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趙佗的決定

…“怎麼了。你不願意。”周陽把衛青那副吃驚樣兒看在略型,有此

衛青是個沉穩異常的人,這事還真是出乎他的意料,要他不吃驚都

“不是!”衛青這才驚醒過來。忙道:“蒙大帥不棄,委衛青以重任。衛青感激不盡。可是,衛青並未統過兵,只怕做不好。”

“有什麼做得好做不好的?”朱買臣臉一沉道;“大帥說你行,你便行!”

衛青一雙明亮的眼睛打量着周陽,周陽微一領首,這是對衛青莫大的信任,衛青興奮不已,比起斬殺了餘善還要歡喜:“謝大帥!”

“這裡有幾百東醒奴隸,你可以向他們打探東鰓情形。”周陽提醒道:“甚至,你可帶他們做嚮導。”

“諾!”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周陽這話是金石之言,衛青自是沒二話。

“我給你調三千會稽駐軍。他們善長山地叢林作戰,你帶去東醒。”周陽頗多鼓勵:“你雖是第一次統兵。只要多用心,一定能成!”

“謝大帥信任,衛青一定做好!”衛青衝周陽躬身行禮。

“去吧!”周陽揮揮手。

衛青應一聲,施禮告退。

望着衛青的背影,周陽甚是欣慰。衛青是個天才的將領,天才也需要磨鍊,趁這機會,讓他去好好歷練歷練,將來與匈奴大戰,必是一個不錯的助手。

不出周陽所料,衛青的準備工作極爲細緻,各種情況都給他想到了。還謀劃了預備方數

最讓周陽想不到的是,衛青與東醒奴隸接觸,聽了他們的介紹,繪出了臺灣地圖。周陽一瞧那地圖,和臺灣相差不是太大。有些地方不太對,周陽給修改了,使之更加適用。

我們從小學就知道寶島臺灣,看臺灣地圖看了不知道多少年,周陽記得不少,再根據東鍵奴隸所說,進行一些修正便成。

有了這幅地圖,衛青這次進軍,就會順利許多了。

衛青初承重任,既是歡喜,更是責任重大,全身心投入準備中。

默蟻

“見過大帥!”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和秦無悔等人進來,衝周陽見禮。周陽目光從地圖上收回來,問道:“郭解可有消息了?”

“稟大帥,沒有。

”李廣氣恨恨的道:“這惡賊。不知道藏到哪裡去了,找遍了閩越都找不到。”

郭解是一定要抓住的,他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抓住他。漢軍一進入閩王城,周陽就派人四處尋找郭解。卻是一點消息也沒有。

“這惡賊,一定是藏在哪個山上。”程不識濃眉一挑,眼裡精光閃動。

“他不會藏在山上。”周陽搖頭道:“郭解是江湖大俠,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尊敬,他吃肉喝酒,可以說是養尊處優。藏在山上,那就是清苦異常,他三天不吃肉,饞得他直冒口水,他斷不會過這種日子。”

“大帥以爲郭解去了哪裡?”公孫賀很是贊同周陽的分析。一個倍受人尊敬的大俠,習慣了美味佳餚,郭解是不會去受苦的。

“南越!”周陽眼中精光閃爍,右手緊握在刀柄上。

“南越?”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一臉的迷惑。

“大帥,郭解是要去南越的話,那還不給趙坨綁起來,交給朝廷?”李廣一顆碩大的頭顱,不住搖來晃去:“他若去南越的話,那是自尋死路!”

“是呀!”程不識他們馬上附和。

“他不是去見趙億,而是去見呂嘉。”周陽雙眼一眯:“呂嘉有不臣之心,郭解這種身手了得的亡命之徒,正是他要招攬的。郭解越是落難,對呂嘉越是有好處小纔會死心塌地的成爲他的爪牙!”

“有理!”程不識率先贊成。

“大帥,那還等什麼?我們越緊出兵,把郭解給抓了。”李廣眉頭一挑,眼中光芒四射。

收南越,跟收閩越一樣,漢朝數十年想做,而沒有做。不是不想做。而是沒機會。現在,閩越已滅,正是收南越的良機。再說了,還有郭解這個最好的出兵藉口。若是錯過了,那就太可惜了。

“大帥,發兵吧!”程不識他們齊聲請命。

“李廣,程不識,聽令!”周陽臉色一肅,點將了。

“末將在!”李廣和程不識二人上前一步,齊聲聽令。

“你二人,持我兵符,趕去長沙,調動長沙之兵,從水陸兩路向南越進發!”周陽大聲下令。

長沙駐軍正是針對南越練的。要收南越,這支軍隊是要動用的。南越的土地面積比起閩越更大,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海南島和越南北部,在這麼廣闊的地域作戰,僅靠三萬新軍,那是不可能的。

