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

楊梓釗、楊梓楠兄弟兩剛剛得到通知,允許他們暫時離開學校回到軍營組織團勇,倆人心下不由高興,倒不是多麼愛帶兵,尤其是楊梓釗都快六十了,要不是衆多客家鄉紳多次請他出山,他也不會參合這種事。

楊家是新寧(台山)曹衝一帶大族,土客械鬥之中,由於縣令洪德方一心偏袒土人,將周邊衝婁一帶的客家鄉勇打的大敗,他也不想介入這種事情。由於他家是當地大族,加上楊梓釗年輕時候好打抱不平,練了一身武藝,在當地是有名的好漢,最後時刻才推他出來主持大局。

但縣令絕對不這麼看,土客械鬥縣官是不想管的,但如果非要選一方的話,他們更願意選擇土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無論那一個縣令,讀書出身的他們都會覺得土人比較溫順,而客家人太過刁蠻,土客械鬥之中,土人往往會給縣衙面子,可客家人動輒就有打死、打傷衙役的事情發生。

新寧縣官府之所以最後發展到一邊倒的支持土人,不但由官府出面邀請土人鄉紳到縣裡辦理團練總局,幫助土人武裝起來,洪德方甚至答應允許土人打敗客家人之後,侵佔他們的土地作爲招募鄉勇的收益,原因就是客家人在械鬥的過程中,曾經打傷過前去協調的那扶營總司楊兆夢及兵丁12名,這讓縣令覺得客家人不服管教,不鎮壓不行。

如果在讓客家人辯駁的話,他們會說楊兆夢偏袒土人,協調根本不公,還會說楊兆夢本身就是土人,他們不信任楊兆夢,又會說楊兆夢收了土人的錢財壓迫客家人。

總之這是一場打不清的官司。

一旦法律失效,發展到最後勢必形成野蠻的用刀子說話的叢林法則,而最後客家人刀子也沒玩過土人。

幸好朱敬倫提前干涉了,朱敬倫的介入,讓除了鶴山之外的幾個縣大體處於平靜之中,但雖然平靜,可是暗流涌動,十幾年的仇恨,讓大家都對對方虎視眈眈,最後方山又從中玩弄人心,不斷的挑撥威脅,導致雙方關係更加緊張,沒人願意先拔刀,害怕朱敬倫鎮壓,但是爲了自己的安全,不斷的招兵買馬卻持續在進行,就好像一戰之前各列強國都拼命的軍備競賽一樣,倒不是爲了吞併對方,更多是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恐懼。

他們最後也沒打起來,但是各家的財力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朱敬倫下令讓他們都來廣州,其實張家兄弟是鬆了一大口氣,他們實在是養活不起上萬的鄉勇了。

跟他們一樣,新寧土人豪族李維屏、陳鬱良等人也是這個心態,不招兵買馬,總看到對方在練兵,土人尋思着客家人刁蠻,自己必須武裝更多人才能有勝算,客家人看到土人兵力比自己多,又會增加兵力,在這種類似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之中,實在是把雙方財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因此聽到官府召喚,土人也是積極將自己的團練派到廣州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可以把這個報復甩給官府了,另一個原因則是都希望結好朱敬倫,畢竟事實已經證明,凡是跟朱敬倫做對的,就每一個有好下場。

至於滿清朝廷,當朱敬倫把蔣益澧打敗之後,他們已經放棄考慮朝廷了。

由於那段時間大家都以新寧爲中心,不斷的積聚實力,讓新寧成了土客雙方勢力的中心,楊氏兄弟和李維屏分別成了土客兩家的首領。

楊家兄弟與衆多客家鄉紳組成了萬興局,楊梓釗出任局董,其他鄉紳爲紳目,將整個客家團練團結了起來。

土人組織更爲龐大,也更加複雜,更加難以調和,李維屏等人爲首設立均和局,昇平局等公局負責協調各個團練之間的行動,倒是談不上有什麼首領,可威望最高的確實是大地主李維屏、陳鬱良二人。

現在兩萬客家團練,和四萬土人團練,全都被朱敬倫收編了,這些紳目、頭領們,都被送到軍校讀書,對很多鄉紳來說,讀那些軍校的教材,讓他們感覺很費力氣,也是照顧他們年紀都不小了,所以沒讓他們參加軍事訓練,可又因爲這樣,讓他們根本看不懂什麼陣線,戰列等等戰術。

現在好了,他們都被放出來了,就感覺好像做了一場牢,官府通知他們,暫時恢復團練組織,依然按照他們原來的方式編組團勇,並且給發了新兵器,過去他們用的是鐵質刀槍,現在全換成鋼的,並且派炮隊幫他們壓陣。

兩家鄉紳一轉眼也都成了軍官,有了官身,儘管只是一個武官,薪水對普通人來說不算低,但他們更看重的還是地位,官府告訴他們,李維屏、楊梓釗這樣的大鄉紳,直接就是統領級別,位比知府,見知府可平級說話。

