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

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

注意到德利涅投過來的目光,威騰搖了搖頭,將手中的稿紙遞給了他,道:“對於這篇方法,我短時間無法做出太多的評價。”

“儘管這篇方法是很熟悉的代數幾何與拓撲及流形,但裡面摻雜了大量的羣論、度量空間.等數學方法和概念,而這些領域並不在我的研究範圍之內。”

“毫不誇張的說,短時間內我都不一定能弄懂這篇論文,畢竟在數學方面,我所掌握的知識基本都和物理相關,這篇論文方法中的很多數學都並不在我的研究範疇之內。”

聞言,德利涅露出了一絲訝異的目光,作爲第一個拿到菲爾茲獎的物理學家,威騰的數學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數學物理本來就是數學界的前沿和熱點領域,因爲它爲純數學提供了大量的新想法和新問題。在可見的未來,數學界還會有很多來自數學物理的貢獻。

而威騰在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前沿領域耕耘近五十年的時間,在數學物理這一領域,如今的他不說穩居第一人的位置,也在前三。

現在他竟然表示自己短時間內無法弄懂這篇論文方法,這如何能不讓人驚訝。

帶着訝異和一絲疑惑,德利涅從威騰手中接過了稿紙,而威騰,則拿過了米爾扎哈尼教授留下來的手稿看了起來。

夕陽照映的宿舍中,再一次安靜了下來,不過這次並未用多久的時間,半個小時的時間,德利涅和威騰就先後放下了手中稿件。

“的確精妙,這裡面引入了多重分形、維數、羣論、度量空間、黎曼曲面、射影簇等概念,相當複雜,這些東西即便是我要理解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

放下手中的原稿,德利涅教授讚歎道。

現在他算是明白爲什麼威騰會說自己短時間內根本就看不懂這篇論文方法了。

別說是威騰了,就是他,要想弄懂這篇論文方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半個小時,僅僅夠他將手中的稿紙粗略的過一遍的,而核心的東西幾乎全都沒有任何思索的時間。

時間太短了,哪怕是他,也無法真正的弄懂這篇論文方法。

但某種科研直覺告訴他,藉着這項工具,或許真的有希望解決霍奇猜想。

想着,德利涅看了眼坐在另一邊忙碌着什麼的徐川,有些感慨。

他這個弟子,如今的數學能力不說已經超越了他,但也絕對和他相差不遠了。

更關鍵的是,他還年輕且天資卓越,不到二十歲的年齡,才堪堪進入一名學者或者科研人員的黃金時期。

再給他一些時間,又能成長到一個怎樣的地步?

比肩導師,亦或者更高?

驀的,德利涅腦海中浮現了一些身影。

他不知道自己腦海中爲何會出現這樣的想法。

但他知道,這樣的人,歷史上每出現一個的時候,都能憑一己之力推動科學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發展。

比如阿基米德、高斯、牛頓.

德利涅和威騰離去,宿舍中獨留徐川一個人整理着手中的文稿資料。

忽的,他懊惱的拍了下腦袋。

他想起來了,剛剛光顧着他自己的事情,忘記問問威騰之前打電話找他有什麼事情了。

從桌上摸起手機給威騰撥了過去,響了兩聲後,電話很快就接通了。

“喂,徐川,有什麼事情嗎?”那頭,威騰詢問的聲音傳遞過來。

“老師,您之前打電話找我有什麼事情嗎?剛剛忘記說了。”徐川詢問道。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CERN那邊下半年的對撞實驗已經開始了,我這邊有一組實驗,問問你有沒有興趣參與進去。不過現在你手上有更重要的事情,還是算了,你先處理手中的論文吧。”

聞言,徐川眼眸一亮,迅速問道:“CERN那邊的實驗?是關於哪方面的?”

對於上輩子的他而言,正式開始接觸高能物理是一八年以後,所以一六年和一七年CERN的實驗對他來說是空白狀態的。

如果有機會接觸,他自然不會放棄。

當然,並不是什麼對撞實驗他都想參與進去的,畢竟LHC每年都會進行大量的對撞實驗,而很多的實驗都不是爲了發現一些新東西,僅僅是對某些以前數據或者模型進行彌補而已。

這類的實驗,哪怕是沒有經歷過的,徐川也不是很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對未知的探索,對新粒子的發現,對標準模型的超越這些東西。

“今年下半年CERN的工作主要是對亞原粒子的尋找,爲了補全標準模型,以及進行一場氫原子和反氫原子之間的基本對稱性研究。”

電話那頭,威騰解釋了一下CERN的工作安排。

“尋找亞原粒子和基本對稱性麼?”

徐川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下,接着問道:“老師,氫原子和反氫原子之間的基本對稱性研究在什麼時候?”

