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您是最傳奇投資家

港島西環寫字樓,被譽爲亞洲最貴的寫字樓之一,每平方英尺的月租金達到100港幣之高。章九成的章氏財團,在這裡整整租了四層樓,其中包括了風水最好的頂層。

50出頭的章九成是章氏財團目前的掌門人,而章氏財團也正是在章九成的手裡,才如一匹黑馬從港島的許多財團中崛起,躋身於全島的前10大財團之列。章九成最大的特點,就是擅長於投機,別人擔心有風險而不敢做的事情,他只要看好了,就敢拿出真金白銀砸下去。雖然每次重大的投資都讓財團的股東們心驚膽戰,但到目前爲止,章九成的所有決策都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極其英明。

這一刻,章九成正在自己位於寫字樓頂層的大辦公室裡,接待着幾位不速之客。這些人中,有一位是章九成所熟悉的,港島理工大學的教授張國棟。

張國棟與章九成的關係非同一般。章九成投資生涯中最輝煌的一次,就曾得到了張國棟的助力。那是在十幾年前,章九成初掌章氏財團的大權,正遇到港島有一家機械企業瀕臨破產,準備找人接手。港島的大多數投資商對於這家企業並不看好,認爲其技術落後,沒有太大的發展前途。章九成對這樁業務有些心動,但拿不準這家企業的技術到底有多少價值,於是到理工大學去找人諮詢,而他找到的正是剛剛從大陸逃過來不久的張國棟。

張國棟隨着章九成到那家企業去走訪了一圈,查看了企業的技術資料,然後告訴章九成,這家企業正在研發的幾項專利非常有前途,假以時日,必然能夠一鳴驚人。章九成帶着投機的心態,毅然籌集一筆資金買下了這家企業的全部股票,然後支持企業的技術人員完成那幾項專利的研究。

結果,正如張國棟預言的那樣,這家企業研發的幾項專利得到了業界的認同,一下子就打開了市場,企業的業務蒸蒸日上,股價翻着番地往上漲。章九成賣出了自己持有的股票,賺了一大筆,也奠定了章氏財團崛起的基礎。

在此後一些年中,章九成還請張國棟幫過他幾次忙,每次張國棟也都不負重望,爲他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二人的關係也日益親密,除了業務上的往來之外,私底下也成了不錯的朋友。當然,章九成發了財,是不會虧待張國棟的,張國棟目前那套在楊海帆眼裡顯得頗爲寒酸的公寓,就是用章九成付給他的佣金買下的。

前一世的馮嘯辰並不知道張國棟其人,但對於章九成的經歷卻比較瞭解。新世紀的中國互聯網上,充斥着各種成功學的心靈雞湯,章九成的發家史以及一些著名的投資案例,都是這些心靈雞湯的重要原料,馮嘯辰哪怕是沒有刻意去了解,成天耳濡目染,也把這些案例記了個大概。

回憶起前世看過的章九成的資料,再結合當下的一些信息,馮嘯辰有七八成的把握,認定張國棟正是那些雞湯文中爲章九成做出過重要貢獻的那位機械專家。在張國棟家裡,他帶着試探的態度向張國棟問了一句,結果得到了對方一個肯定的回答。張國棟稱,自己與章九成有着不錯的私交,可以替馮嘯辰做個引見,但至於章九成是否願意爲馮嘯辰提供貸款支持,那就不是張國棟能夠左右的了。

要想在衆多的建築工程機械廠家中脫穎而出,馮嘯辰需要的條件很多:技術、人才、資金、設備等等,都是要一項一項去解決的。

技術方面,馮嘯辰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說他有,是因爲他有着來自於後世的經驗,知道不少工程機械方面的新技術、新理念。這些技術如果提前10年甚至20年拿出來,足以形成一個強大的技術優勢。說他沒有技術,則是因爲他對那些技術也只是知道一個大概,能夠說得出來,卻無法具體實現。要把這些理念轉化爲真實的技術,需要有一名技術過硬的總工程師才行,張國棟正是他選中的總工。

