加了得嗎?他培養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羣。

在歷史上,培養出這麼多人才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鬼谷子了,張闢彊足以與鬼谷子並肩了。

“東胡一戰,大漢全勝,收了東胡。這也是張闢彊從中運籌的。”景帝的聲音陡然轉高:“張闢彊爲大漢立下大功,卻未之賞,今日,朕就賜張闢彊爵關內侯,食邑一萬五千戶。”

這是很重的封賞,是大手筆,可是,以張闢彊做出的貢獻,這是他應該得的。別的不說,光是培養人才一事,就足以當得此賞了。

東方朔纔是張闢彊最傑出的弟子。只是關係極大,景帝並沒有提起。

張闢彊上前一步,婉拒道:“皇上厚恩,在下愧不敢當,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張闢彊,這是你該得的。”景帝臉一沉,聲調微揚:“昔年,高祖欲賞你父子房,要子房自擇齊地三萬戶,子房願得留地,纔有留侯之稱。難道,你想要三萬戶?”

“這個……”景帝這話有些重了,張闢彊不由得一愣,略一沉吟,道:“皇上,在下不是這意思……”

“不管你什麼意思,受了便是,此事不再議。”景帝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道。

張闢彊本有留侯遺風,對受不受不賞一點不放在心上,可是,景帝把話說到這份上,他不好再推辭,只得謝恩。

“張不疑!”景帝打量着張不疑。

“草民在!”張不疑雖列朝堂之上,還是布衣之身,只能稱草民。

“你昔年犯法,被先帝貶爲庶民,你知錯而改,甚是難得。”景帝虎目中光芒閃爍:“子房曾有大功於國,朕不忍心子房子嗣斷絕,就復了你的留侯吧!”

“啊!”儘管復爵是張不疑的心願,倒不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這些年,經歷這麼多,他也看淡了。可是,那是張良留下的爵位,在他手裡失去,那是不孝。乍聞此言。張不疑還以爲自己聽錯了,驚訝不已。

緊接着,張不疑跪在地上,衝景帝叩頭:“謝皇上!謝皇上!”

失而復得,方知珍貴,張不疑心裡一個勁的道:“阿父在天之靈有知,孩兒復爵了!復爵了!”

張闢彊很平靜的看了一眼張不疑,無喜無怒的,這對他來說,很平淡的一件事情,失去不足悲,得到不足喜。

張通卻是一臉的喜色,恢復爵位,一直是張不疑的心願,如今終於實現,張通能不歡喜?

周陽也代張不疑歡喜。恢復了爵位,張不疑對張良有個交待了,負罪感會減輕。

羣臣都看得出來,主父偃他們與張闢彊關係非同一般,張家復起是早晚的事。再說了,張闢彊是景帝嘴裡的奇才,肯定會重用,景帝是在爲張闢彊出仕做鋪墊。

就在羣臣的驚疑中,景帝開始封賞將士們:“東胡是華夏的世仇,千年大敵,爲大漢所收,成就千古偉業!將士們的功勞,不可不賞。周陽增食邑兩千戶,李廣射殺侯產兒,立下大功,增食邑兩千戶。衛青、張通賜爵關內侯,蘇建、趙破奴、路博德、陸離支升將軍。”

一路賞賜下來,費時極長方纔封賞完畢。

收東胡固然可喜,畢竟只是全殲了匈奴的一支偏師,增周陽兩千戶食邑合適。李廣射殺侯產兒,增兩千食邑,也是應得的,景帝的封賞讓人心服。

最激動的莫過於衛青和張通了。

張通是張良的玄孫,張家沒落,能夠恢復留侯爵位,他就心滿意足了。哪裡想得到,張氏一日三侯,遠遠超出他的預期,他激動得真想痛飲千杯。

衛青本是車奴,出身卑微,爲人瞧不起,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能有今日,能封侯。這固然是他努力的結果,更有周陽提攜栽培的功勞,衛青心裡對周陽很是感激。

封賞是榮耀的確認,將士們出生入死,並不全是爲了功名利祿,可是,這種承認是不可缺少的,人人臉上洋溢着喜色,歡喜難言。

把一衆武將的喜悅看在眼裡,景帝的感覺大好,做皇帝嘛,就是要掌控別人的命運,這就是帝王的樂趣。

“嗯!”景帝清清嗓子,提高聲音道:“大漢此次出兵,用十萬之衆擊破了侯產兒的二十萬大軍,匈奴不再強橫,擊破匈奴,正當時!雖然大漢之軍的戰力遠超匈奴,可是,匈奴有着廣闊的大漠可以依仗,與匈奴的大戰必是生死之戰,大漢依然要全力以赴,上下一心,方能建功!”

