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

秦韓合兵一處,樗裡疾留下三萬精兵給魏章,讓他防守屈匄。

而後自己帶着二十五萬精兵並韓軍五萬,停在屈匄大營十里外的退路上。

“報,將軍,楚軍動了。”

“好,再探。”樗裡疾不爲所動。

“報,將軍,楚軍全軍向我們而來,但是移動速度極慢。”

樗裡疾眉頭一皺,接着笑道:“看來楚國是怕了,害怕遭到我們秦韓兩國的攻擊,纔會如此小心翼翼。”

其他人聞言微微一笑,凝重的氣氛輕鬆不少。

申差道:“將軍,現在楚軍如此小心,恐怕是不打算與我們秦軍硬拼了。如果我們攻打屈匄兇猛,那麼楚王的援兵就會急進,但是,如果我們暫緩攻城,那麼楚王極有可能會每隔三十里甚至十里紮下一個大營,採用步步爲營的手段,將屈匄救出去。”

樗裡疾深以爲然道:“將軍所說的事情,正是我所最擔心的事情,所以決勝之戰就在今日。”

過了一段時間,斥候再次來報。

“將軍,楚軍已經楚營十里。”

“好,再探。”

“報,將軍,楚軍離營十五里,但是楚軍的前進速度慢下來了。”

“慢下來了!”樗裡疾看着前方道:“看來楚軍打算每隔二十里紮下一個大營,楚王很膽小,但是膽子還是不夠小。”

“傳令,大軍前進。”

楚軍剛到二十里外,正準備紮營,就有斥候趕回。

“報,大王,秦軍動,秦將樗裡疾率領二十五秦軍並韓將申差領韓軍五萬,向我們而來,如今離我們三十里。”

“什麼,秦韓聯軍動了,向我們而來。”熊槐驚道。

秦國這節奏不太對啊,就算是圍點打援,也不是這麼打法。

自己手中有二十萬軍隊,秦韓聯軍三十萬,雖然會落入下風,但是也不會敗。

昭雎向昭應使了一個眼色,昭應立即會意,立即出來道:

“大王,秦韓聯軍一共三十萬兵力,而且全是精兵,末將有一計,可以疲敝兩國之兵,讓兩國不戰自退。”

熊槐大喜問道:“將軍有何計策,快快道來。”

昭應答道:“大王,如今秦軍向我們攻來,士氣正盛,理應避其鋒芒。臣的計策就是立即返回大營,避而不戰。如此秦軍找不到作戰機會,必然會退回,如此便可挫其銳氣。”

此時秦軍還在三十里,不,應該已經不到三十里距離,如果此時逃回大營,自然可以疲敝秦軍,挫其銳氣。

但是如果這個消息傳出去,楚王面對秦韓聯軍望風而逃,不戰自潰,那麼楚國的臉就丟淨了,楚王還丟不起這個臉。

這個計策是個好計策,但是要看是什麼人用。

熊槐大笑一聲,道:“好計策,諸卿以爲如何。”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說話。

如果沒有楚王在此,昭雎自認憑藉二十萬兵力,面對三十萬之衆,哪怕沒有大營防守,也能有來有回打個十天八天不敗。

但是如果楚王在這裡,那就別論。

其一是指揮權的問題,就怕楚王直接進行指揮。

楚王並不是精於指揮的名將,具體的指揮事宜還要交給其他將領。

戰爭非小事,如果僅僅只是讀過兵書,而沒有具體的經驗,就開始指揮幾十萬軍隊,那簡直就是在拿將士和國家嬉戲,實在是太危險了。

其二是楚王身份問題,楚王在此,大軍的重心就會在楚王哪裡,總需要特意留出一部分軍隊守衛楚王,無形之中爲牽制住楚軍一部分戰力。

其三也是最重要,要是戰局不利,楚王提前跑了,那麼楚軍肯定士氣崩潰,到時哪怕孫吳在世,恐怕避免不了大潰敗了。

當然楚王親征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最起碼可以提升士氣。

總之一句話,楚王在此有利有弊,但是是弊大於利。

其實所有的御駕親征都一樣,如果國君本身不是兵法大家,那麼勢均力敵的戰爭,國君還是走開爲好。

但是這種事情沒有辦法向楚王提,朝中議事之時衆臣沒有勸住楚王,現在更加不好提。

總不能說:大王,你在這裡礙事,還是退吧。

這話要一出口,絕對要被楚王烹了。

熊槐一見羣臣不說話,當即大怒道:“此時休提,寡人其實貪生怕死之徒。”

熊槐否定了退回軍營的建議後,昭雎站出來道:“大王,秦韓聯軍來勢洶涌,銳氣正盛,而且人數衆多,我楚軍貿然與其交戰,必然損失慘重。”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臣以爲我楚軍應該以逸待勞,就地防守。”

現在昭雎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楚王要和秦韓聯軍對攻,這是最壞的結果。

熊槐點點頭,就算昭雎不提,他也不會打算要和秦韓聯軍剛正面。

僅憑現在手裡的這些軍隊,面對三十萬秦韓聯軍,和秦韓聯軍硬拼,肯定不是對手。

但是如果像昭應說的,秦韓聯軍堂堂正正而來,結果楚王不戰而退,那麼楚王的威嚴肯定一掃而空,手握二十萬軍隊的楚王,如果連面對秦軍的勇氣都沒有,如何能服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不會具體考慮具體情況以及利弊得失的,只會看到結果。

那就是楚王不戰而逃。

對士卒來說,戰敗是最可怕的的事情,甚至戰爭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

但是對楚王來說,戰敗並不可怕,在戰國這個時代,還沒有那個國家一直是常勝不敗的。齊國戰敗過,秦國同樣戰敗過,前任也不例外。

真正可怕的是羣臣失去敬畏之心,尤其是那些擁有獨立小王國的封君,會更加不把楚王放在眼裡。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戰爭對下層的人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天大事,而對發動戰爭的人來說,這是需要仔細考慮利弊得失的大事,只有利或者不利。

所以熊槐聽到聽到兩種建議,立即否定了第一條,而選擇了第二條。

“好,傳寡人之命,令衆軍嚴陣以待。”

至於主將的人選,熊槐先把自己排除了,心臟雖然已經夠大了,但是還沒有膨脹到如此大的程度。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