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載人航天

在航天領域中,隔熱和散熱,都是航天器熱體系中極爲重要,也是涉及到航天器,乃至宇航員安全的工作。

無論是航天器內部的熱循環和散熱工作,還是航天飛機外部在發射和返回時的隔熱工作,都是航天領域中的難題。

尤其是航天飛機或者載人活動的返回艙,在返回地面時,尤其是在距離地面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數米每秒的速度穿越密大氣層時,返回艙表面溫度會達到1000- 2000攝氏度,甚至更高。

如果不採取有效的防熱降溫措施,整個返回艙將會像限石一樣被燒爲灰燼。

比如米國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地面的時候,其表面溫度就曾超過兩千度。

在失事時,超過一千五百度的高溫從隔熱瓦的缺口處涌入航天飛機內部,其在內的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這是一起極爲慘痛的航天事故,但更悲劇的是,因爲各種小問題而導致的航天災難,在全球各國在發展航空之路上並不稀罕。

徐川不想這樣的災難在自己的手中發生,那麼星海號外層的隔熱瓦問題,就是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盯着手中的報告數據,思索了一會後他擡頭看向翁筠宗,開口問道:“關於這個問題你們有解決方法嗎?”

翁筠宗搖了搖頭,回道:“目前來說,最好的方法依舊是每次航飛後對隔熱瓦進行縝密檢查,以及及時更換隔熱瓦。”

“除此之外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傳統航天飛機上針對熱障相關的優化設計我們都調整適配應用在了星海號上,後續再進行優化,難度很大。”

在航天飛機或航天器的隔熱上,目前所使用的技術在大致上可以分爲三種。

第一種是吸熱式防熱,在返回艙的某些部位,採用導熱性能好、熔點高和熱容量大的金屬吸熱材料來吸收大量的氣動熱量;第二種是輻射式防熱,用具有輻射性能的鎮合金及陶瓷等複合材料,將熱量輻射散發出去。

最後一種則是燒蝕防熱,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溫加熱時表面部分材料融化、蒸發、昇華或分解汽化帶走大量熱量的方法散熱。

而這些技術,基本都可以融入到隔熱瓦和隔熱棉等外部材料上。

事實上,在材料學一直不斷髮展的今天,他們,或者說華國在航天器外部的隔熱材料上的造詣,不說超越瞭如今的米國。

但至少,超越了當初米國航天飛機所使用的隔熱瓦是沒什麼問題的。

然而這解決不了問題。

一千多度近兩千度的高溫溶蝕之下,隔熱材料的性能再強悍,至少以目前的材料水平來說,也無法百分百的保證安全性能。

徐川點了點頭,手指輕輕的在辦公桌敲了敲:“行,我知道了。這件事我會組織開會討論的。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就目前而言,整體上來說,翁筠宗說的方式,的確是目前最優秀合適的方法。

星海號上使用的隔熱材料,已經是華國研發出來的最好,性能最優異的材料了。

這個問題要解決,後續還需要想辦法。

當然,這個問題的急迫度,也並不是那麼的誇張。在後續的航天活動中,做好檢測工作,也是應對的手段。

而且10-12次的航飛壽命,對於一架航天飛機來說,目前來說已經足夠長了。

翁筠宗點了點頭,道:“其他的一些問題我們都有對應的優化解決方案,相對比而言,這兩個比較關鍵。”

“嗯,好。”應了一聲,徐川接着道:“相關的具體工作你要嚴格把控,航天飛機上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是大問題,不能輕易忽視掉。”

“嗯,我會緊盯着這一塊的。”

討論了一會星海號首航的數據和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後,徐川開口問道:“星海號的維修檢測什麼時候能完成?”

翁筠宗思索了一下,回到:“第一次航飛檢查比較仔細,大概還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

提起星海號的航飛檢測維修,那都不能用細緻來系統了。

爲了詳細的檢查首次航行後星海號的整體情況,航天基地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老牌航天集團的支持下,差不多將整架航天飛機大卸八塊了。

雖然並沒有拆成一個個的零部件,但以每一個系統爲核心,比如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空天發動機、空氣壓縮機等等爲核心部件的設備全都進行了模塊化的拆卸。

