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千年大計(下)

司陽吊然有此意外。卻並沒有驚訝。景帝衆是在試探刮咬憂六入仕之後,會有很多的風浪,若是連眼前這道坎邁不過去,何必入仕?

周陽並沒有爲主父偃說話,只是靜靜的打量着,看他如何解眼前之局。

只見主父偃跪在地上,沒有絲毫的驚慌,平靜異常,大聲道二“皇上。草民結髮遊學數十載,囊中羞澀,可草民緊守禮法,從未做過有悖情理之事。粱王知草民。派人訪尋,草民對樑王感激,可草民不願附粱王。草民斗膽,敢問皇上,草民錯乎?”

膽子真不竟然敢質問景帝,若是景帝發惱,有他的好果子吃。

“主父偃,你好大的膽子!”就在周陽轉念頭之際,只聽景帝怒哼一聲,指着主父偃發起了沖天大火:“你牙尖嘴利,竟敢如此與聯說話!聯饒你不得!”

把景帝發怒的樣兒看在眼裡,周陽暗中好笑,景帝這演技真不錯。象主父偃這種寒士,見到皇上,那是激動難已,恨不得一咕腦兒把所有的東西全說出來,主父偃卻是不急不躁,見到景帝雖然激動,卻沒有失儀,能謹守禮法,實足難得。

景帝心裡歡喜不已,表面上卻是裝作怒氣勃發,這演技不是一般的絕。

“皇上,草民頭可斷,血可流。不能有污名節,不得已而問至尊,請皇上恕罪。”主父偃依然平靜。

在官場中打滾,若是不愛惜自己的名節,那會成爲貪官,主父偃爲了名節,不惜問景帝,這說明他愛惜自己的名節,值愕信任。其實,粱王派人訪尋他,他寧願捱餓,也不願投樑王,這本身就是全名節的最好證明。

“嗯!”景帝略一點頭,臉色稍緩,招呼周陽坐下,衝主父偃道:“你有何才幹,能讓樑王訪尋於你?”

“草民一布衣寒士,不敢言才幹,只有一點愚見。若皇上給草民片刻之暇,草民願盡言。”主父偃說得很謙遜。

“好吧!聯本要與破虜侯商議軍機。就擠點時間,聽你如何說。”景帝臉一肅:“說得好,聯不計你頂撞之罪。說得不好,休怪聯無情!”

“謝皇上!”主父偃禮節性的謝一聲,略爲提高聲調:“草民願向皇上獻四策。”

“四策?”景帝濃眉一挑,臉上變色。驚疑的打量起主父偃。

一般情況。能獻一策,就足以搏得功名富貴,主父偃一開口就是四策。這彌足驚人了,饒是景帝見過各式各樣的人,也是驚訝不已。

“第一策,名士策。”主父偃開始利析起來:“皇上爲何不招納名士?皇上不納,枚乘、莊忌、司馬相如之輩,只能轉投樑王。他們文章錦繡,其言煌煌,搖脣鼓舌。爲樑王遊說,樑王賢名大起。”

“這個”景帝愕然不已。他一直忌恨樑王納賢,說到底,他也有責任。

“昔,高祖納陳平之策,招天下士,多予金錢,遊說天下,是以王師未至,而天下之民多願附高祖。”主父偃祭起當年楚漢之爭時的舊事。

“起來吧!”景帝臉色更緩,要主父偃站起來了:“第二策呢?”

“棄聳老之術,變無爲而治,打擊豪強策!”主父偃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什麼?棄黃老?變無爲而治?”景帝的眼睛猛的睜大了,死盯着主父偃,半天沒有說出話來。

在當時,黃老之術,無爲而治,那是潮流,朝中大臣哪個不言黃老之術,無爲而治呢?就是景帝也是深以爲然,竇太后更是以讀黃老之術爲樂。

主父偃這話無異於平地一聲雷,驚得景帝臉上變色。主父偃接着道:“若皇上容草民盡言,方知當今天下,豪強橫行,奪人田產、霸人妻女、威行郡縣,官府不敢問,百姓家破人亡,官府不能撫。黃老之術。無爲而治,已經不能再治天下了。”