再說了,南越和閩越一樣,地形複雜。多山地、叢林,打叢林戰和山地戰,就非新軍所長了,還非得長沙駐軍出戰不可。

從長沙南下嶺南,有兩條道路,一條是翻越五嶺大道,直取嶺南。這條路,是當年五十萬秦軍走過的大路。

水路就是從湘江出發,經過靈渠。直達現在的桂林。

靈渠是秦始皇爲解決嶺南大軍的補給而修建的一條戰略通道。秦軍越過五嶺後,由於運輸困難,補給不上,前兩年打得極爲不順,沒多大進展,就連統帥

爲了解決嶺南大軍的運輸,秦始皇絞盡腦汁,一籌莫展。

史祿提出修建靈渠,從水路運輸的方案。湘江和灕江很近,落差卻有數百米之大,根本就沒法行船。然而,史祿的方案堪稱水利史上的奇蹟,他的方案就象現代社會修盤山公路一般。把河道在山上盤旋,修了數十里的河道,水勢變緩,可以行船,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靈渠建成之後,秦軍的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到,秦軍的士氣高漲,驚人的戰鬥力爆發出來,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平定了嶺南。

秦朝滅盧後,靈渠仍是在使用。不僅在使用,漢朝還專門派人維護。因爲這是通往嶺南的戰略通道。非常重耍。

南越也樂得靈渠暢通,因爲光靠五嶺通道,遠遠滿足不了南越對漢朝物資的需求,沒有靈渠的話,南越活不下去。

漢軍從長沙出發,兵分兩路,向南越發起進攻,收效更大。周陽這一部著,非常好。

“諾!”李廣和程不識二人領命。

“大帥,你從哪裡進軍?”李廣領命之後,有些奇怪的問道。

“我從閩越直下番離!我們三路進軍。”周陽雙眼中精光暴射。

三路進軍,南越肯定難以招架,這仗贏定了,程不識他們欣喜難言。

接下來,商議了一陣細節,李廣和程不識飛身上馬,直奔長沙。

一場針對南越的戰爭,在周陽的推動下,緊鑼密鼓的籌備。

默蟻

未央宮,養心殿。

景帝跪坐在短案上,周亞夫、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們跪坐在景帝對面。

“這是周陽新送來的奏章,你們看看。

”景帝把一捆竹簡朝周亞夫面前一推:“周陽還真是會想,他要把閩王城燒了。”

周亞夫網把竹簡抓手裡,聽了這話,不由得嚇了一大跳,竹簡砸在短案上,急急忙忙道:“皇上,周陽少年氣盛,處置失當,還請皇上恕罪。”

閩王城是閩越最大的城池,理應好好保護,周陽竟是要燒,周亞夫要不心驚都不行。這事可大了,給朝臣彈劾自是不用說,景帝一個惱怒,就要責罰周陽,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一想到後果的可怕,周亞夫額頭上都滲出了冷汗。

與周亞夫的驚惶正好相反,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們卻是眼皮都沒有擡一下,好象沒聽見似的。

景帝一臉的笑意,打量着周亞夫,問道:“周亞夫,你擔的哪門子的心?你要是有周陽那般心思,那就對嘍!”

周亞夫精通軍務,於這等彎彎繞繞的事情哪裡想得明白,眼睛瞪得滾圓,一臉的迷惑。

“主父偃,你給周亞夫講講。讓他開開竅。”景帝有些好笑。

主父偃應一聲道:“太尉不必擔心,周大帥此舉極當。太尉當知。閩王城既是閩越最大的城池。也是閩越之民心繫之所,若是留着,那不是留下一個禍根嗎?與其讓閩越之民念着,不如一把火燒了的好。如此一來,閩越之民纔會安安心心做大漢的百姓!”