給他們地位的同時,當然是要用他們,命令他們必須馬上趕往佛岡和清遠,配合官兵一起剿滅叛匪張千山。

土人團練和客家團練分開,土人團練去佛岡,客家團練去清遠,否則他們可能自己倒先打起來了。

給他們派了大量的參謀人員,幫他們計劃軍事行動,但還告訴他們,這是一場競賽,楊梓釗和李維屏誰先攻入潮州府,誰就是南韶連道道臺,落後者只能屈居韶州府知府一職,至於其他鄉紳,也給予了他們南韶連道各個州縣的官職,前提是他們能打下這裡。

對這些地主鄉紳來說,當兵打仗,遠沒有當官來的吸引大,他們過去不得不編練鄉勇,主要還是爲了自保,事實上他們對於帶兵根本就沒什麼興趣,如果能換一個官當,那真是祖宗墳頭冒青煙了。

地主鄉紳大多是讀書人,誰不曾有過科舉夢,但大多數是考不上功名的,甚至連秀才都考不上,也就是一輩子無緣官場,只能混在鄉村,在土裡刨食,現在朱敬倫給了這麼一個機會,可想而知,這些土豪們心裡有多激動了。

也可想而知張千山的命運有多麼悲催了。

但朱敬倫是有底線的,團勇們的性命不能不顧忌,所以才排除了參謀幫助他們,不然讓他們亂打、亂衝一氣,最後即便打贏了,傷亡也不會小。至於張千山的主力兵團,朱敬倫決定用主力軍來進行正面會戰,這是正規軍該做的事情。

爲此朱敬倫甚至讓進駐梧州的保客團獨立防守,暫時將新安第二軍從梧州調回,集結在清遠對抗張千山。廣州軍則在佛岡抵抗。

但朱敬倫還是低估了土客兩家鄉紳對官職的渴望,當朱敬倫的重兵集團,與張千山大軍進行會戰的時刻,土客兩家不約而同的都動了小心思,紛紛暗中派出軍隊,繞開正面戰場從後方往韶州進發。

韶州是一個山地衆多的州府,有許許多多的山寨,當地人很不好惹,這些山寨往往用山石鑄成,多數山寨中都有水源,易守難攻。有名的山寨就有五馬寨,頭馬稱大寨、二馬雞公寨、三馬鼻公寨、四馬綿寨、五馬東山寨,附近連着絲茅寨、河脣寨、銅鼓寨。還有樵山、背子寨、打魚公寨、金竹寨、泥寨、柳州陂寨、牛欄寨、五段寨、釣鉤寨、李壺巖寨、楊州寨、韭菜寨、獅子寨、木坪寨、亂石灘寨等幾十個山寨。

這些山寨是必須繞開的,即便是正規軍對上了,也很難處理,所以土客兩家都無意跟這些山寨糾纏,最後還是客家人善於翻山越嶺,當他們從羅坑出現在韶州府附近的時候,土人還在牛欄寨附近糾纏呢。

當張千山發現自己身後出現大大小小無數土客小分隊的時候,當即影響到了軍心,他本想調兵回援,可在緊張的戰場上,直接影響了大軍,導致他的主力直接被廣州軍打崩,廣州軍和土人團練主力從正面突破張千山的防禦,將其主力擊潰。

佛岡的失利,很快就影響到了清遠的戰事,張千山有意從清遠撤軍,撤退卻變成了潰敗,見狀不利,張千山保存實力的老毛病犯了,帶着騎兵逃亡老地盤連山,其餘雜牌部隊全部倍殲滅和俘虜。

張千山剛剛趕到連州,就聽到韶州府守軍投降,客家團勇攻陷韶州的消息,這幾年他爲了養活大軍,在韶州府窮刮地皮,早就惹的天怒人怨,一路上根本就沒有幫他的,韶州府的鄉紳出面,直接就說服了韶州守軍投降。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張千山還沒從壞消息中喘過氣來,就收到探報,明軍主力已經如跗骨之蛆一般,追擊到了連州。

此時他扔下那些雜牌軍,被明軍全都扔給了土客團練,主力軍根本不做停留,始終在追擊他,這時候張千山才知道,論起心狠手辣他這個女婿一點都不比他差。

琢磨了一下,他打算認栽,派人給女婿送了一封信,說是匪患嚴重,他現在無能爲力,除了連州他還可以控制一下,韶州和南雄就交給女婿平亂了,很顯然他只想保住連州老巢,可是朱敬倫給他回信說,聽說有亂匪跑入廣西,希望岳丈幫忙追擊,女婿的回信顯然是不願意接受老丈人繼續留在廣東,把他往廣西驅趕。

張千山咬咬牙,打他發現打不過女婿,那就走吧,當機立斷,帶兵進入廣西,趁廣西不防備,直接拿下了賀縣,但這時候他女婿也進兵到了廣西,從廣寧進攻到了懷集,還寫信告訴張千山說,聽聞土匪潰逃到了平樂,希望老丈人幫忙平亂。

張千山明白了,他女婿是要他幫忙斷蔣益澧的後路,平樂位於梧州跟桂林之間,控制着桂江水道,要麼跟蔣益澧打,要麼跟他女婿打,張千山想了想,他覺得還是去打蔣益澧比較划算,因爲至少賀縣到平樂有一條官道,而打回廣東,卻一路都要翻山越嶺,他實在不想在走一遍山路了,尤其是當山裡都是瑤人的時候。

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八十節 練兵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八百一十九節 用的只是這個身份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43節 實話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十四節 行動(2)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上架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