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奮鬥纔有希望

“秦風啊,你可真是個好同志。”唐老說道:“你還有沒有別的建議?”

秦風剛剛的建議,讓他們很是興奮,現在,期待着秦風能夠有新的建議,秦風畢竟是出國多次,見過世面的了。

建議?

秦風又想起來了,要說給巴基斯坦出口,可不容易,他們的要求太多了,當初推銷殲七M,對方就先後考察了好幾次,最後己方還飛到巴基斯坦去搞對抗,就這樣,對方纔下單子了,還提出了不少的改進要求。

至於這次提出來的殲七的大改,那就更是多不勝數了。

那麼,如果要讓巴基斯坦方面購買己方的殲教七,對方說不定也會提不少要求的。

他們會提什麼要求呢?

秦風很容易就能想到了。

“咱們的殲教七,是在蘇聯人的教練機的基礎上測繪的吧?”秦風問道。

國內的工業基礎在這裡擺着呢,所以,只能是測繪。

其實,搞雙座型的,就是把單座戰鬥機的後面的空間騰出來,一般情況下,那裡都是油箱,設備都在飛行員的前面放着呢,騰出來之後,安裝第二個飛行員的空間,配備齊全就行了。

按說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國內想要直接在米格21的基礎上改,那就不行了,只能是有一個原型機,然後照貓畫虎,測繪仿製,己方搞出來。

這樣搞的話,和原型機是差不多的,米格21教練機,是有很大的缺陷的,秦風在閱讀西方的文獻的時候,就曾經反覆地提起來過,譏笑不已。

什麼缺陷?

那就是教練機的座艙佈置了。

一般的教練機,都必須是前低後高的,這樣,前後的飛行員都擁有不錯的視野,前面是飛行學員的位置,後面是飛行教官的位置,教官可以隨時清楚地觀察到前面的情況,尤其是在降落的時候,這個觀察很重要,一旦飛行員的姿態不對,甚至後面的教官還要接手了指揮權,將飛機穩穩地降落下來。

但是呢,蘇聯人的飛機不是這樣,不僅僅是米格21,己方以前的殲教五,殲教六,都是這樣,座艙是平的,後面的飛行教官,沒有任何的視野,他只能看到兩側,看不到前面。

在殲教五和殲教六上,影響還不大,畢竟這兩種飛機的起降速度低,給飛行員留出來了足夠的反應時間,但是殲七就不同了。

殲七爲了實現小推力發動機就能飛到2馬赫的目的,它的設計完全是高空高速的,它的起降速度很高,也就是說,起降的速度很快,速度慢了就失速了,這樣高速下來的時候,降落很危險。

蘇聯人當然想到了這個危險,他們採用的是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那就是給後面的教官增加一個潛望鏡,當米格21教練機下來的時候,可以看到後面的座艙的艙蓋上方,伸出來了一個裝置,就像是飛機的觸角一樣,那東西就是飛機的潛望鏡。

潛望鏡的視野,能和直接看的視野相比嗎?

現在,秦風就想到了這個最大的問題,作爲一款教練機,沒有教練機應該有的必備條件!

“是的,我們現在只能是測繪。”唐老說道。

他們以前生產的是殲六,沒有任何的殲七上的經驗,如果以前就搞殲七的話,已經積攢了經驗,說不定自己敢動手了,現在,只能是測繪啊。

“如果我們在製造的時候,可以把後面的座艙稍稍擡高,讓後面的教官視野更好,那就再好不過了。”秦風把自己的想法給說出來了。

當然,他的這個想法,只能是讓在場的人更加的尷尬了。

是啊,誰不知道呢?如果是教練機,後艙的教官有一個良好的視野是多麼的重要,但是,他們沒那個能力啊!

“這可不容易啊,這樣的話,相當於把整個前機身,都重新設計了。”屠老看得更明白,他熟悉殲七的結構,僅僅擡高後面的座艙?那當然不行,那樣,會導致飛機的不協調,同時,後面怎麼辦?

加大背脊?這樣一改,那工作量就更大了。

所以,擡高後面的座艙,不好說,相比之下,不如降低前面的座艙!

這樣,整個後機身不變,只要降低前面的座艙,就可以讓後面座艙的視野得到有效的提高了,滿足了教練機的需要。

但是呢,降低了前面的座艙,機頭怎麼辦?