“有這麼嚴重?”景帝根本不相信,在他的治理下,漢朝會落到如此嚴重的地步。

主父偃略一沉吟,開始把他遊學時的所見所聞,一一道來。這是數十年的積累,翔實、生動,一聽便知,那不是假的,絕對是真的。一樁樁,一件件,讓人聽來觸目驚心。

周陽和主父偃相談甚歡,已經聽過。再次聽來,也是驚訝不已。

主父偃說完,景帝臉色變幻不定,胸口急劇起伏,周陽知道。主父偃的話觸到了他的痛處。後世皆言“文景之治”卻不知文景之治背後有莫大的危機,那就是豪強爲惡,這事本來要到漢武帝登基之後纔會處置,主父偃提前說出來,一旦景帝着惱,主父偃有性命之憂。

“皇上,主父偃所言是實。

臣在北地時,多見此等之事。”周陽爲主父偃開脫。

“呼呼!”景帝喘息不已,聲音非常響:“好!好!很好!主父偃。你能在滿朝文武大讚聯的仁政之際。提出此等之事,實在難得!難的!來,過來坐下!”

“謝皇上!”主父偃應一聲,與周陽並肩跪坐。

此等事,若是粱王聽到了,肯定是怒發如狂,很可能說主父偃危言聳聽,不會象景帝這般,反賜主父偃坐下,景帝這份度量着實讓人欽佩。

,二偃你泣話太驚人,驚出聯頭冷汗六”景帝在額山,入手的是亮晶晶的汗潰。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周陽和主父偃同聲道賀。

“你們,”景帝有些愕然。

周陽笑道:“皇上之所以驚。那是皇上把天下蒼生黎民的疾苦放在心上,臣豈敢不賀?”

“皇上,破虜侯所言,正是草民所想。”主父偃接過話頭。

“呼!”景帝長舒一口氣,讚道:“若非主父偃足跡遍佈大江南北。遍訪民間疾苦,豈能說出如此針貶時弊之言?沒有你主父偃,聯至今還爲奏章所惑,還以大漢江山錦繡萬端。卻不知有如此之禍端。沒有周陽,你也見不到聯。好!好!”

越說越歡喜,彷彿又接到周陽的捷報似的。

“第三策!”景帝虎目中精光四射。盯着主父偃。聽他議政,雖是讓人心驚膽跳,卻也讓人如醉醇酒,不忍舍卻。

“草民第三策,就是推恩於諸侯。衆建諸侯,少其力。”主父偃接着獻策。

推恩令,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道奇策,儘管周陽曆史不好,也是耳熟能詳,要是沒遇到主父偃,此策遲早會說給景帝知曉。可是。主父偃當着自己的面說出推恩令,周陽豈能貪他之功?只好任由他自個來說了。

“你是說,破除高祖只准嫡子承襲的旨意,把郡國分封給所有的兒子?。景帝是個明悟之人,一聞是言,立明其中要害,一雙虎目中精光閃閃,好象猛飲醇酒似的。

“皇上聖明!”主父偃以此回答。

“啪!”景帝重重一下拍在額頭上,讚不絕口:“這是奇策!奇策呀!若是早聞此策,就不會有七國之亂了!一把軟刀子。殺得諸侯沒脾性,何必動刀兵?”

彷彿此語不足以表達讚美之意,接着道:“此策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朝中這麼多大臣,怎麼就沒有一個人想到呢?此策一出,諸侯再也不能威脅到朝廷了。哼!”

虎目中精光閃動,他沒有說,周陽也猜得到,那就是“老三,走着瞧”。

“第四策?”景帝身子前傾。一臉的笑容,這纔是真心,適才的怒容不過是裝的。

“破匈奴策!”妾父偃的話更加驚人:“只有行好前三策,方能行第四策。”

“破匈奴策?怎麼?你也懂兵道?”景帝劍眉一軒,很感興趣。

周陽對付匈奴很有辦法,若是主父偃也懂兵略,那就是兩大名將了。他這個皇帝,能不歡喜嗎?

“皇上,臣於兵道,不過是限於兵書罷了,粗通皮毛。”主父偃謙遜道:“哪及破虜侯那般得心應手,戟呀、弩呀都是現成的,一到了破虜侯手裡,就完全不同了。化腐朽爲神奇!讓人讚歎!”