而後,這些零部件迅速的經過了相關工作小組和原生產廠商的檢測,以進行驗證在首次航行中這些零部件有沒有出現問題。

可以說就差沒將它拆成一顆顆的螺絲釘檢查一次再重新組裝起來了。

當然,這種程度的檢查維修,也能最大程度的確保星海號的安全。

他們的時間很緊,後續大概只會再進行數次無人航飛+載人航天近地軌道測試,如果在這數次航飛實驗中,星海號表現完美的話,差不多就要開啓載人登月了。

沒辦法,星海號的上次航飛,極大的刺激到了米國和NASA宇航局的神經。

原本按照預期NASA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纔會開啓的載人航天登月工程,而現在,有準確的情報消息稱,NASA宇航局加快了阿爾忒彌斯計劃的腳步,將在兩個月後正式將載人飛船送往月球,重返月球。

兩個月的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相當緊湊的區域。

星海號已經完成了首航,後續經過不斷的測試和檢測工作後,完成載人登月並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但整體上來說,相對比預期規劃而言,這份時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畢竟載人航天活動是一件相當前沿的工作,有單獨完成載人航天活動能力,能能自主發射載人航天器的,哪怕是僅僅是的將人送到近地軌道上,也只有米國、沙俄和華國三個國家。

而前往載人登月,目前更是隻有米國一個國家做到過。

對於華國而言,儘管有過登月的記錄,前後三次都將嫦娥號探測器送上過月球。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載人登月這一塊,並沒有經驗。

而這些,都是需要充沛的時間來進行準備工作的。送走了翁筠宗,徐川拾起了桌上的數據分析報告,重新翻閱了起來。

如果說機翼的設計和航天飛機的穩定性工作航天研究所可以自行完成的話,那星海號返回時產生的熱障效應,目前的星海研究院,乃至整個航天集團大概都找不到足夠的優化或解決辦法。

畢竟能找到的話,翁筠宗絕對會彙報上來。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在航天領域上的實力不夠。而是這一個熱障難題,放到全世界目前都沒有被解決。

包括被稱爲第一航天大國的米國,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其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並不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要立刻就解決的麻煩,但它潛在的危險性,卻讓人無法忽視。

至少,對於徐川而言,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星海研究院/航天基地中。

在優化和解決掉了第一次航飛中帶來的那些可以完成的小麻煩後,星海號數度進行了無人航飛實驗,每一次都相當的成功,也爲華國的航天領域積攢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數據。

首航後的後續航飛實驗,徐川就沒親自主導了,將其交給了航天研究所的翁筠宗進行。

他一直都認爲,一個國家,一個種族,一個文明的前進,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支撐不起來的。這也是他一直都保持着南大教授職稱,但凡有時間,基本都會過去上課和指導學生的原因。

而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和航天航空領域也一樣,在相關的重大問題解決後,後續的發展,他都交給了其他人員來進行,培養他們在這些領域的才能。

今天,則是最後一次的無人航飛,補充最後的測試和實驗後,並將在廣袤的外太空中,進行深空加速測試,以驗證相關的模擬數據。

伴隨着一聲‘啓航’的指令,拖曳紅紫色的尾焰再次朝着那片星海駛去。

相對比首航的測試來說,這一次星海號差不多是直奔外太空而去的,航飛的時間會短上不少,不過即便是這樣,它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攀爬重力井。

這是電推進系統不足的地方,相對比傳統化學燃料推進的爆發力來說,它更適合長遠的續航。

控制中心,徐川目送着星海號遠去後,他看向了坐在身邊的常華祥院士,開口說道:

“如果這一次的航行順利的話,下一次就是載人航天了吧?”

雖然是受邀過來擔任技術總監的,但毫無疑問,在航天領域,這位常院士有着比星海研究院/航天研究所更充沛的經驗。

哪怕是後期那些老牌航天集團也安排了對應的專家小組進入航天基地指導工作,但航天領域的各項安排,依舊是這位大佬主導的。

至於他自己,非航天領域的專家除了一些技術上的難題外,基本沒怎麼插手航天相關的工作。

常華祥點了點頭,開口道:“相對比傳統航天器要進行多次的無人航天實驗才能上人來說,航天飛機,尤其是咱們設計製造的星海號,在這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

“其長遠的續航可以帶來應對各種環境和工作情況的能力,因此它的安全性和應變能力更高。”

徐川點了點頭,道:“宇航員那邊的培訓如何了?”