“這個”此割良是明白。卻是周亞夫想所未想,不由得結舌了。

“若是要聯下旨的話,聯無法下旨,周陽聰明就聰明在,先燒了。再奏知聯知曉。”景帝於周陽體諒他的難處,大是欣喜:“火燒閩王城,必然有人罵爲殘暴,若聯下旨的話,就會有人罵聯爲暴君。可是。若是不燒,又爲大漢留一禍害,這就讓聯爲難了。”

“皇上所言極是。”申公接過話頭道:“始皇當年入邯鄲,一把火把邯鄲給燒了,天下讀書人罵始皇殘暴不仁,卻不知道,邯鄲非燒不可。”

“始皇每滅一國,必要壞其宗廟。就是要絕了六國之民的念想。”董仲舒的話再一次印證他的法家思想。

“可是,始皇卻是給罵爲暴君。”景帝接過話頭道:“周陽這一先燒後奏,聯就不用背這罵名了。”

周亞夫聽了這話,不僅沒有喜悅,卻是更加驚訝。

“周亞夫,你是不是在想,周陽代聯背了罵名?說不定,到時候,聯就要對周陽不利?”景帝看着周亞夫。笑問道。

景帝沒有罵名,那這罵名總要有一個人來背,這就是周陽了。誰叫周陽是統帥,還是周陽下令燒的。周陽不背罵名,誰來背呢?

這罵名一背,那就不得了。朝臣會指責一片,景帝壓不住了,只好拿周陽開刀,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臣”周亞夫給景帝一口道破心思,額頭上直冒虛汗。

“呵呵!”景帝把周亞夫窘迫樣兒看在眼裡,不由得笑了起來:“周亞夫呀周亞夫,你真是一根筋呀!周陽想得可就遠了,把理由都找好了,你看看吧。”

周亞夫忙把竹簡撿了起來,展開一瞧,只見周陽找了好多條燒閩王城的理由:閩王城之修建,勞民傷財,死傷多少多少,百姓怨聲載道”怎麼好聽怎麼說。看了周陽的奏章,周亞夫不得不承認,閩王城一萬個該燒,絕不能留!

周陽這些理由不全是編造的,有很多事實。閩王城的修建,費時很長,花費的人力物力極大,死了不少人,這是事實,周陽就找到了好多民夫的埋骨之所,可以說是白骨累累。

更重要的一介。四。便是閱圭城背靠武夷山,交顧不便,不利幹閱凰懈刪另建一城,便民之用。

經過周陽這一說,彷彿閩王城有天大的罪過似的,一千個,一萬介。該燒,誰也不能說個不字。

這就是周陽的精明之處,明明是要毀掉閩越百姓的念想,卻給他整的天經地義似的。燒了閩王城,閩越百姓還得說好。

奏章一傳看,申公他們個個叫好。周陽絕不留任何後患。

“聯今天把你們召集起來,就是耍議議如何收南越。”景帝說出用意:“數十年來,大漢想收南越而未收,非不願,力有不逮,時機未至!如今,閩越已亡,南越勢難獨存,正是收南越的良機!你們說,該如何收?”

“皇上,周陽的奏章。”春陀捧着一捆竹簡,急匆匆進來。

景帝接過竹簡,展開一瞧,不由得笑了起來,撫着額着道:“呵呵。聯正議着這事,周陽已在部署。你們瞧瞧,對周陽的部署,有沒有異議?”

衆人把奏章一傳看,沒有異議。認爲周陽三路進兵的方略是目前最好的方略。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呵呵!”景帝撫着額頭:“周陽要收東醒,好啊!始皇未收東醒。聯來收!”

秦始皇平定百越,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大,使得中國的版圖一下子擴大了三分之一,卻沒有收東腥。若景帝收了。那就是一樁流傳千古的美事,由不得景帝不樂。

“聯要給周陽下一道旨!”景帝眉頭一挑,提筆在手,寫好旨意,交給春陀拿去處理。

默熾

番薦,南越王字。

南越王趙傷靠在軟榻上,白鬚飄飄,眼睛半睜半閉,一副舒適之態。

“見過大父!”趙胡快步進來,衝趙化見禮。

“胡兒啊,有何事?”趙俏白眉一掀,睜開眼來。

“大父,閱越已經亡了,我們該怎麼辦?”趙胡一臉的不屑:“部那自小熟讀兵書,可謂知兵之人。閩越之兵能打能拼,他以十五萬竟然打不過三萬漢軍,真是丟人吶!”

