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不服不行

結果不出所料,當日嚴郎中無法取得張狗子的口供,只能先將其收押,同時把案情上報,請刑部移文錦衣衛,解除張狗子的官職,好再行嚴審……但他知道,以紀綱那種老虎屁股摸不得的脾氣,此事相當渺茫。

其實以手上的證據,不用張狗子的口供,強行給他定罪也不是不可以,但嚴郎中思慮再三,知道此事肯定沒完,如果錦衣衛那邊要橫插一槓,這樣做無疑是授人以柄,不能爲之……

嚴郎中一點沒猜錯,張狗子被刑部大牢收監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錦衣衛北鎮撫司副鎮撫李春耳中,李春的反應十分強烈,當即就毫不客氣的行文刑部,強烈要求放人同時北鎮撫司竟也立案調查,大肆蒐集證據,爲解救張狗子做準備。

這邊刑部尚書劉觀纔剛看完嚴郎中的奏報,正在舉棋不定中。這個案子當初是他下令嚴郎中複查的,但當時劉尚書可沒想到,此案竟牽扯到錦衣衛官員,這讓問題一下棘手起來。雖然劉尚書乃一國大憲,但錦衣衛乃法外之地,錦衣衛官員都是皇帝豢養的鷹犬,若沒有確鑿的證據,外臣動他們是要犯皇帝忌諱的,尤其是紀綱兇焰熾天、天王老子都不放在眼裡,劉尚書實在不想跟他發生衝突。

但一國大憲的尊嚴不容褻瀆,劉尚書還是一絲不苟的審閱起相關卷宗來,看完之後,他對初審的結果很不以爲然,楊知縣這種清流名臣,做學問是好樣的,但要斷案的話,還真是麻繩提豆腐,結案陳詞根本禁不起推敲。反觀嚴郎中這樣的精於刑名,用詳實的證據和嚴密的邏輯,推翻了初審的不實之處,並用鐵證讓那張狗子無言以對。雖然因爲時日遷延,血衣之類的證據已經湮滅,但單憑那把從湖中撈起的兇器,就能給那張狗子定罪了。

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目擊證人,兇手也拒不招供,這讓這個案子還稱不上鐵案如山……要不要同意嚴郎中的請求,行文錦衣衛要求解除張狗子的官職?大堂上的刑具,就是爲這種冥頑不靈之徒準備……

劉尚書正在猶豫着要不要行文錦衣衛,那邊錦衣衛的行文先來了,措辭十分不客氣的要求釋放張狗子,並給出解釋、賠禮道歉。

“荒謬”劉尚書堂堂二品正卿,居然被個小小的五品武官如此不客氣的對待,焉能不生出火氣?何況刑部是朝廷法司,豈能被北鎮撫司命令到?那樣刑部豈不成了鎮撫司的下屬?

二品堂官的尊嚴,讓劉尚書斷然拒絕了北鎮撫司的要求,但他也沒行文錦衣衛要求解除張狗子官職,那樣就成了唱對臺戲,還愁鬧不大麼?儘量低調處理纔是王道。

劉尚書本打算早朝見到紀綱時,將這件事說一說,他覺着不過一個小旗而已,紀綱還是會給這個面子的。誰知道那邊李春已經先把狀告到紀綱那兒了,他把齊大柱殺人的經過,描述的如同親眼所見,又把張狗子殺人說成莫須有的事兒,硬說刑部人爲了顯本事,非要給張狗子扣上殺人犯的罪名,還說錦衣衛怎麼了,辦的就是錦衣衛

當時紀綱正因爲周新的案子而灰頭土臉,聞聽此事先是感覺很煩,但經莊敬一分析,又覺着實乃天助我也。當初周新的案子,他就跟皇帝說,是文官在針對錦衣衛,現在張狗子這個案子,雖然遠比不了周新案的級別高,卻可一以貫之,讓皇上相信自己的說法。

一念至此,紀綱就拿定主意,要藉此案做文章,當劉尚書找他談此事時,紀綱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他反問劉尚書,可不可以給自己一個面子,放了張狗子呢?

