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中國工業機器人之殤

三天後,金漢林結束了這一次中海之行,回到了中船工業集團總部。而沈歡也得到了內部消息,中海市政府原則上同意了和中船工業集團公司共同開發江南常興造船基地這個項目,並且保鋼集團將會成爲新江南造船集團的重要股東之一。

這倒是跟沈歡記憶中發生的那段歷史差不太多,後來江南常興造船基地的三條線的確是股權比較複雜,其中不但有保鋼的股份,也有外高喬的股份,還有的是外高喬的母公司中船工業集團的股份。

真正完全由中船工業集團百分之百控股的還是江南常興造船基地三號線,也就是所謂的軍品生產線,三號線主要的任務是爲海軍生產重要的武器裝備,同時兼具生產民品的功能。

不過現在沈歡提交上去的建議書,又多出了一些規劃,從原來的七個大型船塢,六座室內船臺,八座室外船臺,共三條生產線,增加到了四條生產線,九個大型船塢,十座室內船臺,十座室外船臺,當然相應的佈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當然有一點不會變,那就是一期工程建成後主要生產幹散貨船、集裝箱船等不同,二期工程主要是建造大型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船和海洋工程船,甚至還有豪華遊輪的生產能力,當然脈動式生產線更是重中之重,它可以生產多種高附加值船型,這些船型屬於造船行業中的高附加值類型,可以讓中國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轉變。

脈動式生產線的關鍵設備,伊萬已經同瑞點的abb公司中國分支機構進行了接觸,這家公司對江南常興造船集團的訂單似乎興趣不大,隨便報了一個高價,把伊萬給嚇回來了。

伊萬找到沈歡,把情況給沈歡一說,氣得沈歡也不禁罵道:“這些外國佬,也太高傲了,竟然開這麼高的價格,分明就是想把我們當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他們宰割了。不行,不行,這家公司絕對不能成爲我們的自動化設備供應商,我們得再找一下別的公司。”

伊萬連忙道:“對了,我還通過關係,聯繫到了億大力柯馬公司的商務部負責人,對方似乎很有興趣跟我們合作,今天已經向我們發出了邀請,希望我們前去他們公司總部考察,並且就這個項目進行商談。”

沈歡想了想道:“看來只有找這家億大力公司比較靠譜了,你再跟對方確認一下,我也跟公司領導再彙報一下,如果沒問題的話,咱們就要儘快啓程前往億大力,早點把這些關鍵設備落實了。時間不等人吶!”

工業自動化設備特別是工業機器人在中國起步太晚,發展歷程也是讓人喟嘆不已。事實上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時,中國就開始進行了第一次工業機器人的探索。一九八五年,中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就完成了中海一號弧焊機器人的設計和研製,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臺六自由度關節工業機器人。

只不過在八九十年代,甚至是二十一世紀初期,國內基本上都不具備支撐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的條件,所以這些研究成果都沒有實現產業化。一直到二零零七年末,在一場國內機器人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的會議中,專家們充分的討論了中國到底要不要做工業機器人產業化,有不少專家都持反對意見。

在二零零八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的第一個項目纔開始啓動。這個工業機器人將應用於汽車製造,並且只是一個焊接工業機器人,功能比較單一。

儘管到了二零一八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近百億美元,銷量將有可能超過十五萬臺,中國的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國外品牌早已經成爲市場上的絕對主力,國際品牌商們早就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條,所以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廠家無論是在採購方面還是在下游產業鏈都不具備優勢,經過幾年的競爭,衆多國產工業機器人品牌倒下,如同潮水一般退去,只剩下少數實力較強的廠家。

不過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家的主要產品還是搬運上下料機器人,裝配機器人和焊接機器人佔比較小。同時國內廠家在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與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製造技術方面還有技術瓶頸待突破。

在國內船舶製造領域,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更爲緩慢。但船舶工業機器人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配有外部升降和行走機構的多協同控制焊接機器人完成平面分段生產線後部組立結構較複雜焊縫焊接;配有焊縫跟蹤功能的專用焊接機械手完成焊接特別狹小的、人員不能進入的分段空間等等。