“呵呵!”景帝對這話大是贊成:“是呀!周陽多巧思,總是能把爲人不注意的東西用得神乎其神。”

“若無皇上簡拔臣,臣也無此功。”周陽來句錦上添花的話語。

“哈哈!”於簡拔周陽一事。景帝還真有幾分自得。古往今來,那麼多的帝王,有幾個敢用周陽這樣年青的人呢?

“那你的破匈奴策,又是什麼?”景帝問詢起來。

“皇上,臣的破匈奴策,就是移民實邊。”主父偃開始陳說起來。

一邊說,一邊比戈他於邊關上的風土人情,地理山川,戶口之數。百姓殷富程度相當瞭解,一一說來,具體翔實。

“嗯,此策極好!每次打仗,那運輸之費讓人心驚呀。”景帝大是贊同這一策略:“若是邊關有百姓,有糧草、軍械,這筆費用就可以省下了。以此爲基,威懾漠北,不是問題。此策極好,就遷豪強流民去北地

“皇上聖明”。主父偃讚一句。這是真心的讚揚,看得出,景帝是真的很贊同,打算實行了。

“春陀,設宴,聯要與周陽、主父偃邊吃邊談。”景帝興致大高。笑道:“主父偃,你這話,讓臣有如飲醇酒之感。”

“謝皇上誇獎主父偃滿面紅光,能得景帝如此稱讚,那是人生的樂事。

“皇上,臣再獻一策。”周陽笑着接過話頭:“不僅要遷豪強流民去北地,更應該修路。北方的百姓多了。人戶之數劇增,這需要的貨物也就多了,要是沒有通暢的道路。這運輸所費也是驚人。”

“妙!”景帝脫口讚道:“記得前朝之時,始皇剛剛一統天下。那時。道路不通。從齊地運糧去北地。運一百石,運到的還不到一石路上要吃掉九十九石多。

運到的那不到一石,就是從民夫牙縫裡摳出來的。”

秦始皇網統一中國時,那時的道路,各國各不相同,一個國家的馬車無法在另一個國家的道路上行駛。秦始皇爲了解決這一困難,採取了一個名傳千古的辦法,叫“車同軌”。也就是大規模改建道路,使其符合統一的規定,這符合當時的情況。卻給讀書人罵爲暴政。

“這還要別下雨,別出現泥石流。”景帝不住搖頭,很是惋惜:“若是雨下大了,泥石流暴發,根本就不可能運到,在半路上就吃光了。爲了解決這一困難。始日08姍旬書曬譏口齊傘大修馳道修成。從齊地運糧安北地,就可以嘻強奴十石。這相當了不起。馳道雖然廢棄了。但是,路基仍在,若大漢耍修的話,可以省很多事,此議可行!”

“要想富,先修路。”這話說起來相當老套,卻是事實。沒有良好的交通,何來發達的經濟?何來強盛的國力?

周陽此策一出,漢朝的道路將會四通八達,經濟將會更上一層樓。當然,軍隊的調動,更加便捷了。

春祝帶人送上酒菜,三人各踞一案,一邊吃,一邊商議國事。

景帝詢問主父偃,瞭解漢朝的風土人情,地理山川,主父偃是有問必答,非常具體,比起奏章準確多了。

“聯身爲大漢皇帝,對大漢的瞭解,還不及你這個寒士,慚愧!慚愧”。景帝大是感慨:“奏章誤聯矣”。

略一停頓:“主父偃,你先在宮中做侍中,把這些擬出一個條呈。來年,聯有大用

就這樣,主父偃正式踏入仕途。雖然只是小小的侍中,卻深得景帝賞識。景帝那句,來年有大用,那意思是在說,眼下已快過年了,不能大動干戈,那就來年再說。想的到。來年,漢朝必有一番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變化,必然會牽涉到漢朝各個方面,包括朝中大臣的變化。變動一完成,漢朝將會有一番新氣象,實力會更上一層樓。

“皇上,欲爲事,必先得人!皇上要改變朝局,就要大批的人才周陽的話才一開說,就給景帝打斷了。

“對對對!沒有人才,什麼也做不了”。景帝大是贊成這話:“周陽。你還有人才要舉薦?快快著來!”

“皇上,臣沒有人才可以舉薦。”周陽話鋒一轉:“可是,臣有一策,可使朝中人才濟濟,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哦”。景帝虎目特別明亮:“你真有此策?”

