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

參謀總部馬上給潮州軍和五坑軍去作戰計劃,要他們無論有什麼困難,都必須立刻翻閱閩粵邊境山地,攻入福健境內,攻打福健的城池。

一旦這兩萬人開始猛攻福健的城市,參謀部認爲無論如何左宗棠也必須防守,然後海軍從漳州登陸,遇到的必然是一個防禦虛弱的漳州城,哪怕左宗棠看明白了這一切,他也沒法改變,這不是陰謀,這是陽謀,是以勢壓人。

左宗棠如果不守,邊境地帶的雲霄等地被攻陷,明軍依然要向漳州逼近,這一路怎麼看都是主攻,如果他不守直接退守漳州,明軍還是要主力推進到漳州,左宗棠怎麼選都沒辦法面對兩面夾攻的窘境。

明軍年輕的參謀們還是低估了左宗棠這種人物的決斷魄力,當他們攻入雲霄等地之後,三座縣城、廳所空無一人,所有房屋、糧草都被焚燬,楚軍撤退了。

這種情況讓參謀總部決定再次更改計劃,之前他們剛剛完成了對常捷軍的審訊,法國軍官如實交代了左宗棠之前的戰略構想。

原來他們打算攻佔潮州,然後以潮州作爲出點,向珠三角前進。之所以選擇潮州,因爲潮州擁有優良的港口設施,是一個通商口岸。爲此左宗棠在寧波租借了不少洋人的輪船,也包括寧波北商集體購買的那艘著名的輪船寶順號。

不得不說左宗棠這個戰略構想是有實現的可能的,佔領潮州地區,然後從海路進行大規模運輸,接着6路攻佔新安一帶,控制珠江口,這樣能夠對珠江水路造成巨大的威脅,關鍵是朱敬倫不可能放任新安被佔領,肯定會跟左宗棠在這裡反覆較量,等於牽制住了朱敬倫向外的擴張,接下來無論從廣西進攻廣東,還是從江西等地進攻,左宗棠將握有絕對的主動。

當然,這只是一個戰略,左宗棠沒有完全將勝利堵在這個戰略之上,他是一個智將,他給自己留下了絕對的退路,只可惜他太不瞭解西方軍隊了,根本就沒有死戰的習慣和文化,在絕對不利的情況下,他們不把投降當作恥辱,缺乏湘軍那種死戰不退的風格。

另一個問題是,左宗棠跟曾國藩畢竟不一樣,如果是曾國藩制訂了這個戰略,那真的會埋着頭一直執行下去,在執行力上,曾國藩比誰都強,包括明軍的參謀部。

見到自己的參謀總部再次修改作戰計劃,他們要海軍即刻出擊,儘快攻打漳州,在左宗棠部主力回援之前,拿下漳州城。左宗棠焚燒雲霄廳的舉動,讓他們看到了左宗棠後撤的決心,顯然左宗棠不願意按照參謀部的計劃走,不願意將自己的主力拖在邊境,那麼他們後撤肯定是要撤回漳州的。

見到參謀部朝令夕改,已經不止一次,雖然朱敬倫不認爲臨機應變有什麼錯,但是太過頻繁的更改計劃,意味着他們還不夠成熟,意味着他們依然對局勢掌控十分粗劣,對變化的可能性不夠敏銳。

“爲什麼不直接進攻福州?”

朱敬倫反問道。

參謀們一直把眼光盯住漳州,因爲他們憋着勁想在漳州打一次大會戰。

可是他們忘了:“左宗棠敢燒雲霄、平和和詔安,你們怎麼知道他不敢燒漳州呢?”

燒漳州看似很瘋狂,這可是一座富庶的城市,作爲福健珍貴的平原地帶,加上又有九龍江流域的茶葉貿易,燒燬這樣一座城市,損失慘重,一般人是不會選擇的,但是左宗棠豈是一般人,他跟隨曾國藩多年,曾國藩那樣的文人,都能眼睜睜默認士兵燒殺搶掠,無數次屠城,他們的心比這些參謀要狠的多。

朱敬倫繼續道:“攻打福州,要是左宗棠連福州都敢不要,那我倒要佩服他了。攻下福州之後,沿閩江展開行動,控制閩江兩岸,切斷楚軍北撤的路線,把他們留在閩南,然後關門打狗。”

謝琦吸了一口冷氣,但非常的顧慮:“可是兵力問題?”