劉尚書好說歹說,見紀綱始終針鋒相對,也來了火氣,兩人竟在午門前吵起來,還驚動了皇帝。朱棣讓人把兩個大臣叫到御前,先訓丨斥一通,再問他們到底爲何事爭吵?

兩人便各持一詞,將案子講了兩遍,一個堅持齊大柱是殺人兇手,刑部冤枉錦衣衛官員;一個堅持齊大柱是清白的,張狗子纔是真正的嫌疑犯,兩人險些在皇帝面前再次吵起來。

至少在這個時候,朱棣對錦衣衛的信任,要遠大於對刑部的信任,不過劉觀講的也很有道理。讓皇帝也不好拉偏架,只好把在一旁看戲的新任右都御史王彰拉出來,命他秉公審理此案。

躺着也中槍的王彰這個鬱悶啊,只好哭喪着臉的接旨……自從四年前陳瑛被誅,都察院的總憲便空缺着,陳瑛伏誅之後,年初陪皇帝北巡一次,才當上了這個右都御史,便是都察院目前的最高長官了。由他主審此案,此案立即轟動京城,也讓王彰深感肩上的壓力大如山。

一面是老夥計劉觀並朝廷法司,一面是同鄉紀綱和他的錦衣衛,兩面王彰都不想得罪。劉觀和他同在法司十來年,彼此性情相合,可謂相交莫逆。而且王彰相信劉觀的操守和能力,知道只要秉公辦案,這場官司肯定是刑部贏的,但那樣就得罪了紀綱。紀綱這個人雖然兇橫,卻很念同鄉之情,兩人都是山東人,關係一直不錯,甚至王彰能當上右都御史,也有紀綱在裡頭出力的因素,所以王彰也不想對不起紀綱。

但他絞盡腦汁,也找不到兩全其美的法子,因爲要了卻這場官司,就必須殺人,不是殺齊大柱就是殺張狗子,不可能兩個都放過,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根本沒有兩不得罪的可能。

而且同時他又不能辜負皇上的信任,王彰不是太子黨,反而和太子有些齟齬,他是朱棣最寵信的大臣之一,去年他老母八十大壽,皇帝賜假歸省,還賞賜母冠服金幣,待其歸京後旋進右都御史。是以王彰對皇帝感激涕零,絕不能對不起皇帝。

思來想去,王彰決定以赤誠待君上,秉公辦理此案。在經過一番嚴密審訊後,他做出了維持刑部原判的決定……他本以爲自己問心無愧,皇上亦不會苛責,誰知道朱棣竟勃然大怒,命他暫解都御史之職,回家聽參王彰如遭五雷轟頂,面上卻一臉肅穆,緩緩摘下頭上的烏紗,給皇帝磕頭後,退出了儀天殿

朱棣爲何會如此生氣,原來是紀綱見王彰這邊遲遲沒有動靜,便知道這書呆子要壞事兒,他搶先一步在朱棣面前哭訴,說刑部和都察院早就對北鎮撫司侵奪他們的權力心懷不滿了,這次肯定聯合起來,想要藉此事壓倒鎮撫司,收回司法大權。這番話顯然戳中了朱棣的忌諱,他建立北鎮撫司就是爲了從大臣手中奪取司法大權,當然不容任何人挑戰自己的權威了

所以一見王彰的奏章果然是維持刑部原判的,朱棣就想起紀綱所說的岍丨部都察院穿一條褲子,,登時火冒三丈,雖然王彰壓根就沒說什麼收權之類的大膽之言,朱棣還是把這頂帽子扣在他的頭上。