人才方面,只有慢慢積累,有辰宇軸承的經驗,馮嘯辰相信自己能夠找到足夠的人才,來完成工程機械的製造和銷售。

設備上的事情,是他此次要去歐洲解決的,在此暫時不提。

最後剩下的一項,就是資金了,他讓張國棟幫他引見章九成,正是希望從章九成手裡獲得公司啓動的資金。

馮嘯辰向楊海帆說要投入1000萬元用於工程機械公司,這個數目足以讓國內的鄉鎮企業家們覺得震驚,但馮嘯辰自己卻知道,這點錢只能算是小打小鬧。如果他的目標是一年搗估出幾十臺挖掘機來,有1000萬的初始投資當然是夠的。但如果想實現批量化生產,並且達到可持續的程度,1000萬就遠遠不夠了,需要有其他的資金來源。

章九成是一個非常知名的投資家,目光如炬,而且一旦看準一個方向,就會大膽地投入,所以馮嘯辰把獲得投資的希望寄託在了他的身上。

“章先生,冒昧打擾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在大陸時候一位老師的孫子,馮嘯辰先生。他先前在大陸的國家經委重裝辦工作,擔任副處長,這次到港島來公幹。他久慕章先生的大名,所以央求我務必要帶他來拜會一下章先生。”

張國棟用這樣的方式,把馮嘯辰介紹給了章九成。

“章先生,您好。”馮嘯辰向章九成微微鞠了一躬,彬彬有禮地問候道。

“馮先生,你好。”章九成不失禮貌地迴應了一句,接着又招呼道:“老張,你和客人都坐下吧,有什麼事情,咱們慢慢聊。”

三個人都坐了下來,章九成也在自己的大班椅上坐下,卻並不急着說話。他用鷹隼一般的目光審視着馮嘯辰和楊海帆二人,判斷着二人的能力。馮嘯辰和楊海帆的來意,張國棟在此前已經通過電話向章九成說過了,章九成知道他們是來向自己申請貸款的。章九成覺得好奇的是,這兩個大陸的年輕人,居然有這樣的勇氣跑到港島來貸款,而且所需數目不菲。他們到底想做什麼,又有什麼樣的倚仗覺得能夠從自己手裡拿到錢。

眼前這兩個年輕人,一個年齡在30出頭,另一個則是20出頭。但看起來,那個20出頭的年輕人反而顯得更爲成熟,至少在這個場合中能夠顯得不卑不亢,絲毫沒有被自己的身份以及辦公室的奢華所嚇倒。另一個30來歲的年輕人雖然也在努力地表現出淡定,但他那眼神分明有些遊移,反映出了內心的不安。

照張國棟的介紹,這個叫馮嘯辰的年輕人,是國家經委重裝辦的一名副處長,這讓章九成覺得有些意外。章九成不是沒有和大陸的官員打過交道,一個副處級的幹部,在章九成的眼裡也算不上什麼。但一個如此年輕的副處級幹部,對於章九成來說就不一般了,俗話說,欺老莫欺少,馮嘯辰的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20剛出頭就能夠當上國家機關裡的副處長,那麼等他30出頭、40出頭的時候,他又會給自己什麼驚喜呢?

“章先生,我和楊經理這次來拜訪您,一個原因是久仰您的大名,想瞻仰一下港島最傳奇投資家的風采。”馮嘯辰笑呵呵地開口了,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前,先狠狠地拍了一記章九成的馬屁。

“最傳奇投資家?這個稱呼我可真不敢當呢。”章九成假意地說道。

馮嘯辰道:“您是實至名歸。我舉個例子來說吧,比如您所主持的鑫祥公司收購案,坊間只看到您抓住了鑫祥公司新老董事長更替時候出現的短暫股價波動的時機,恰到好處地實現了抄底,卻不知道您的決策是基於對全球服裝業大盤整所帶來機遇的敏銳把握。看一家企業的八卦,這是誰都能夠做到的,但能夠看到產業全局,纔是一名投資家最重要的素質。可以不誇張地說,在這方面,您如果自稱是港島第二,我想不出誰有膽量自稱是第一了。”

“我有這麼厲害嗎?哈哈哈哈,你這個年輕人可真會說話啊。”

章九成哈哈地笑了起來。馮嘯辰的話,當然是有恭維的成分在內,但他對於鑫祥公司收購案的評價,卻與章九成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鑫祥公司的收購案,是章九成頗爲得意的幾個成功案例之一。對於章氏財團在這個項目中的成功,港島的投資界衆說紛紜,許多人都認爲章九成不過是踩了狗屎運而已,但章九成對於這樣的評價是很不服氣的,他覺得自己在收購時想到的東西很多,不是坊間那些人能夠理解的。

