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國庫告急

???聽着這張華半個多時辰的滔滔不絕地奏議,林易知道,他的好日子,算是快要到頭了。這前一段時間丈着從石崇等人家中是抄家來的無數的錢財,因此這花錢是大手大腳,如流水一般。

只是想不到這短短時間內,國庫就要空了。畢竟是現在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這幾年大晉國內天災不斷,需要賑濟的錢財太多。況且受這災情影響,林易不忍再給百姓增加負擔,國庫收入是銳減。最重要的是,他和張華等朝臣制定的增加官道、興修水利等工程,每一個都需要花上大量金錢。

這官道北方已經算是基本夠用,林易主要是往江南之地偏多,爲鼓勵北方居民往南遷徙做好準備。在中原數州居民的觀念中,這中原之地畢竟是祖祖輩輩生活之地,若不是生活實在是活不下去,誰願意遷徙到南方。因此林易知道,靠這朝廷強制措施是起不到多少用處。但是他相信,若是數年後,這每年的冬天還是這般寒冷,每年舉家遷徙到荊、揚等南方數州的北方百姓是越來越多的。

興修水利,更是當下之必須。這連年洪水、乾旱不斷,除了這天災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由於這水利失修所致。當然這也是花大錢的工程。由於是朝廷財力有限,林易現在只能是有重點的興修。

這洛陽城中富豪無數,身價比這石崇相差無幾的土豪只怕是不下數十家,可惜林易現在是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揮金如土的生活。

林易此時終於明白。古來無數皇帝明知朝中權貴家財無數,卻是不敢動其分毫,他們寧願是賣官鬻爵,林易總算是明白了他們的難處。

這些人都是朝廷的基石,家族勢力盤根交錯,無一不是皇親國戚,若是動了他們,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甚至是皇位不保。

除非是罪大惡極的謀反之罪,林易是根本無法將其傷根動骨。林易即位所頒發的所謂“禁奢令”。對於他們不過是一紙文書。自然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沒了真憑實據,林易自然也是毫無辦法處罰他們。即使是身爲皇帝,也並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看來這世間的一切都有桎梏。

林易此時。真是覺得處理賈后一黨之時。沒有是一幅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慘不忍睹的景象。卻是換來無數財產,真是明智之舉。可惜除了石崇和賈謐家財無數外,那後黨其他骨幹,家財都是一般,特別是那潘安家中更是一貧如洗,大概是家財都是敬獻給了賈謐母子。

“內庫中還有不少錢財,司空大人先取去用吧!”林易對着張華道。這國庫分內外,外庫爲國家財政,這內庫自然是皇帝個人財產。武帝留下的內庫雖然不少,無奈大多都被這賈南風揮霍大半,賈南風雖然收取的賄賂也是無數,但是無奈這人更喜歡賞賜大臣、宮女太監,以收買人心,因此留給林易的已經是十分稀少。不過幸好的是林易放逐了這宮中的絕大多數宮女太監,這開支自然也是減少了一大半。最重要的是,當年東宮留下的資產彼豐。

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當年林易失蹤之時,無數人都想這主意。哪裡知道,這些財產根本就沒有被王敦轉移,而只是秘密地埋藏在洛陽某處地方。林易回到洛陽之後,當然是早已取出這筆財產。

這筆資產相對整個大晉的虧空來說,雖然是杯水車薪,但至少是也能解決眼下這燃眉之急。只要是等這眼下這一季的麥谷成熟後,國庫的收入也就有了。

這些錢財,當時都是棄利和棄義倆個大市所賺取,但是後來迫於這賈南風的壓力和阻攔而關閉。而林易自然是重操舊業,希望靠這棄義這樣的大市來賺取那些土豪的財產。

由於朝廷的支持,現在無數像棄義、棄利這樣的大市已經是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滋生起來,當然朝廷也會慢慢從中收取一大筆稅收。林易只所以敢同時開工如此多的工程,就是仗着這國庫財政是越來越好。

“這內庫爲陛下私財,如此這樣只怕是……”張華是猶豫着道。皇上這樣的做法,他雖然是贊同,只怕是阻力不小。

去奢從儉,迴歸樸素,雖然是皇帝所力推,又有他這樣的無數大臣贊同,但是朝廷之中發對的聲音也是不少,認爲皇帝如此這般寒酸之舉,有辱皇家尊嚴,大國風範,特別是那些老王爺,每個人都是一言九鼎之輩,其能量超乎想象。新帝登基以來,如此衆多的舉措無數,但是阻力都不小。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是爲了這個國家的未來。張華總算是明白,皇帝爲什麼一定要請他出山主持朝政。

林易自然是知道張華所憂慮的是什麼,這內庫的財產名義上是皇帝私人,其實是整個皇家司馬氏的財產,皇帝只是一個代言人。除非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林易如此之做法,必然會激起那些王爺的強烈發對。

林易道:“司空大人只有按照此事去做,剩下的交由朕來承擔!”

張華道:“老臣替天下蒼生謝過陛下!”

