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大閱

九月初一,是方山大閱的日子。幼軍的官兵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都是爲了這一天。

前一天,幼軍軍需局下發了嶄新的衣甲兵刃,之前官兵們所穿的是夏裝,這次發的是前些日子從內庫領來的秋裝,但爲了能在大閱時有個好的觀瞻,王賢一直拖到昨天下午才發了衣甲,此時看上去,自然看上去十分的鮮亮整齊。

吃過一餐豐盛的早飯,天光矇矇亮,官兵們便在營前整隊,朱瞻基也穿上一身明晃晃的盔甲,騎着高頭大馬,英氣勃勃的立於陣前,沉默的看着他的士卒。

士卒們也望着他們的殿下,鴉雀無聲。

朱瞻基本打算演講一番,好好鼓舞士氣,但看着這些沉靜的兵士,他心頭突然升起明悟,其實豪言壯語根本就是多餘,因爲將士們爲這一刻已經付出太多,他們和自己一樣,容不得有半點失誤。最後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他沉聲道:“出發”

營門緩緩打開,官兵舉戈持刀魚貫而出,他們步伐整齊,氣勢肅穆,在晨曦中向金川門進發。

此時京城內外,一百多座大大小小的軍營,也已經打開柵門,一隊隊大明朝的精銳部隊走出了營盤,從各處城門出城,像一條條威武的長龍,向方山匯聚而去。

通往方山的御道兩旁,早就裡外三層布起了防線,每隔五十丈還扎有哨樓,樓上有錦衣校尉緊盯着四下,樓下也站着官兵,一個個手按劍柄、挺立不動,顯得威武森嚴。

防線之外,是早早來看熱鬧的幾十萬京城百姓,還擺着無數香燭案臺,以示恭迎皇上。

卯時正刻,城中的拱辰臺響起三聲炮響,跟着鐘鼓樓上撞響了鐘鼓,京城各處寺廟道觀也一起響應,遙相唱和。幾乎是同時,御道兩旁畫角齊鳴,原本還鬧哄哄的老百姓,一下子鴉雀無聲,便見一千名錦衣校尉,身穿飛魚服,騎着清一水的黑色戰馬,從城門口列隊而出。那些戰馬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走起來都踩着鼓點子,把新用黃土墊成的大路,震得一顫一顫。

前衛之後,是一千零八十名大漢將軍組成的皇帝儀仗,打着龍旗、金鼓旗、翠華旗,銷金旗還有金鎖、立瓜、紅鐙看得人眼花繚亂。儀仗之後,便是在衆武將、侍衛層層拱衛中的大明皇帝。朱棣沒有乘坐鑾輿,他騎着一匹比尋常高頭大馬還要高一頭的巨馬,身上穿着明黃色的盔甲,腰間佩着天子劍,目光炯炯的望着他的子民。此時此刻,千乘萬騎都簇擁在他身周,跟隨着他、也護衛着他,京城百姓人山人海的在仰望着他,香花醴酒,望塵拜舞。這風光,這排場,這至高無上的榮耀,全天下只有他一人能夠享受

每當此時,他都會回想起自己在北平時,爲了免遭侄子毒手,自己裝瘋、吃屎喝尿的日子;也會想起三千甲士起兵,對抗侄子百萬大軍的悲壯;更會想起一次次被敵軍逼入絕境,險些要揮劍自經時的悽惶……好在自己堅持下來了,成王敗寇,萬千榮耀歸於一身,終享這天下的至尊

朱棣看看遠處的紫金山,那裡是太祖皇帝的孝陵所在,在親衛大軍的扈從下,這次他的目光中少了幾分畏懼,多了幾分自信,父皇啊父皇,你在天之靈好好看看,兒臣是如何把你開創的江山打造成古往今來、文治武功的第一盛世。到時候你肯定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皇帝收回目光,明黃色絲絛束着猩紅的披風,在秋風中獵獵舞動,他的思緒也從向父皇示威,回到了現實的世界,前幾日,阿魯臺已經正式接受朝廷冊封爲和寧王,並上表願爲前鋒,與朝廷夾擊馬哈木。朱棣早就視盤踞河套的瓦剌部爲心腹大患,自然求之不得。