載人航天,自然是需要宇航員的。

相對比傳統的化學燃料運載火箭上天不同,星海號航天飛機對於宇航員的體質要求並不高。

甚至從目前數次航飛的測試數據來看,其加速度哪怕是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也完全能夠承受。

不過作爲第一次載人航飛,人員方面的安排自然是經驗充沛的那些現役宇航員。

徐川沒爲這事操心,高層直接調派了宇航員和相關人員過來。

擔任這次星海號載人航天活動的人選,由此前完成過多次載人航天,並且走出了華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的翟*剛同志帶隊,並且從空軍處抽選了兩名頂級全程的飛行員做輔助擔任。

目前這三人已經進入航天基地數個月了,一直都在不斷的進行着相關的培訓工作。

聽到徐川的問題,瞭解一切的常華祥院士不假思索的回道:“宇航員那邊沒什麼問題,有翟*剛同志的帶領,培訓工作一切順利,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徐川點了點頭,陷入了思索中。

老實說,他的確很想跟着上去看一看。

畢竟宇宙星海,是每一個男人的夢想。尤其是對於他這樣的物理學者來說,更是具有致命般的吸引力。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允許他跟着這些宇航員們在第一次載人航飛的時候一起上去的。

這種事情,向上面申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概率是申請不下來的。

“要不要偷溜着跟上去看看.”

腦海中的想法一閃而過,徐川陷入了糾結和猶豫中。

或許這是他目前唯一能在短時間內登上太空的方式了,但老實說有點過於冒險了,至少在第一次載人航天的時候,有點冒險。

雖然此前已經進行過數次無人航飛,星海號的表現一切完美,但人上去後情況究竟如何,還是個未知數,畢竟是第一次。

猶豫糾結了半天,最終徐川還是搖了搖頭將腦海中的想法壓制了下去。

現在還不是他冒險的時候,畢竟重生一次,他還有很多的夢想沒實現,現在的路也還遠沒有走到盡頭。

且不提更遙遠的未來,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以及引力子等物理上的未來都還在等着他。

不僅如此,這輩子學習的數學足夠帶着他在物理領域上更進一步,甚至包括數學領域上的研究,他也還有着更進一步的可能

或許等未來他的路再一次走到盡頭後,去幹點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合適一些。

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38章 提前一個月的數競國集第162章 戴維·格羅斯的指導第473章 最後的答案第154章 打開地獄的工具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790章 熱鬧的物理學界第586章 國之幸事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940章 普萊斯:我們還沒完全輸!第543章 徐川:我成計量單位了?第237章 諾獎前的準備第314章 一項成果兩個諾獎第265章 震撼世界的成果!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627章 首航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21章 物競實驗第246章 某位髮型很酷的~第882章 或許他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第346章 激光增能與粒子加速第325章 如果我都能看懂的話,那應該不可能第570章 沒有任何意外的獲獎人!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764章 引力的真正來源第361章 光宗耀祖第727章 這也太快了吧第859章 高斯步槍的希望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700章 破局的契機第605章 隕石轉移技術第589章 新的競爭!第88章 請客吃飯第590章 徐院士許願石第763章 原來答案早就在那第623章 海軍裝備處的熱情第540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變的第一道關卡第390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650章 深空中的遙望第878章 智能駕駛的突破第431章 讓人瘋狂的提議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795章 當然是去給他們一點小小的震撼了!第932章 你看出來了嗎?第720章 各懷鬼胎的交流第569章 高斯獎!第325章 如果我都能看懂的話,那應該不可能第377章 這不可能!第847章 試圖借雞生蛋的魔都第659章 無法拒絕的陽謀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133章 新聞發佈會第162章 戴維·格羅斯的指導第881章 普通人的生活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62章 省狀元第784章 徐川:或許我會選擇用自己的名字來第738章 小島國的狼子野心第201章 光滑流形--和費弗曼的交流第495章 人生的第一次漏洞第366章 低下頭顱的日耳曼佬第336章 虛擬現實技術第738章 小島國的狼子野心第939章 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史詩’呢?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584章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452章 沒人比他更懂忽悠第880章 ‘家鄉’遇發小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182章 朝着霍奇猜想前進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第545章 誰還沒有一個大國夢了?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853章 這很科學!第160章 失敗是成功之母第899章 魚兒上鉤了第268章 大計劃!第330章 NS方程通過同行評審!第285章 鋰電池行業最大的變革!(二更求月第800章 我們的物理,遠不止標準模型!第803章 倒打一耙的福克斯第435章 生活助理的妙用第427章 能有先生您這樣的學者,真是祖國的第554章 《外太空空天母艦戰略規劃計劃》第190章 征服全世界數學家第908章 新時代的開端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499章 爲犯下的錯誤買單第476章 哪怕等上一個月,也只是值得的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884章 雷總的回答與疑惑第858章 徐川:那就給點錢吧。第91章 問題的關鍵點第295章 主動找上門的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第142章 新的靈感第471章 威騰:這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