虎目中精光閃爍,掃視羣臣,道:“欲建功,先得人,要想擊破匈奴,洗雪千年恥辱,就得啓用一批能臣。張闢彊,你就做左相吧!”

“謝皇上!”景帝早就召見張闢彊,把命他爲相的口風透露給他了,張闢彊沒有拒絕。張闢彊這次出山,爲的就是建功立業,以他的才幹,做丞相沒任何問題,可以說是衆望所歸。

“申公,你就做右相吧。”景帝打量着申公。

“謝皇上!”申公欣然領命。

丞相是高位,可是,如今做丞相,會累死人。與匈奴的生死大戰一起,軍政事務會雪片般飛來,忙得人焦頭爛額,胖子都會累成瘦子,可以說是臨危受命。

“與匈奴之戰,必要傾盡全力,這有很多事務要處置,糧秣軍械的調集,民夫的調用,收地之後的處置,就由張闢彊來操持。”景帝打量着張闢彊。

張闢彊精通軍政事務,遊歷天下,對民風民情極爲熟悉,由他來做這事最好不過了。可是,這事務是很繁重的,不是能人做不來,這也是景帝對張闢彊的信任。

“諾!”張闢彊欣然領命。

“張闢彊操持糧秣軍械,這是一個大攤子,擔子會很重。”景帝目光定在申公身上:“可是,大漢這麼大,不能只顧着打匈奴,別的事就不處置了,天下還得治理嘛,這內事就交由申公操持。”

“諾!”申公沒二話。

“這打仗的事,就交由周陽了吧。”周陽打量着周陽,臉上泛起了笑容,聲音陡轉高亢:“周陽,你在數年前,能以弱旅大敗強橫的匈奴,打得五十萬匈奴灰飛煙滅,朕相信你,能統率將士們,馳騁在大漠之上,擊破匈奴,洗雪千古恥辱,還華夏安寧!”

景帝的聲音,鏘鏗有力,字字如雷,讓人熱血如沸。周陽的心神激盪起來,血液沸騰了,雙手緊握成拳,大聲吼道:“臣領命!”

就這三個字,卻如萬鈞之重,周陽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方纔吼出來。

這是命將,破擊匈奴的大幕已經拉開了,能肩負如此重任,周陽兩世爲人,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如今,華夏恥辱的洗雪,大漢的輝煌,集於他一身,周陽倍感責任重大,卻又萬分榮幸。如此大任,多少年纔有一次?這副擔子能落在周陽身上,周陽是幸運的!

若說漢朝是一架戰爭機器的話,從周陽爲將這一刻起,漢朝這架戰爭機器已經隆隆運轉起來了,擊破匈奴的時刻到了!

這是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是千年盛事,光是想想,就足以讓人激動,更別說還是親身見證,羣臣激動不已,揮着胳膊,大吼起來:“擊破匈奴,洗雪千古奇恥!”

匈奴強加給漢朝的恥辱,絕對是千古奇恥。平城之圍,高後之辱,和親之策,這三條,任何一條都是千古未有的奇恥大辱,而漢朝全有了,千古之恥,以此爲最。自從三王五帝以來,從未有過的恥辱。

多少人爲之奮鬥的時刻,終於來臨了,所有人都激動起來了。

景帝猛的站起身,雙拳緊握,不住晃着拳頭,大吼起來:“擊破匈奴,洗雪千古奇恥!”

“擊破匈奴,洗雪千古奇恥!”羣臣跟着景帝大吼,發泄着他們的激動與憤怒。

聲音雄壯豪邁,直上雲霄,良久不絕!

屈辱多年的漢朝,終於發出了驚天的怒吼!華夏復仇的時刻到了!

良久,良久之後,君臣這才停歇下來,景帝已經是淚流滿面,衣襟都沾溼了。做爲皇帝,景帝應當控制感情,即使要流淚,也不能在羣臣面前。可是,這是華夏的盛事,誰能不激動?誰能不流淚呢?

周陽、周亞夫、張闢彊、劉徹、主父偃、申公、董仲舒、衛青……哪一個不是淚流滿面,歡喜難已呢?