朱敬倫道:“兵力上,在從廣東抽調,我看南韶連道的團勇可以抽出兩萬人,從其他各軍抽調成熟軍官,直接以我們的軍制編組,即便不會打槍,防守總是夠了。”

謝琦點點頭匆忙回去重新擬定計劃去了。

總參謀制度之所以只有德國第一個人玩起來,其他各國的總參謀部大多都是樣子貨,完全乾不過6軍部長和軍隊司令,原因就是德國出了一個毛琦,是這個人壓制住了所有軍官,讓參謀部成爲絕對的核心,而其他各國依然是軍隊軍官說了算,有時候制度就是那些出色的俊傑運用出來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制定好的。

現在朱敬倫就是讓謝琦直接指揮軍隊,估計他也玩不轉,侯進和黑狗這些老資格軍官,也絕對不會服從。

新計劃連夜制定出來,這一次牽扯到的兵力更多,租下了潘仕成的3oo艘鹽船,配合5o艘軍艦,一次性運送兩萬士兵,直接從福州登陸,佔領福州之後,繼續擴大佔領兵力,向閩江上游進攻,一直打到南平。

以閩江爲線,封鎖這條線的兵力將達到四萬人,而南方的五坑軍和潮州軍將繼續追擊,始終牢牢咬住楚軍,最後跟北方四萬大軍形成合圍,全殲楚軍主力。

這個計劃不但大膽,而且非常細緻,其中包括瞭如何追擊楚軍,不讓他們從福健躥往江西,保證將他們往福健北方驅趕的方案,還考慮了福健的風土民情,太平軍之所以進入福健後根本站不住腳,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福健本地的團練都支持清廷,因此爭取福健本地團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作戰計劃。

有利的是,一口通商時代,廣州大量的富商其實都是從福健來的,十三行中最著名的商人幾乎都出自福健,比如潘承訓家族,潘仕成家族,伍崇曜家族,這都來自於福健,他們在福健現在依然有強大的影響力,幾十年間多次送錢回去重修祖宗祠堂,潘仕成的家鄉嫁女兒陪嫁的紫砂茶壺甚至都以潘壺來命名,就是因爲潘仕成喜歡紫砂壺,伍家在武夷山擁有大片的茶園。

大商人如此,小商人更多,甚至目前因爲九龍港優秀高效的管理,大量福健商人不在福健貿易,轉口到這裡進行貿易,將福健的物產送到九龍港來銷售,是茶葉貿易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勢力。

如果說商人階層的影響力對鄉村來說比較膚淺,還有真正的本土勢力,潮州人自己都認爲自己是從福健遷居來的,所以大量跟福健同宗保持聯繫,他們在廣東甚至被人成爲福佬,就好像客家人到了潮州一帶,能夠找到支持一樣,潮州人去了福健,依然能找到支持,因此潮州軍到福健的最大任務,就是聯絡當地的團練,爭取他們中立。

計劃擬定之後,立刻執行下去,這一次朱敬倫留足了足夠的空間,即便左宗棠撤軍再快也不可能馬上撤到福州去,海路被朱敬倫掌控,從福健衆多的山地中行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兩萬大軍1o月底終於出,目標直驅福州。

11月中旬,最快的5o艘輪船就開到了福州外海。

左宗棠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他詫異了片刻,嘆息了一聲,說在國姓爺之後三百年了,還沒有見到以海爲路如此大規模調兵的先例,他左宗棠第一個遇到,也是一件幸事!

左宗棠完全忽略了洋人從海路攻打天珒的戰例。

幕僚們看到左宗棠風輕雲淡的樣子,也安定了下來,紛紛開始出謀劃策。

但大多都是那一套連結團練,死守城池,斷敵後路,之類對付太平軍的策略。

“撤兵!”

左宗棠只說了兩個字。

撤兵往哪裡撤?

對方步步緊逼,就是不給你從容撤軍的機會,對方跨海而來,不就是爲了堵住你的退路嗎。

“在漳州府的軍隊立刻往龍巖撤退,然後撤往汀州,最後撤到江西去。一路拆毀橋樑,燒掉棧道。福州一北軍隊,立刻撤到浙江。”

誰也沒想到左宗棠敢下這種直接將福健整個省放棄的決定,這種魄力不是一般人有的。

左宗棠依然一副自信:“閩省三面環山一面靠海,這裡本身就是一個囚籠,此次撤軍,不過是以閩省爲籠,困住僞明大軍罷了。隨後我們從江西進攻廣東,從廣西進攻廣東,粵地空虛,讓對方得了閩省丟了粵省,這買賣不虧!”

幕僚們對這個一直都有湘江才子稱號的大帥佩服不已,一個個出去執行計劃去了,這時候左宗棠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胸中憋了一股濃濃的濁氣,渾身止不住的顫抖着。

只有他自己明白,這場仗敗了,什麼以閩省爲籠,什麼以閩省換粵省,不過是爲了鼓舞軍心罷了。

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就是囚籠了?那對方是怎麼到福州來的。福健背山面海,海路就是一條最暢通的道路,這個囚籠困的住八旗兵,困不住明軍哪。

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45節 逃亡(二)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七百四十七節 憤怒的美國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六百三十五節 法國的困境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一線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七百四十七節 憤怒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