不僅景帝好奇,就是主父偃也是驚訝,打量着周陽。

自古以來,人才就是訪、求、招攬。不外這三招。能不能得到人才。就要看運氣了。商湯得伊尹。文王得太公,遂有天下,傳爲千古美談。可是,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真要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從三王五帝到如今。三千寺過去了,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盛況,就是有美名的文王也沒有達到這種盛況。

景率和主父偃哪能不驚奇。

“皇上,在說此策之前,臣先打個比方。”周陽開始打比喻:“農夫灌園,爲求一飽,他辛勤勞作,就會得到所需的糧食。若是農夫不去勞作,那麼。園裡就會雜草叢生。同樣的土地,勞作與不勞作,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

“周陽,你的意思是記,”景帝若有所悟。

妾父偃的眼睛睜大了,死盯着周陽。

“沒錯”。周陽點頭道:“皇上何不做一回農夫,灌一回目,自個來培養人才呢?”

“培養人才?”景帝一字一頓的說。眼珠都快砸下來了。

在三代之時,有官方培養人才的事情,可是,規模太影響不大。後來,到了戰國時期,私學興起。辦學成風,稷下學宮興盛一時。

自此以後,官方辦學的事情並不多。漢朝大辦官學,要等到漢武帝時期去了。周陽這話,着實是驚天之語,景帝和主父偃要不驚訝得掉眼珠都不行。

“是呀!”周陽肯定一句:“皇上請想。若是朝廷辦學館,招收天下聰明童子入學,他們中學而優者可以做官,主父大人這樣的名士,還會淪落到餓倒街頭嗎?”

主父偃臉上泛着特有的光輝。對這話大是贊同。若是有出路,他早就入仕了,他之所以沒有入仕,就是因爲太窮,沒門路。

“有理!很有道理”。景帝微一沉吟,大是贊同。

“皇上,這學館,不僅僅用來培養做官的人才,還可以用來培養技藝之學的人才。”周陽哪會錯過這等良機,接着道:“皇上是知道的。今年,大漢之所以能打敗匈奴。除了將士用命之外,還有良匠的功勞。若無他們製造的強努,臣也擺不出弩陣,拿匈奴的騎射沒辦法,只能緊守城池罷了。”

強弩在這一戰的威力,衆所周陽,這話,誰也無法反駁,景帝不住

頭。

“良匠也是人才,也可以培養。技藝百業。各種各樣的人才,都需要。有了這些人才,馬的種性更好,造出的弩威力更大,刀劍更加鋒利。糧食更多。多得吃不完,只能用來養家畜,百姓就有肉吃了,人人吃肉,身強體壯,打仗就有力。

培養更多的良醫,爲百姓治病。百姓康健,人戶之數更多,開墾更多的土地,組建更多的軍隊”華夏文明就會推廣到天之角,海之涯”。周陽掉起三寸不爛之舌,給景帝描繪出一副優美的藍圖。

這幅藍圖非常優美,聽所未聽。聞所未聞,景帝聽得口水都流出來了。口水順着嘴角流出。滴在皇袍上,皇袍沾溼了一大塊,景帝兀自不覺。

第17章 升任校尉第26章 窮追不捨第96章 驕人戰績第55章 豪言壯語第44章 景帝佈局第83章 收臺灣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46章 景帝駕崩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64章 血染大漠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21章 公主上門第41章 深入大漠第85章 揚帆出海第55章 新軍之威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11章 滅東胡(中)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4章 完勝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44章 景帝佈局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38章 宮中劇變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80章 一個不留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20章 見面禮第55章 豪言壯語第49章 改弦更張第58章 束手無策第56章 一網打盡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7章 猗蘭殿第1章 秦皇雄風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19章 中大獎了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8章 別無選擇第35章 館陶公主第56章 一網打盡第83章 對陣第95章 羅馬帝國第19章 飛將軍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52章 屠殺,開始!第12章 一山二虎第91章 瘋狂吧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2章 再勝一陣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20章 漢武帝第56章 會獵龍城第40章 飛騎,出擊!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77章 兩難處境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27章 千古偉業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20章 龍城見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94章 留侯兵法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30章 幸福時光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78章 殺雞儆猴第65章 血染大漠第37章 天崩地裂第87章 大戰之前第1章 霍去病第8章 漢武大帝第1章 秦皇雄風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48章 天賜良機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23章 毒計第85章 王對王第79章 戰果多大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11章 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