“胡兒啊,你非知兵之人,不可亂說。”趙俏搖手,阻止趙胡說下去:“部鄆雖是自小熟讀兵書小卻算不得知兵之人。若非大父年老體衰,騎不動馬,掄不動劍了,哪能由他橫行,數次三番派兵前來攻我南越。他不過是欺大父年老罷了。”

趙傷十九歲跟隨秦始皇征戰天下,三十歲出頭就成了秦軍將領,其軍事才幹是不用說的。呂太后曾經派出十幾萬漢軍前來攻打南越,卻給他打敗了不說,還一路打到長沙去了。

可是,英雄總有遲暮之時,他年歲大了,上不得戰馬,揮不動劍了。只能任由部那橫行。

“周陽那打法,太過兇悍。不要說部那,就是大秦的方陣,也未必能牙氐擋。閩越區區十五萬,就想打敗周陽,部鄆還真是在做夢!他的敗亡,是他咎由自取!”趙坨的點評很中肯。

“大父,真的?大秦的方陣都打不過?”數十年來,趙儒一直以秦軍自傲,就從來沒有說過秦軍不行。這可是他第一次如此說話,趙胡很是驚奇。

“打不過!打不過!”趙坨非常肯定。

“部鄆雖是可恨,可是,閩越若在,總有個脣齒相依。如今,閩越已亡,只剩下我們南越,大漢會不會出兵攻打我們?”趙胡一臉的憂慮之色。

“哼!”趙儒輕哼一聲道:“胡兒,你還戀着這權勢?南越之地,本非我所有,只不過是在遵行始皇的詔旨。大漢不是會不會,是一定會出兵!數十年了,也該了結了。”

趙坨擡頭,仰望殿頂的斗拱,一臉的輕鬆。

“大父,你”趙胡雖是趙儒的孫子,卻是未來南越王的繼承人。如此丟失王位。他心裡還真是捨不得。“傳我號令:漢軍所至,不得抵擋!開關迎之!”趙儒大聲下令。

“這這這”大父,這不是投降嗎?”趙胡很難相信這話是從趙儒嘴裡說出來的。

“投降?”趙儒搖頭道:“胡兒啊,這不叫投降。等周甄到了番禹,大父再和他談談。”

瞪了趙胡一眼,喝道:“還不快去傳令!”

趙胡萬分不願,卻是不得不去傳令。

“來人,傳秦衣!”趙詫坐直身子。

秦衣就是黑衣秦衛的首領,很快給傳了來,衝趙詫見禮:“秦衣見過大王。”

“秦衣,你的大父和我一樣,是始皇麾下的猛將。他已泉下作古了。而我,卻還這般不死不活的。”趙詫很是感慨的道。

“大王何出此言?”秦衣弄不明白他的意思。

“見到你,我就想起了昔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五十萬吶,五十萬弟兄奉始皇之命南下,如今。只剩下我一人了!”趙儒搖搖頭,收懾心神道:“不說這些了,不說這些了!以我料想,郭解來了南越,藏在呂嘉府上。你給我盯緊了,也不要打草驚蛇!”

“諾!”秦衣對趙傷的命令沒有二話。

“呂嘉,郭解,你們這一對狼狽。湊得真是時候!”趙儒眼裡精光四射,拉着拐技站了起來,身形挺拔,如一把出鞘的利劍。。

第38章 墨家下山第59章 不破匈奴,誓不還!第42章 名將風範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54章 始皇偉哉第9章 周陽破案第72章 龍城到了!第35章 中華瑰寶第19章 飛將軍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37章 天崩地裂第17章 機會來了第1章 門庭若市第78章 活捉單于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7章 惹大禍了第27章 惹大禍了第54章 始皇偉哉第25章 徹夜激戰第53章 始皇遺詔第10章 還我清白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73章 屠殺,開始!第80章 一個不留第54章 始皇偉哉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96章 驕人戰績第24章 蓋世之兵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5章 漢武軼事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76章 不戰而退第38章 墨家下山第59章 千古秘事第12章 豐碩戰果第26章 自卑否?第50章 威力無窮第23章 明白人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43章 一見鍾情第22章 華夏聖地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44章 景帝佈局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22章 華夏聖地第2章 冤家聚頭第93章 李廣神威第98章 張騫出使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54章 始皇偉哉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41章 伊人之心第76章 血!血!血!(中)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24章 雨中激戰第6章 淑女阿嬌第41章 深入大漠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96章 太后駕崩第15章 再戰匈奴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80章 戰果輝煌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7章 男兒行第60章 浩劫降臨第5章 山雨欲來第4章 要變天了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15章 滅門之禍第46章 景帝駕崩第37章 入宮見駕第25章 環首刀第94章 留侯兵法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77章 一網打盡(下)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64章 來得好第31章 真夠陰損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77章 兩難處境第13章 英雄末路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76章 血!血!血!(下)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43章 秦朝遺民第14章 以逸待勞第55章 豪言壯語第50章 風暴降臨第95章 漢家兒郎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17章 升任校尉第34章 先輩遺風第19章 樑王賀禮第102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