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首創

秦風幾乎是迫不及待,當舷梯剛剛搬上來之後,他就立刻順着舷梯,爬了上去。

他爬過很多戰機的舷梯,最有意思的是雄貓戰鬥機,這種戰鬥機的舷梯根本就不需要外接,只要將戰機側面的幾個裝置掰下來,就成爲一個可以讓人爬上去的舷梯了,相當的有趣。

同時,雄貓戰機的機艙寬大,爬上去的時候,有一種一覽衆山小的感覺的。

他經常爬的還是殲七的舷梯,殲七是一架比較小巧的飛機,所以殲七的舷梯也很矮小,當他爬上去的時候,可以感覺到相當的拘束,就像是坐在了一個狹窄逼仄的小廚房裡面一般,隨便一伸手都能碰下什麼東西來。

他從來還沒有坐過米格-29呢。

現在,他順着舷梯,爬了上去,當他和舷梯平行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座艙裡面的一切了,頓時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裡面的設備,幾乎和米格-21戰鬥機的沒有什麼區別,具體來說,是米格-21MF,有一個小小的雷達顯示屏的那個,幾乎就是一樣的,他相信,即使是不經過任何的訓練,他也可以完成儀表的換裝飛行。

這就是蘇聯的一個特色了,他們的座艙,一脈相承,這樣的好處是很多的,對飛行員來說,只用眼角的餘光掃一眼,就要能掃到所有的儀表才行,同時,還要能夠知道哪個儀表正確,哪個儀表有問題,這完全依賴於對座艙儀表的熟悉,他們必須要掃一眼就能說出所有儀表的數據來。

現在的座艙,和以前是一模一樣的。

不過,和以前的座艙相比,還是多了一些東西,比如說,座艙的儀表上方,多了平視顯示器。

平顯是秦風已經比較熟悉的了,畢竟在改進殲七戰機的時候,他們就從馬可尼公司引進了平顯,主要的數據,都是可以從平顯上讀出來的,不過,長久以來,蘇聯的戰機並沒有平顯。

米格-21,米格-23肯定是沒有的,米格-25和米格-27也沒有,現在的米格-29,是蘇聯第一種採用了平顯的戰鬥機了,這也是蘇聯航空技術的一次進步了,這種折射的平顯,可以看到下面的綠油油的發射光線的那些透鏡組合了。

等等,這個座艙的外面,也有一些不同,具體來說,就是在座艙的前面,風擋的前面,多了一個半圓球一樣的東西!

“這個裝置,是幹什麼用的?”秦風指着那裡問到,其實,在一些雜誌裡面,秦風已經看過對這種裝置的猜測了,不過,既然來了,那當然就要裝作不知道一樣,聽聽人家是怎麼介紹的啊。

這叫做不恥下問啊。

這個成語沒問題,現在秦風是在上面,馬羅科夫以及其他的人都在下面,絕對是向下問的。

“這是我們獨特的光電瞄準系統。”馬羅科夫說道:“靠着這套系統,我們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敵人的後方逼近敵人,不用開啓雷達,就可以鎖定目標了。”

在複雜的電磁干擾環境下,雷達不一定好用,當雷達屏幕上全部都是雪花的時候,用什麼來鎖定目標呢?

這種光電瞄準裝置,就能派上用場了,在後世,說起這種系統來,就能讓人聯想到米格-29和蘇-27,其實,雄貓戰鬥機上早就有這種系統的存在了,是裝備在機腹上的,只不過雄貓戰機的AWG-9雷達和不死鳥的組合太強大了,讓人忽略了這種系統的存在,而且它的位置不引人注意。

但是現在的米格-29,不能不讓人注意。

這套系統,提供了雷達之外的搜索手段,其實,就在幾年前,對大多數的國內飛行員來說,僅僅使用雷達攻擊,都是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的。

如果不用瞄準具來跟蹤,包好,居然就能開火?這絕對是不行的,大家從未想過僅僅靠雷達,就能完成所有的準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啊。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雷達還真的能這麼幹,而科技是在不斷髮展的,除了雷達之外,別的手段也都開始有了,比如現在的這種OEPS29光電系統。(也有說法叫做KOLS-29。)

這種裝置就裝在風擋前方,偏向飛行員右側。

它的內部有紅外和可見光的探測設備,其實作用距離並不遠,和雄貓上的相比還是很差的,它對典型戰鬥機目標尾追搜索距離15千米,跟蹤距離12千米。搜索範圍正負方向不小,可以達到左右各30度,俯仰各30度。

同時,它還擁有激光測距器,畢竟想要攻擊敵人,距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以前的機炮時代,就已經開始有激光測距儀來測距了。