爲此,他已經下令各地軍隊加緊訓練,戶部籌備軍資,爲開春的征伐做好準備。在此背景下,這次方山演武便有了格外重大的意義,不能例行公事。想到這,朱棣面色重新陰沉下來,不知在盤算什麼。

中午時分,聖駕抵達紫金山正南方三十里外的方山。方山不高,只有幾十丈,山頂平坦,四角方正,山前是一馬平川,廣闊無比,猶如一枚玉印置於大案上,是以又稱天印山,正是大閱軍隊的好去處。

且孝陵正在紫金山南麓,太祖皇帝如果泉下有眼,可以把他的好兒子大閱三軍的場面,看得清清楚楚,朱棣選在這裡閱兵,只怕也有這層原因在裡頭。

此時的方山上下已經變成一座兵山,大明京軍四十八衛,以及從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輪番入戍京師的十六萬班軍,共計五十萬大軍,將方圓數十里的範圍,佔了個水泄不通。

皇帝登上方山放眼望去,只見幾十路大軍旌旗雲列,刀槍如林,軍容雄壯、排山倒海。這時候,樂隊奏起宏偉的軍樂。軍樂聲中,一身戎裝的皇太子率領羣臣三跪九叩高呼萬歲。三軍將士也跟着揚塵舞拜,幾十萬人轟隆隆跪下,山呼海嘯起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震耳欲聾的高呼聲中,朱棣莊嚴地舉手向三軍致意,立時,方山上下又是一片鴉雀無聲。

“將士們”朱棣氣沉丹田,高聲喝道。

“萬歲”回聲好似山呼海嘯。

朱棣一擡手,場中便漸次安靜下來,只聽皇帝運足丹田之氣,雄渾的聲音響徹半空:

“今日集中幾十萬大軍進行合練,實爲千古少有之舉,朕不希望此次檢閱,只是虛應故事,故要按臨陣一般,件件從實處做事。將士列陣吧”

“是是是”官兵們高聲齊應。

朱棣和羣臣立在方山之上,俯瞰山前平川,只見旌旗烈烈、鼓角隆隆,幾十萬大軍按車、步、騎三大營,分爲三十六路,由各路將官統領,環方山數十里列陣。待列陣完畢,上前名將官離開本陣,分列在閱臺兩側,等候檢閱。

畫角聲聲中,五百面蒙皮大鼓隆隆敲響。在這激昂的鼓樂聲中,朱棣由漢王、陽武侯等重將陪同,下山上馬巡閱陣容。

朱棣策着巨馬,來到衆將陣前,便看到一員小將身穿明黃鎧甲,胯下騎着雪白的照夜玉獅子,英氣勃勃的立在當先,一如三十六年前的自己,正是他的太孫朱瞻基

朱棣朝朱瞻基深深看一眼,將他排在今日閱兵第一位,是朱棣的意思,就是想看看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在這麼大的壓力下,能不能頂得住。

“末將恭請皇上閱兵”朱瞻基率領衆將齊齊翻身下馬,朱棣點點頭道:“爾等隨我檢閱大軍”

“遵命”衆將一起起身上馬,浩浩蕩蕩跟着朱棣,繞着營陣一路路閱視起來。

首當其衝的便是排在首位的幼軍,其實朱棣早在山上時,就注意到這支軍隊,並非因爲它是朱瞻基的部隊,而是因爲這支軍隊出奇的靜默。幾十萬軍隊雲集山下,人嘶馬叫分外嘈雜,唯獨這一萬多人靜悄悄一點聲息沒有,就那麼靜靜的立着。

這支軍隊讓皇帝很是好奇,因此當走到近前時,朱棣凝目望去,只見一排排士兵如標槍般挺拔佇立。一行行、一列列之間整齊劃一,像是用尺子裁過一樣。朱棣還從未見過有軍隊站得這麼齊整,他故意停下馬,盯了他們好一會兒,卻見所有人紋絲不動。