斥退了王彰,朱棣餘怒未消。再英明的人也有糊塗的時候,永樂皇帝一直以來的一個思維誤區,就是把錦衣衛看成自己的代表,是在替他這個大明皇帝行使權力,所以任何對錦衣衛的挑戰,都被皇帝視爲對自己的不敬。現在刑部都察院接二連三攻擊錦衣衛,讓朱棣愈發相信文官集團確實在對錦衣衛展開攻擊。這激起了皇帝對文官集團的怒意,他又命令刑科兩位給事中陳巖和劉希夷再審此案,如有差池,嚴懲不貸

刑科給事中僅僅七品,比二品尚書都御史等級低多了,但卻是專門監察刑部的官員,朱棣讓他們來審,就包含着對刑部不信任的信號了。然而兩位給事中在審問了相關官員人犯後,確認刑部官員並無徇私枉法之舉,而且明顯嚴郎中的結論更有理有據,比起楊知縣那份漏洞百出的結論,他們更願意相信前者

他們也知道皇帝是想讓他們的結論偏向錦衣衛,但給事中都是些硬骨頭的諍臣,兩人見王彰那樣的部堂高官都能秉公辦案了,自然不會讓老大人獨美。至於皇帝的嚴懲,他們根本沒放在心上。而且他們還更進一步,對錦衣衛於涉司法、包庇犯官的行徑做出了嚴厲批判,要求皇帝限制北鎮撫司的權力,維護三法司的權威……

這下可徹底坐實了紀綱的指控,朱棣勃然大怒,他已經徹底相信,這是一場文官和錦衣衛之間的戰爭,且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朱棣就是那個沛公

“好啊好啊,都蹦出來吧,蹦出來才能現原形”朱棣怒極反笑道:“繼續讓他們查下去刑部、都察院、刑科都上來,還有大理寺”便下令大理寺卿胡概繼續審理此案。

任命一出天下譁然,皇上十天之內連續否定刑部、都察院、刑科的結論,現在又輪到大理寺了,這是要讓法司官員輪番上陣啊,顯然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朝野上下拭目以待,都等着大理寺卿胡概,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第88章 搬家第828章 癩蛤蟆第453章 坑第1262章 你太絕情第864章 還魂第530章 快刀斬亂麻第576章 出獄第932章 無生老母第269章 惜別第155章 過河卒子第940章 勇者勝第459章 醒酒湯第97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38章 隱情第505章 特務第413章 瞧這一家子第399章 唐賽兒第301章 剛烈第213章 院試第51章 秀才告狀第783章 等待奇蹟第1264章 貴族第193章 禮多人不怪第489章 攻陷第1279章 一口老血第705章 京城防務第363章 湖第923章 離京第820章 故人第479章 招安第699章 對影第1245章 掙扎第271章 遇襲第327章 亢龍有悔第965章 殺局難逃第97章 安置第1030章 救援第322章 神機營第177章 儒生誤國第1198章 婦人之仁第446章 難老泉第1088章 臨頭第1137章 起居注第738章 隱情第869章 朕欲遷都第1132章 絕筆第914章 死諫第381章 三英戰呂布第397章 紀千戶的哀羞第285章 黑寡婦第273章 偷渡第27章 縣衙第600章 定計第257章 怡紅閣第557章 堅持第1050章 伏魔大陣第779章 父子第855章 伯爺第1182章 去交趾第824章 白衣勝雪第326章 上九第1036章 傷第485章 重會第1142章 君臣第475章 聖旨第988章 抉擇第1142章 君臣第1231章 猛虎出閘第833章 送入洞房第485章 重會第10章 烏篷船上第829章 決心第1243章 人比人得死第187章 你的命歸我了第17章 金屋藏嬌第1234章 太師你好第472章 君臣父子第260章 冤家聚首第875章 薑是老的辣第1076章 重逢就好第470章 棋局第862章 東廠第386章 林三哥第1230章 監國第53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352章 狼來了第703章 站隊第596章 永樂皇帝的決心第290章 九九歸一第825章 道士出山第622章 小憐玉體橫陳夜第1014章 真面目第591章 樹坑第1177章 做局第401章 三路欽差第1234章 太師你好第61章 果然有料第175章 建文君第1036章 傷第1172章 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