他對cern尋找亞原粒子的對撞實驗並不是很感興趣,在他的視角中,這些年CERN發現的各種亞原粒子基本都知道,清楚它們到底是誰發現的,也很清楚這些亞原粒子的特性。

對於提前截斷別人的發現與機緣,去做歷史上註定會發生的事情他沒什麼太大的興趣。

倒是原子和反氫原子之間的基本對稱性研究,這個他挺感興趣的。

至少,在他的記憶中,從未聽說過一七年的時候在基本對稱性研究這一塊有什麼重大發現或者突破。

所以這場實驗研究他或許可以去看看,只不過時間方面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畢竟和一場對撞實驗相比,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補足手上的工具,並嘗試去對霍奇猜想進行突破。

這纔是當前最要緊的事情。

至於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對撞實驗,以後還有很多的時間去做。

如果有足夠的發現,讓CERN重新以一模一樣的參數和能級再重複一場粒子對撞實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氫原子和反氫原子之間的基本對稱性研究嗎?”

“這場實驗要晚一會,目前既定的計劃是在十二月份,由ALPHA實驗室進行,怎麼,伱對這個感興趣嗎?”

威騰好奇的聲音從電話中傳來,徐川笑着點了點頭,道:“嗯,我對基本對稱研究挺感興趣的,亞原子粒子發現實驗的話我就不去了。希望我這邊能在十二月份之前處理完自己手中的事情吧。”

威騰笑了笑,道:“不急,你還有的是時間。”

頓了頓,他接着道:“如果在霍奇猜想上有什麼新的發現,記得告知我一聲。”

徐川點頭,道:“當然。”

掛斷了電話,徐川重新沉浸到對手中數學方法的完善中。

儘管核心思路已經有了,但要將其補充完整,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有時候,一些細枝末節,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的東西,都可能成爲整篇論文方法中最致命的缺點。

就像是懷爾斯當初證明費馬大定理一樣。

起初只是數學家Katz找到了論文數學邏輯框架中的一個缺陷。

最初的時候,無論是懷爾斯還是katz都認爲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缺陷,簡單的修復一下就可以了。

但當懷爾斯着手修復缺陷時,證明費馬大猜想的邏輯框架的碎片開始脫落。

而此時,懷爾斯才意識到,這個看似‘小小’的缺陷並不是一個淺顯簡單的失誤,它甚至可能超出一個可修復缺陷的範疇。

如果它是一道裂縫,一個無法修補的缺陷,那將使得整個大定理的證明崩塌殆盡。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八個多月的時間過去,懷爾斯依舊沒能修復這個漏洞,這時他變得愈發惶恐,甚至開始自我懷疑。

但幸運的是,他最終在曾經失敗的技術的餘燼中,找到了一個有用的方法,徹底地彌補了缺陷,從而證明了費馬大定理。

所以在數學中,在科學中,永遠不要小瞧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極有可能的葬送你之前所有的成果。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

在覈心方法已經定型了的情況下,徐川反而沒有再將自己關在宿舍中了。

斷掉了一個多月的學習重新恢復,每天他都會去德利涅那邊學習,有時候也會跟着其他博士生一起聽一些基礎的課程。

不過更多的時間,是在普林斯大學的燧石圖書館中渡過的。

對霍奇猜想發起衝鋒,需要做的準備太多太多了。

霍奇猜想很簡單,簡單到用一句話就可以描述,但它又很複雜,複雜到只有極少數的專業數學家才能真正地理解這個問題。

“一個非奇異射影代數簇上的每一個(一定類型的)調和微分形式都是代數閉鏈的上同調類的一個有理組合。”

當這句話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不是發現,這個句子中的每一個專業術語你都不理解。

對於霍奇猜想,甚至想找些簡單的類比都沒有。

在所有的千禧年難題中,它無疑是所有千禧難題中最難理解的。

它最清楚地說明了,現代數學的本質使它的大部分幾乎不可能被普通人所領會。甚至,你連門檻都找不到。

如果說要用最簡單的話語來描述,或許可以這樣描述。

即:“再好再複雜的一座宮殿,都可以由一堆積木壘成”。用文人的話說就是:任何一個形狀的幾何圖形,不管它有多複雜(只要你能想得出來),它都可以用一堆簡單的幾何圖形拼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應該是最容易理解的。