吸口氣,平復一下激動的心神,景帝揮手道:“散了吧,各司其職。周陽、周亞夫、張闢彊、主父偃、申公、李廣、程不識、衛青、張通、公孫賀、公孫建、秦衣、秦無悔,你們留下。”擊破匈奴這事正式確立下來了,可是,如何對匈奴用兵,這要保密,只能與周陽他們商議。

“諾!”羣臣領旨,退朝而去。

“去養心殿。”景帝大袖一拂,走在頭裡。周陽他們忙跟上。

來到養心殿,只見殿裡擺放了不少矮几,看來景帝早就準備好了,要與周陽他們商議。

“都坐吧!”景帝甩甩袖子,坐在寶座上,衝周陽他們道:“今兒所議之事,費時會很長,不必拘禮了,坐得舒服就成。春陀,送上茶水。”

春陀應一聲,帶人送來茶人,每人面前擺一盅,快步退了出去。

周陽他們謝一聲,坐了下來。

景帝目光在衆人身上一掃,笑道:“擊破匈奴這事,說了不知多少年,就沒有做到。如今,時機成熟了,大漢絕不能錯過良機!大的方向,已經定下來了,那就是傾盡大漢之力,擊破匈奴。可是,具體的謀劃、方略、用兵之道,想必你們已經深思熟慮了,你們就說出來,我們好好計議。”

微一停頓,打量着劉徹,道:“太子,你說。”這是要考驗劉徹。

劉徹也沒有推拒,應一聲,開始陳述自己的構想:“父皇,兒臣要是說得不對,還請父皇指正。據北方傳來的消息,匈奴自知不敵,打算放棄龍城,龜縮在單于庭,想依仗廣闊的大漠與大漢周旋,其用心歹毒。”

“這個中行說,禍害大漢不淺!”景帝恨恨的道,可是這是竇太后造成的,他徒嘆奈何。

“千年以來,匈奴都是驃掠爲主,來去如風,快捷異常,若不與大漢正面硬撼,而是與大漢周旋的話,實是擊中了大漢的短處。”劉徹的聲音略高:“大漢遠征漠北,每一次出兵,所費錢糧之數很是驚人。若是一次無功,還可以再舉,若是再舉無功,還可三舉。可是,數次三番無功的話,以大漢燦爛文治,雄厚的國力,也是經不起這種消耗。”

周陽、張闢彊、主父偃他們不住點頭,別看劉徹年紀小,卻是剖析得很在理,讓人不得不服氣。

劉徹雄材大略,能成爲千古一帝,建立那麼大的功業,的確不是幸致,他有過人之處,非凡的才幹,周陽暗中讚許。

“那你說,該當如何破解此困局?”景帝打量着劉徹,很是欣慰。爲了把劉徹立爲繼承人,景帝沒少花心思,如今看來,把江山交給他,可以放心了。

“中行說是個聰明人,才智不錯,只可惜,他做了漢奸!”劉徹惋惜一句,接着剖析:“匈奴想與大漢耗,大漢不與匈奴耗,便可破解此局。父皇,兒臣多次觀看大漠的地圖,兒臣以爲,能否破解此困局,就在於大漢能否拿下河套之地。”(!)

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13章 英雄末路第74章 橫掃第93章 李廣神威第55章 新軍之威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8章 破綻第20章 待客之道第51章 災難降臨第49章 風暴之前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22章 天遂人願第27章 接納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33章 單于暴走第63章 痛下殺手第79章 完勝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45章 廢皇后第7章 猗蘭殿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20章 大漢軍略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17章 喜悅無邊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101 橫渡絕域第26章 自卑否?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87章 百越收復第13章 賜爵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87章 大戰之前第72章 龍城到了!第20章 龍城見第11章 滅東胡(下)第80章 戰果輝煌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28章 南宮公主第37章 天崩地裂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81章 《破龍城》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81章 《破龍城》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11章 初戰告捷第38章 鴻瓴急使第27章 千古偉業第102 窮途末路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65章 血染大漠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65章 凱旋歸來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50章 風暴降臨第73章 屠殺,開始!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60章 浩劫降臨第73章 大軍壓境第78章 殺雞儆猴第67章 怒火中燒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95章 漢家兒郎第83章 對陣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91章 晉升列侯第68章 大戰在即第40章 飛騎,出擊!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16章 喜悅無邊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24章 太子第14章 以逸待勞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21章 雁門血戰第79章 戰果多大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69章 處處烽火第19章 飛將軍第100 西羌滅亡第55章 豪言壯語第5章 漢武軼事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34章 蠢蠢欲動第28章 南宮公主第73章 大軍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