若非這些人在號令聲中,一起高呼萬歲,朱棣甚至要懷疑他們是不是真人了。

雖然有很多話要問太孫,但幾十萬大軍受閱,朱棣不能停留太久,便策馬往下一支軍隊而去。下一支受閱的是金吾衛,顧名思義,這支軍隊執掌金吾,宿衛宮掖,對軍容軍姿的要求極爲苛刻。其兵士無一不是精挑細選出來,一樣高的昂藏大漢,年復一年任務就是給皇帝站崗。看上去自然比幼軍要威武雄壯,但朱棣留神片刻,發現這些專門站崗的金吾衛,也做不到紋絲不動,似乎定力還不如才組建數月的幼軍。

繼續閱視下去,是旗手衛、羽林衛、燕山衛、付軍衛、虎賁衛、錦衣衛、騰驤衛、武驤衛、武功衛、永清衛……皆是皇帝親自執掌的親衛,大明朝精銳中的精銳,但論起站姿來,都比不上金吾衛,自然更沒法跟幼軍比了。

等閱到那些地方來京城輪訓的!班軍,在朱棣眼裡就更鬆鬆垮垮不像樣子了,用了一個時辰,皇帝閱視完了大軍,回到方山時,看起來面沉似水,似乎心中有些不快。

當然皇帝不說,誰也不敢問,待皇帝在御臺上站定,漢王朱高煦便高聲大喝道:“行陣”

場中號角大作,幾百面戰鼓同時敲響,鼓聲直傳九霄。

在一千面軍旗的引導下,各路兵馬開始行陣通過方山,打頭陣是才成立數月的幼軍一名身材魁梧,渾身甲冑的騎士,高擎着軍旗在前,他身後是五百人的護旗隊,他們手中的刀槍箭戟、戈矛鉞星,一水兒硃紅的杆,純金的頭,彰顯着這支軍隊的身份。

第764章 一家人呢第955章 心寒第750章 呂太后第23章 路在何方?第750章 呂太后第757章 一線生機?第182章 城破第987章 崛起東方第709章 理由第1193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485章 重會第619章 重逢第288章 逆轉第1014章 真面目第557章 堅持第1185章 洪熙三年春第183章 衆人皆罪第62章 大不一樣第1188章 剋星第206章 萬白叢中一點綠第396章 立身之道第1040章 結果……第189章 歸去來兮第1280章 自投羅網第920章 罪己詔第1284章 威懾第215章 救兵第126章 了賬第1201章 城會玩第482章 人肉第268章 比試第376章 攤牌第26章 父母心第836章 驚魂初定第1054章 崩盤邊緣第549章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920章 罪己詔第452章 暈暈復暈暈第883章 體察民情第184章 無用功第575章 重考第136章 胡瀠第965章 殺局難逃第301章 剛烈第600章 定計第209章 大危機第527章 以權謀私第926章 隆重第1175章 結果第152章 失蹤的人口第269章 練兵第133章 後發者制於人第648章 報復第1196章 再戰第383章 小妹夫第418章 打成豬頭第295章 清兒駕到第1064章 朝堂第203章 相見時難第293章 試槍第292章 新宅第714章 說服第1229章 驚聞第910章 上元第1046章 來人第264章 武舉人第776章 衝陣第517章 薛府尹第1287章 橫掃千軍第132章 先發者制人第660章 嚴打第1283章 滅此朝食第67章 嘗一嘗第811章 無人求生第346章 昏禮第271章 人才第1220章 綠洲第1059章 敢不敢?第33章 世間難買後悔藥第503章 王父刺字第1151章 公祭第258章 打羣架第422章 相見時難第903章 大典第1221章 連鄰村老幹都知道了第1020章 初見第241章 聖心第362章 愛第387章 似曾相識第70章 買賣雙方第1261章 勢如破竹第818章 父子第653章 進攻進攻第944章 嘗新第1230章 監國第1073章 河東河西第1201章 城會玩第1204章 天命之主第1254章 木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