只不過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無法在二維平面的紙上繪畫出來一種複雜的多維圖形。

而霍奇猜想就是把複雜的拓撲圖形分拆成爲一個個構件,我們只要按照規則安裝就可以理解設計者的思想。

這大抵是最簡單的一種理解了。

如果將解決霍奇猜想比喻成人類第一次攀登珠峰的話,可以說數學界現在連珠峰大本營都還沒有。

只有當他手上的這項工具徹底完成,攀登霍奇猜想這座珠峰的大本營才初次建立起來,爲攀登者做好了向峰頂前進的準備。

至於建立起這座大本營,還需要多久的時間,徐川也不知道。

不過事情的進展,似乎比他想象的中還要順利不少。

此前他向德利涅和威騰許下的時間是一個月,但現在,時間纔過去不到二十天,他就已經開始爲這項工具收尾了。

而其最大的突破點,竟然來源於他的祖師‘格羅滕迪克’老先生。

普林斯頓的燧石圖書館不愧是一個擁有寶藏的地方,在這裡,徐川找到了祖師爺留下的一些想法。

有關Motive理論的一些東西,那是關於祖師爺對於標準猜想的構造。

是關於一系列伽羅瓦羣的表示以及復幾何中的霍奇結構的一些東西,它們完全決定了L函數,而在此情形下,類域論已經解決了交換伽羅瓦羣的情形,讓徐川將思路扭轉到了最初的weyl羣上面。

藉助這條思路,他順利的完成了最後的補足工作。

盯着桌上的稿紙,徐川深呼吸了一次,而後吐出了一口漫長的氣息。

經歷了長達兩個月的構思與整理,他終於在九月份完成了最後的工作,構建出了一份可以向霍奇猜想發起衝鋒的工具。

將手中的方法完整的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後,徐川拿起了桌上的手機,翻開了通訊錄,找到了導師德利涅的電話撥了過去。

“喂~,老師,我需要再請一段時間的假,時間方面可能不太好確定。”

電話接通後,徐川朝着那頭說道,聽到他的聲音後,那頭罕見的沉默了一會,才問道:“你已經完成了那篇論文方法的完善?”

或許是手機聲音有些失真?電話那頭導師傳來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不過這會心中充實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已經讓他忽略了這些。

點了點頭,徐川應道:“嗯,今天才做完的,接下來,我可能會用它去嘗試一下霍奇猜想,所以準備向您請個假,至於具體需要多久,我無法確定。”

電話那頭再度沉默了一會,半響後,德利涅的聲音才響起。

“祝你好運~”

(本章完)

第790章 熱鬧的物理學界第232章 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第504章 我過去看看好了第614章 技術共享平臺第730章 消散的太空霸權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381章 米國的調查第340章 高溫超導的機理與強關聯效應第406章 示範堆建堆!第513章 偷偷摸摸幹‘壞’事第366章 低下頭顱的日耳曼佬第592章 半年的時間第115章 論文過審第651章 要想提前登月也並非不可能第571章 刷新所有人眼球的決定!第122章 計算參宿四第526章 通向大統一理論聖盃的基石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實並不是很多第451章 新一代局座?第598章 更遙遠的計劃第461章 你川哥還是那個川哥!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252章 惰性中微子第158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52章 完成破譯(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427章 能有先生您這樣的學者,真是祖國的第708章 徐川:我需要兩個幫手!第641章 等離子體火炬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91章 問題的關鍵點第263章 國內的第一堂課第755章 帶着導師拿諾獎第798章 一些CERN沒有‘發現’的信號!第578章 國際數學大會落幕第76章 高爾斯教授的讚揚第162章 戴維·格羅斯的指導第663章 NASA:該死的,你們這是在搶劫!第792章 完美的數據第394章 整個歐洲最後的希望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單章第682章 少俠,我想去太空旅行!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329章 現在的期刊都這麼會玩了嗎?第356章 那就買一臺回來好了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808章 雞嫌狗厭的民族第588章 阿爾忒彌斯計劃,米國的反擊!第244章 世界上最神秘的菜單(爲盟主高三流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237章 諾獎前的準備第610章 舉世無雙第503章 先寫封信再說第751章 馬斯克:你想要什麼?第784章 徐川:或許我會選擇用自己的名字來第295章 主動找上門的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第21章 物競實驗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論文就好了單章第112章 十八歲那年第482章 委屈的三星第566章 三維空間中的拓撲‘隧道’第391章 第一壁材料!第389章 命運的紛爭,開始了!第491章 成了!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695章 來自全世界頂尖數學家的挑戰!第764章 引力的真正來源第189章 全世界爲你而來第565章 彷彿來自虛空一般第299章 提前開啓可控核聚變工程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664章 新一代航天飛機第2章 魂歸故里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375章 甦醒的巨龍第221章 無比重要的談話第364章 完成對ASDEX裝置的購買第408章 用可控核聚變來燒開水,未免也有點第166章 數學與物理的完美融合第528章 報告會都要預定了嗎?第581章 量子計算機與碳基芯片第132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下)第540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變的第一道關卡第18章 國決開始第62章 省狀元第577章 阿米莉亞的離開第704章 特里薩阿奇爾:這不可能!第380章 解決託卡馬克磁面撕裂問題的思路第415章 成爲規則的制定者第628章 星海號!啓航!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369章 諶明繼的算盤第349章 提升高溫銅碳銀複合材料韌性的方法第303章 測試‘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二第612章 物理學的盛會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