馬羅科夫很驕傲,但是他並沒有把這套系統的詳細數據說出來,接着,他又說起來了米格-29的新技術。

“除了雷達,光電系統之外,我們的鎖定目標的手段,還有一種,就是頭盔瞄準具。”

因爲僅僅是靜態展示,所以大家並沒有看到飛行頭盔,這就給了馬羅科夫更大的發揮空間:“我們的頭盔瞄準具,可以做到和飛行員的頭同步運動,具體來說,飛行員的眼看到了什麼地方,我們的導彈的導引頭就能跟蹤到什麼地方了,隨時都能夠發起攻擊,以後我們的近距格鬥,飛行員只要擡擡頭,就能發射導彈。”

頭盔瞄準具,的確是他們的創新,蘇聯人第一次想到了在飛行員的腦袋上增加點東西,但是呢,由於蘇聯的電子技術的差距,導致了這種裝置的實際效能,根本就發揮不出來。

頭盔瞄準具是裝在頭盔上的,關鍵是頭部位置測量器,它用來測量飛行員頭部轉動的角度,這樣就可以獲得目標相對載機的角位置,它還需要計算機將目標位置信息轉變爲瞄準指令,控制導彈的導引頭對準目標。

可以說,這是一個創新,它使用簡便、瞄準迅速、便於目視搜索、跟蹤範圍大,但是,蘇聯的電子系統薄弱,整合能力不夠,和後世的那種直接帶着頭盔顯示器之類的相比,根本就是太簡陋原始了。

後世的國內引進之後,大部分的飛行員在飛行訓練中,根本就不帶這種東西,僅僅是保留一個掛架而已。

第四十一章 來到試飛院第二百一十四章 前往法國第五十二章 擋住它第三百二十三章 貼着客機的肚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問題很多第二百零三章 技術制勝論第六百一十六章 科學的分析第四百四十六章 高脈衝頻率模式第六百四十三章 堅持飛回去第八百二十三章 蘇30第三百二十八章 蛇形轉彎第一百六十三章 找新買家第六百四十一章 座艙失壓第五百三十七章 技術問題如何解決第七百一十四章 蘇27K第八百二十六章 準備對決第六百九十三章 接下來的研究第七百一十一章 中央流體院第八章 秦風眼中的殲-9第六百七十七章 偏航第五百九十六章 天津大發第二百三十九章 體系的問題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要等,不要靠第七百八十一章 協調發動機第七百六十章 看得更遠第六百八十八章 空中加油成功第四百七十三章 紅線不容觸碰第一百五十七章 瀋陽,再見第三百七十五章 改革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的差距第三百三十一章 又一筆生意談成了第六百三十九章 超音速試飛第五百八十五章 空中加油(二)第六百九十章 起落架放不下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設計師的覺悟第三百零五章 雄貓的召喚第五百五十八章 轟炸機當加油機的創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F-16-79第六百七十九章 爲爸爸而驕傲第三百八十一章 殲-7CP第四百一十八章 接着飛第二百五十四章 比法國的還先進第七十二章 偶然事故?第一百零九章 紅土高原第一百二十七章 那不是410廠麼?第三百九十章 芝麻開花節節高第五百五十二章 雙發艦載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試飛成功第一百二十六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四百一十四章 殲教七飛上藍天第八百一十一章 咱們的雷達第六百四十章 座艙蓋第五十一章 204雷達的干擾問題第五百六十六章 飛行表演隊來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繞到後面第一百二十八章 渦扇-6第五百七十五章 博物館參觀第六百六十一章 難度很大(加更)第二百八十章 惡性事件第七百零七章 曾經的情誼第五十四章 超音速振動第三十三章 偶遇第六百七十八章 驚心動魄第六百四十七章 不到長城非好漢第五百三十一章 改,改,改第一百八十章 測彈道第二百六十三章 和E-3的淵源第六百七十章 克服恐懼第六百九十章 起落架放不下來第一百零一章 逼着自己學習第二百三十章 放鬆放鬆第四百二十章 我很忙第三百四十七章 套住就意味着擊落第六百七十八章 驚心動魄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來負責任第七百六十二章 會議主講第二百零三章 技術制勝論第七百八十章 培訓第三百五十章 下雨第二百三十六章 預熱雷達第一百三十一章 道路艱難,前途光明第二百八十六章 座艙蓋爆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政府同意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內行的要求第八百二十八章 以後的差距更大第四百八十章 渦噴-13開始試車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的時代第四十三章 堵不如疏第三百六十章 提要求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起試飛第五百五十五章 繞道172廠熱烈祝賀第六百二十三章 人在飛機在第七百六十章 看得更遠熱烈祝賀第七百八十五章 動作介紹第十七章 攔截第八百五十二章 梟龍首飛第五百零二章 手不離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