飛行員的空間是有限的,兩側要有進氣道,還要有各種設備,這樣的話,機頭必須要大改才行。

既然要改,那還不如和己方現在的殲七CP計劃一樣,兩側進氣呢,反正也是改機頭,乾脆一起改啊,兩側進氣,機頭就空出來了,和強五一樣,讓機頭下垂得多一些,這樣機頭就可以充分地讓前面的座艙下沉了,後面的座艙就形成了階梯的形狀,就能滿足教官和飛行學員都有良好的視野了。

不過,老唐他們,怎麼可能完成這樣的大手術?

己方的殲七CP方案,還得努力攻關呢,老唐他們的技術更差,現在時間也緊張,他可是在上級前面立過軍令狀的,讓這款飛機在明年夏天就首飛的呢。

秦風看着衆人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的提議雖然好,但是現在,真的有些超前了,先把原版的米格21教練機仿製出來就不錯了。

至於這個方案,恐怕得以後了,時機成熟了,才能搞出來啊。

現在的秦風當然不知道,這個方案,在011基地還真的給搞出來了,只不過兩側進氣換成了兩肋進氣而已,還帶了鼓包,這種最新的教練機,被稱爲了山鷹,也成爲了貴航的拳頭產品,除了能訓練,還能作戰,完全是窮國的費效比最高的武器。

甚至因爲技術指標不錯,還被海軍選中,成爲了海軍航母艦載機的教練機。

這個在山溝內的三線航空企業,也闖出來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只要有奮鬥,纔會有希望!

而現在,才八十年代,他們正在破繭重生的奮鬥之中,屬於貴航人的歷史,在慢慢地書寫。

第一百五十六章 回去看書第一百二十六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疲力盡第十三章 貝尼蘇韋夫空軍基地第五百三十六章 空中加油技術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後一次試飛第七百三十六章 進入座艙第二百四十六章 鎖定很快第三百六十七章 代差的優勢第五百零一章 不斷的改進第五百零五章 老師和學生第三百五十章 下雨第五百零六章 計算機輔助設計第八百五十八章 雙座型第三百八十三章 兄弟情誼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一樣的環境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們要米格-29第三百六十五章 升限之外第五百七十二章 參觀座艙第三百八十一章 殲-7CP第五百四十三章 殲七的進一步改進第八百五十六章 導彈打靶第七章 殲-9模型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的談判第六十六章 表彰大會第一百零三章 乘勝追擊第四百零九章 目光要長遠第三百九十六章 墨爾本號第二百九十六章 一定要爭取時間第一百五十九章 PIO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利益的碰撞第四百三十六章 肯定有內幕第四百四十九章 外購數字電傳技術第四百四十七章 八二工程第一百六十七章 歡迎國際友人第十四章 又粗又大第八百二十七章 首先鎖定第七百三十一章 共青城飛機廠第七百九十七章 拉不起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提教八第七百七十一章 蘇27來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第五百一十九章 回國第五百二十六章 留下來第八百五十四章 空警2000第二百七十六章 機動性比最大速度更重要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飛報告第一百八十二章 半噸重的勳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運十預警機方案彙報第三百三十七章 老朋友第六百九十九章 米格機的歷史第七百九十九章 加配重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後一次試飛第八百三十三章 外國人靠不住第七百五十二章 男子漢該喝的東西第四百三十四章 先解決有無第二十九章 最後一發機炮子彈第七百七十六章 尾旋科目我來飛第七百三十三章 工廠參觀第五百一十四章 考試第七百七十四章 飛控最難第五百一十四章 考試第五百五十九章 回家看看第七百五十一章 無法理解第三百五十一章 和誰過招第三十四章 一起飛第六百二十六章 火力增加一倍第四百三十五章 佩刀2項目第六百章 知其然就夠了第七章 殲-9模型第二百五十三章 幼獅戰鬥機第四百四十七章 八二工程第三百三十章 反推銷第四百五十二章 喬遷新居第四百九十五章 打好基礎第七百七十章 最沉重的話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資本家的手段第二百零三章 技術制勝論第四百五十七章 先進的導引頭第二十二章 不辱使命第七百二十七章 尋找原因第七百六十八章 戰斧的作用第八百四十七章 附面層第四百五十六章 熱情好客第七百四十六章 教練機的發動機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二百九十二章 趕週期第五百零六章 計算機輔助設計第五百一十五章 驚豔的動作第二百九十一章 油鹽不進第二百九十四章 八號彈第一百七十六章 化悲痛爲力量第二百七十三章 老朋友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手筆的改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算造摩托第三百六十五章 升限之外第三百三十三章 老當益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