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

太平軍到最後還能保持三十萬人並不算什麼奇蹟,因爲除了十來萬是真正的老兵之外,剩餘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從滿頭白髮的老爺子,到面色稚嫩的童子軍都有,這些人也並不全都是抓來的,很多都是爲了一口吃的,主動願意把命賣給太平軍的老百姓。

三十萬軍隊背後,則有五十多萬活着的和死了的太平軍士兵的家眷,江南遭受這麼多年戰亂,女多男少,許多太平軍的普通士兵,在過去太平時節,都能娶兩個甚至三四個老婆,這些家屬都是在太平軍向天京收攏的過程中,隨軍來到天京的。

除了這些士兵和士兵的家屬之外,老百姓並不算多,但也有三十萬,因此天京城中,竟然有百萬之衆。

要將上百萬人運走,這不是一個小工程,要不是救災期間,大明摸索出了一整套經驗,還真的不會那麼順利的將這些人送走。

規定交出軍隊的士兵,必須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只要跟家人在一起,大家就會心安,心安就不會失控,這是血的教訓。

因此雖然看似忙碌,可工作是有條不紊。

跟李秀成的協議是,他們都會被送到海外,但有一部分可以留下來,那就是手藝人,大明很重視各種手工藝的工匠,會給他們貸款,支持他們繼續生產,因爲大明的手工藝品是僅次於生絲和茶葉的出口商品,年出口額高達一千多萬。

而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僅僅只會打仗的士兵,則必須送走,第一是擔心他們的精神信仰很難融入現在的大明,二來也需要他們在海外爲中國民族開拓生存空間,他們通過殺自己同胞練就的殺人技藝是一種昂貴又稀缺的技藝。

因此很大一部分太平軍士兵,都會被當作勞工轉移到加州去,去斯坦福賣給勞務公司的那塊滿是印第安人的山谷土地。他們去哪裡不但要靠雙手開闢出供養他們的田地,還要靠雙手保護他們的土地。

不過對外宣稱這些人將被髮配到阿拉斯加,因爲直接將久經戰陣的軍隊,成批送往其他國家,怎麼都不會讓人放心。他們確實會先去阿拉斯加,至於會不會從阿拉斯加轉移到其他地方去,那就沒人知道了。

在完成這麼龐大的人口轉移之前,曾國藩的湘軍必須老老實實的待在城外,而明軍也在附近防備湘軍。

大明則再三保證,一定會在人口轉移完之後,將軍隊撤出江南地區,同時不會破壞天京的財富,會一起移交給湘軍。

當然摩擦絕不會少,湘軍士兵的軍紀始終是一個問題,他們沒仗打的時候,如果不劫掠附近居民,那就是怪事了,一般情況下曾國藩是默許這種情況的,但是現在卻在極力彈壓,顯然他不打算得到江南,而失去民心。

除了劫掠之外,還跟明軍偶有衝突,這些打慣了仗的湘軍兵油子,看誰都不服氣,歷史上清軍在越南跟法國人打的不錯的原因,就是因爲一批湘軍老兵還沒有全都死掉。

但曾國藩的彈壓十分辛苦,因爲大多數湘軍士兵,本來就是爲了能夠攻佔天京劫掠的目的,才維持軍紀的,現在天京拱手讓明軍佔了,他們能沒有怨言嗎,所以劫掠百姓,跟明軍衝突。

可明軍不是好惹的,敢於挑釁的湘軍大都沒什麼好下場,甚至出現成建制的湘軍,被明軍殲滅的情況,因此江南此時不但沒有恢復平靜,反而變得更加的混亂。

曾國藩的壓制,沒有起到太大的效果,而是讓大量的湘軍逃亡落草爲寇。歷史上,曾國藩在攻入天京後,就地解散湘軍,就出現了大批士兵不回鄉,而是落草爲寇的情況,荼毒了江南之後十多年。

此時列強的態度則很不一致,法國因爲跟大明的關係變好,對此沒有任何表示,英國人對此表達關切,可顯然已經不願意插手了,他們惟願江南秩序儘快恢復,也讓英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儘快恢復。

爲了防止夜長夢多,大明租用了在救災時期建立起來的龐大的民間船隊,用上萬艘大小不一的各種船舶,先將太平軍轉移到了福健沿海島嶼金門島上安置,然後在這裡進行登基,分類之後,在送到不同的地方去。

能夠生產民用手工藝品的工匠,送到大明的城市裡就地安置,只有瓦工等普通技藝的,則送去太平洋的墾殖地去安置,那裡各種手工匠人,否則連基本的生活用品都無法自足,全靠國內供給的話運輸成本太大,這也是爲什麼這塊殖民地持續虧損的原因。

那些完全沒有一技之長的,纔會送到阿拉斯加去。

但所有這些都不包括各個級別的王爺,但這些王爺有自己的選擇,汪海洋選擇留在福建,楊輔清則選擇回家,至於李秀成,出人意料的決定跟他的部下一起去海外。

江南問題拖延了大半年,當天京城所有太平軍和家屬以及百姓都轉移走之後,大明跟清廷進行了領土交換,開始逐步從江南撤走明軍,並且從廣西向雲南開進軍隊。

江南問題基本上就這樣結束了,儘管有波折,但結果還算圓滿,主要是滿清,上下都送了一口氣,橫亙在他們喉嚨中的那根刺終於拔除,許多從頭到尾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清廷官員,甚至有一種不敢相信就這樣結束了的感覺,八旗子弟們也覺得臉上有光,酒樓、茶館裡成天吹牛,大言蔑視太平天國不過跳樑小醜這天下說到底是大清的,而他們完全將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成立的大明國當作空氣忽略不談,同樣不談的,還有鎮壓太平軍的第一功臣,曾國藩。

曾國藩此時也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置湘軍的問題,湘軍在編制上始終不是正規軍,而是鄉勇,軍制上是應該隨着軍事行動的結束而裁撤的,可是裁撤了湘軍,留那隻軍隊保衛大清呢。

所以曾國藩兩難,不裁撤湘軍,層出不窮的軍民衝突,已經讓他難以忍受了,裁撤湘軍,那麼近在咫尺的大明,誰來防備。

此時的大明,卻已經將目光暫時從江南轉移走了,他們的目光看向了東方,就在今年,日本人將琉球王室擄到了東京,將琉球國徹底滅亡了。

大明對此的態度是,絕對不能接受。。

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44節 逃亡(一)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一線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46節 營救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上架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