張華覺得何其幸遇到這樣的明主,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力發展,暫時不作聲張讓這消息擴散開來,治理好這個國家,儘快用外庫的收入來補償內庫的窟窿。

林易是已經找到了這個剛建國三十多年的國家,就如同耄耋老者一般垂垂老矣。這病入膏肓的癥結所在,最主要的就是這分封制和士族制。所謂的天災和民族矛盾,都只是次要,只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內憂外患自然是藥到病除。

當然這分封諸王駐守四方並沒有錯,兩漢時不也是同樣如此。錯就錯在這王爺封的太多,如同白菜一般爛大街。更錯的是這些王爺有兵有錢有權,這樣讓其很難不生出非分之想。若是有強主壓制他們方可,一旦國君懦弱,必將天下大亂。

當年司馬炎只所以封了如此多的司馬家王爺,也是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司馬氏是在北方大族的支持下,這才兵不刃血就奪取了曹魏的江山。因此爲了維持其司馬氏家的統治,爲了獲得宗族的支持,必須要大封諸王,提高他們的地位,維持司馬家對帝國的統治。

因此這建國之初,這些王爺對維持司馬氏的皇權卻是有一定的積極貢獻,錯就錯在國家穩步運轉後,還繼續讓這些王爺掌握如此多的軍權,對異姓人是如此的不信任。大概是擔心害怕將來會有另一個異姓權重會取代司馬氏的統治,就像司馬氏取代曹魏的一般。這都是心虛的表現。

當然漢朝之時,封國同樣是對中央統治造成了一定的威脅,甚至是最終爆發了七王之亂。漢武帝后來採取推恩令準備減弱諸侯王的勢力,是很值得林易借鑑。但是這其中的難道,只怕是遠超過西漢之時。主要是這西晉王爺太多,最重要的是這些王爺大多沒有在自己封國之內,而是身居朝廷高官,督鎮一方,手握重兵。

而這士族制更是導致這整個時代衰落,中原陸沉的主要原因,甚至這司馬炎之所以分封如此多的王爺,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這士族制的強大,爲了對抗這北方士族大家。所謂的九品中正制,讓人才時代都出現這些士族子弟之中,“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庶族子弟報效國家之路被這九品中正制所阻擋,艱辛重重。更重要的是,那幾大士族之家,無數門人弟子遍及天下,高官無數,掌握了朝廷的命脈。後世是直到300年後,隋文帝推廣的科舉制度,才讓這士族制慢慢地走下神壇。

林易知道,現在推行這科舉制是絕對不會成功,現在正是這士族的巔峰時期。沒有經過數百年的戰火血淚洗禮,那人吃人的戰亂的傷害,如此大的社會變革,只怕是普通百姓都難以接受。所以林易只能在等,等某一個時刻的到來!

第139章 探母第26章 驚守衛 借亂暗中助妖狐第209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下)第207章 密謀第109章 算賬……第242章 築仙基第142章 鹿精第216章 阿強第49章 白叟翁論道 俏郎君尋仇第211章 彭蠡大澤第91章 所託非良人 破釜沉舟時第240章 三年之約第69章 霸王硬上弓 無心解心魔第75章 混入洞穴中 遇憨楞兄弟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37章 雙喜至 剛獲麟兒又新婚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83章 餅中夾訊條 自有救兵至第112章 坤卦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247章 天譴第140章 上善若水第112章 坤卦第130章 信仰之力第144章 以孝治天下第87章 血童子來襲 翻天陣禦敵第86章 有緣遇故人 賜福爲聖徒第99章 寒威千里望 玉立雪山崇第79章 文武七絃劍 劍氣化琴絃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207章 密謀第131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條龍脈第134章 平原王司馬乾第208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上)第36章 霄壤別 方知天外還有天第213章 引路紙鳶第214章 巴丘縣第56章 尋隱者不遇 誤入無名谷第209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下)第137章 水鏡莊第226章 合格的肉盾第167章 背水一戰(上)第29章 開心扉 情投意合通任督第96章 無計可消除 兩處等閒愁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137章 水鏡莊第115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218章 蚌精第170章 浩劫將至第117章 巴氐流民第112章 坤卦第103章 請將須行激 少年不若老第123章 淨明忠孝道第83章 餅中夾訊條 自有救兵至第205章 開壇立教第141章 南風往事第72章 子夜聞陰謀 商議請救兵第232章 交易第111章 錦官城第187章 丹道第10章 沉美色 不知疲倦樂逍遙第212章 苦肉計第45章 尹喜故宅內 十面埋伏計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203章 急速離開第85章 顯靈選四人 必是帝王家第203章 急速離開第81章 過雍秦樑益 翻崇山峻嶺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57章 可憐谷中魂 雖死不得安第233章 大夢幾千秋第244章 不成功,毋寧死!第127章 司馬顒第156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42章 走馬入關西 遠離是非地第24章 夜未央 行俠仗義沁人心第125章 碰瓷第109章 算賬……第79章 文武七絃劍 劍氣化琴絃第26章 驚守衛 借亂暗中助妖狐第153章 先禮後兵(下)第129章 各懷鬼胎第133章 龍脈之氣第127章 司馬顒第196章 脫困第106章 人生似宿鳥 大限各自飛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162章 偷天換日第15章 悟彭祖 煉化樂氣求通脈第50章 千年帝王都 多少餓殍民第169章 愛的本能第169章 愛的本能第94章 破瓜初爲婦 爲郎情顛倒第45章 尹喜故宅內 十面埋伏計第116章 傾家蕩產第112章 坤卦第140章 上善若水第87章 血童子來襲 翻天陣禦敵第170章 浩劫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