馮嘯辰的點評,正搔在章九成的癢處,讓他覺得心花怒放,連帶着對這個年輕人的看法也好了幾分。他覺得,別人都看不出這個案子的妙處,馮嘯辰卻看得出來,這說明這個年輕人是非常聰明的,堪稱他的知音。最難得的是,這個年輕人還是一個大陸人,估計對於這個案子的前後經歷也並不甚瞭解,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就更難得了。

他哪裡知道,馮嘯辰說的這些話,正是章九成在十幾年對給他寫傳記的那個槍手說過的,後來經他的傳記廣爲人所知。馮嘯辰用章九成自己的話卻奉承章九成,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第二百二十一章 馮處長的背景很神秘第三百四十二章 這件事不平常第一百二十六章 功勞是你的第五百四十七章 雪中送炭的好消息第七百二十章 人在陣地在第三百二十二章 那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地方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田分地真忙第四十一章 破局的關鍵人物第四百六十七章 送你兩本雜誌第五百二十四章 太囂張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樹一個典型第六百零八章 小姨子跟人家打起來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流會開幕第六百五十七章 你有什麼要求就提吧第四十六章 徐新坤是昏了頭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閒不住的晏樂琴第二百九十四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九十三章 兩難的境地第六百六十四章 開創時代的項目第三百五十一章 鬧了半天是個誤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給我12小時第五百一十四章 我們是帶着誠意來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張和平的身份(月底加更求票)第四百六十三章 必須步調一致第二百六十三章 兩節車皮的難題第一百一十四章 時間是個大問題第八百四十四章 三條策略第八百二十章 把它鑄成鋼錠我都認得出來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正的目的在哪第八百三十八章 寬大處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政策性虧損第六百五十七章 你有什麼要求就提吧第八百零四章 垃圾變成了黃金第七百二十四章 我有一個消息第九百零三章 需要一個理由第四百九十七章 打一炮換一個地方第五百八十八章 這不是明搶嗎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了個小老闆第二百一十二章 我剛纔那算是衝動嗎第七百零二章 你沒跟我開玩笑吧第四百五十八章 廣場協議第八十八章 純粹是閒聊第七百四十六章 有風骨的學者第四百七十七章 要注意小節第七百零一章 他不會早就料到了吧?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是來投標的第五百五十二章 事情反轉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遇上一個胖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國家裝備工業集團公司第九百章 期待和馮會長見見第二百三十一章 看看誰來了(今日四更虐狗)第八百七十五章 辛克角核電站第八百三十九章 茶餘飯後的一個小遊戲罷了第一百零一章 我當然有辦法第八百二十一章 在家裡教孫子扭秧歌第四百二十三章 藍調咖啡學術沙龍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一般不焊二類容器第八百八十六章 讓美國重新偉大第一百零六章 德國人來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烘烘的姚總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有個四合院第五十七章 羅翔飛想一魚兩吃第五百五十一章 我啥也沒說啊第一百九十章 第三次浪潮第六百七十五章 有人兜底第四十三章 全面質量管理第四百七十七章 要注意小節第七百三十九章 除非有一筆低息貸款第四百六十九章 別把好心當成驢肝肺第三百二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要連朋友都做不成第八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毛遂自薦第六十七章 東西方之間的技術轉讓第八百一十二章 開始收網(五更求月票)第五百三十章 招聘一名電工很容易第二百二十章 這麼一個二愣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爲國家賺取外匯第五百四十七章 雪中送炭的好消息第八百六十八章 我要對歐洲負責第一百一十五章 租樓第二百六十三章 兩節車皮的難題第八百六十七章 轉變身份第二百三十三章 博美人一笑第二百零九章 與虎謀皮第六十章 收取穿越者的福利第三百九十五章 關鍵在於重裝辦的態度第五百八十六章 天上掉下大餡餅第四百六十八章 他能把罐子運到外國去?第四百六十五章 價格高了一點第八百四十五章 希望給予更多的支持第四百五十八章 廣場協議第三百三十五章 給你50萬第三百五十二章 拿一個碩士學位第七百零七章 嚴禁收購第二百一十三章 來了個掮客第五百七十三章 四級工的水平第五百一十一章 池谷的封口費第五百四十八章 軸向推力第四百五十六章 這不就是國際大協作嗎第五十五章 抵達法蘭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