想想那都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了,現在還是九九年,國內沒有一個廠家可以做出適用於脈動式生產線的工業機器人來。這是中國工業機器人之殤,沈歡也是無奈,只能組織考察團,準備前往億大利柯馬公司考察,這一次必須要談判成功,花最少的外匯,把脈動式生產線的關鍵設備,工業機器人買回來。

現代化的船舶工業,未來必定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僅是脈動式生產線需要機器人,像焊接車間,切割車間等等,未來都需要工業機器人,當然這個重任,就不是沈歡能夠完成的了,這隻有靠國內機器人公司和船廠合作,共同完成這個重任,開發適合中國造船廠的工業機器人。這一天可能會來得比較晚,沈歡也明白。

在伊萬的牽線下,沈歡和柯馬公司商務部總監弗朗西斯取得直接聯繫,確認了合作意向之後,便向公司領導詳細彙報了情況,最後馮海波拍板,讓沈歡負責此次工業機器人的採購和談判工作,擇日組團飛赴億大力。

第四百六十八章 搶灘登陸戰遊戲第六百三十二章 澳洲遊艇展第一百零七章 加班加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艱鉅”的任務第六百零八章 船艇展覽會第二百四十八章 碧海飛鯊第五百七十章 狡猾的船廠老闆第六百三十二章 澳洲遊艇展第二百一十二章 競爭對手第三百六十一章 寶馬七系和桑塔納第五十一章 烏鴉嘴第四百八十九章 給媽媽的一封信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船工業集團年會第二百五十七章 第二屆朱海國際航展第九十七章 十二萬噸級好望角型散貨船第三百六十七章 替罪羊第五百三十七章 摘取LNG船這顆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第三百九十七章 江南常興研究院成立第二百章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第一百二十一章 煙花易冷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女老闆林雅第三十九章 差一點發生安全事故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同之行第六十三章 軍代表孫成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這就是大國工匠精神第二百七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十三章 舵機故障第五百一十七章 海軍榮順艦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專還是高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也要交底第五百六十四章 風光無限第五百九十五章 開啓合作新篇章第四百章 李浮生的願望第四百一十四章 帶女徒弟的尷尬第五百一十五章 梭邊魚,燈會,機牀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作雙贏第二百二十三章 還沒有進入主題第三百八十章 明月的理想是當一名工程師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海混凝土公司新人流川楓第七十二章 挖牆角第二百八十六章 技術中心的轟動第三百一十二章 讓別人羨慕去吧第六百三十二章 澳洲遊艇展第四百四十章 增材製造與航母模型第五百六十四章 風光無限第八十六章 工人家庭第二百五十四章 搶在波音前面搞脈動式生產線第三百二十九章 突破常規第六十九章 通用垂髮系統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來的女實習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ERP管理系統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灌倒了第四百零五章 高明月的條件:承包江南常興造船基地建設工程第三十五章 感情增進第三百一十章 六十萬搞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爭取首艇建造權第四百五十一章 中國船舶工業發展論壇第一百五十七章 “艱鉅”的任務第四百八十八章 天堂裡沒有病痛第四百零二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三百八十五章 混凝土管樁行業高端產品第二百二十五章 五十萬美元成交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明月圓了新房夢第六百三十七章 萬噸大驅有戲嗎第五百五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邊建設一邊造船第六百二十章 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國海上長城第十九章 切割車間第五百六十八章 那就真幹第四百一十八章 專家出馬誰人可擋第一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八十章 S級精度第七十八章 被表白了第三百八十章 明月的理想是當一名工程師第三十五章 感情增進第二百零八章 最後一架安124運輸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九十四章 金融風暴的反思第一百九十六章 緊急任務第二百五十七章 第二屆朱海國際航展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艇上的浪漫表白第二百一十四章 馬雷舍夫機械廠第二百零九章 塵封的蘇三三艦載機第四百九十八章 生態鏈商業模式第一百零六章 三管齊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專家出馬誰人可擋第二十二章 姨媽的愛情故事第四百二十章 開展3D打印技術前瞻性研究第五百八十七章 撿了個便宜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題大做還是真有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成立江南研究院的建議第二十五章 老總點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表妹宋雨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穿女船王的內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毛的圖謀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專還是高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成立江南研究院的建議第五百九十三章 聊得很投機第四十六章 賺錢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