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

下朝之後,秦王蕩單獨留下甘茂,好奇的問道:“丞相,方纔在朝議上,卿極力建議退出五國聯盟,並與楚國講和。而且,在羣臣全都以爲楚國太過強大的強大情況下,只有丞相不以爲然,反倒以爲楚國不足爲俱,寡人想聽聽丞相詳細說明,爲何丞相會如此說。”

甘茂點了點頭,沉吟了一下,然後開口道:“大王,臣請先說明爲何要求從楚國退兵,並與楚國講和。”

“請,寡人洗耳恭聽。”秦王蕩正襟危坐,頗爲期待的看着甘茂。

“大王,之前我秦國之所以同意齊魏兩國的要求,讓五國之師去攻打楚國的江淮門戶陳城,不僅是因爲我秦國已經在韓國的問題上答應了齊魏兩國,更是因爲我秦國上下認爲,楚國因爲這幾年的改革,楚王蓄意從地方收回權力,以至於楚國君臣之間,郢都與各地之間,全都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我們以爲只要五國大軍雲集伐楚,楚國各地封君見聯軍勢大,就會擁兵自保,違背楚王的詔令。如此,我五國聯軍,必然會輕易地攻克陳城,然後舉揮師南下,共同瓜分楚國的淮北地。

但現實的結果卻與我們預測的完全不同,楚國君臣雖然已經離心,但是楚王對楚國的控制力還是出乎了我們的預料,楚國各地的封君此時也依然不敢反抗楚王,依然還依附在楚王身邊。

所以,我們合兵一處恐嚇楚國,希望能速勝楚國的計劃失敗了。

既然計劃失敗了,那我秦軍就沒有繼續留在陳城的必要,理應立即退兵回國。攻打陳城,對我秦國的好處太少,實在是得不償失。

這就是臣勸大王退兵的理由。”

秦王蕩聞言,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楚國內部的矛盾,秦國甚至是天下各國,全都在保持密切關注,甚至之前秦國在楚國那邊露出君臣不和、中央與地方不和的苗頭時,就曾用公子子蘭做文章。

雖然用公子子蘭分裂楚國君臣的計劃失敗了大半,但是,秦國卻更加關注楚國內部的情況了。

果不其然,後來楚王先是將漢北全部設爲郡縣,隨後又在江東展開變法,這無不向天下人表明了楚王變法的決心。

而秦國上下知道楚國的動靜後,更是欣喜若狂。

要知道,當年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進行變法的時候,國中的守舊貴族已經在魏國的打擊下極爲虛弱了,但即便是如此,商鞅變法進行了十幾年,秦國咸陽不遠處的渭水,也都先後兩次被鮮血染紅。

連秦國都是如此,更別說那個貴族實力遠比秦國強大的楚國,以楚國封君擁有治地所有軍政財的情況,一個不好,各地封君正式與楚王決裂,那楚國肯定會舉國烽煙,血滿江淮的。

最好的情況,也會如吳起變法一樣,國中大亂,從此虛弱十幾二十年。

正是因爲如此,秦國才同意了齊魏攻打陳地的請求,打算以五國百萬之師嚇到楚國。

但結果卻是讓秦國君臣失望了,楚國雖然已顯亂象,但是楚國各地的封君,依舊還不敢反抗楚王。

楚王詔令一下,江淮的封君們就全都毫不遲疑的執行了楚王的命令。

以致現在五國圍攻陳地快一年了,陳地那邊依然穩如磐石。

正是因爲如此,秦王蕩纔對讓秦軍攻打陳地的行動很是遲疑,畢竟,就算攻克了陳地,甚至打下全部的淮北之地,跟秦國的關係也不大。

與其如此,又何必在陳地與楚國耗下去呢。

只是,楚國現在強大,也讓秦王蕩心有畏懼,唯恐各國弱楚失敗,以至於楚國勢大難制。更重要是,是擔心楚國沒有外部的威脅,會給楚王從容解決內部危機的時間。

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說的就是如此。

正是出於這種的糾結的心理,這才讓他在退兵的問題上左右搖擺。

而不久前韓國發生的事情,卻讓秦王蕩退兵的心思一舉壓倒繼續在陳城外攻打楚國的決心。

只是,樓緩與羣臣的極力反對,以及楚國的太過強大,也秦王蕩心有顧忌,始終不能下定決心。

想到這,秦王蕩微微皺額,看着甘茂問道:“丞相爲何認爲楚國看似強大,實則不足爲懼呢?”

甘茂笑了笑道:“大王,這次五國楚國的行動,雖然讓我們看到了楚王對楚國的掌控力,但是,這卻並不能改變楚國君臣離心的事實。

臣本是楚人,在楚國長大,在楚國求學,在楚國碰壁出走,臣在楚國呆了近三十年,對楚國知之甚深。

楚國那個國家,在中央,公族把持國家權力,別說外國人,或者說楚國的寒門,就是楚國的貴族,也很難成爲楚國的高層。如今楚王變法意圖已顯,但是楚國的高層,除了柱國唐昧是出自貴族唐氏,其他人,如令尹司馬左尹左徒等等,依然還是出自昭景屈三族。

楚國公族實力之強,其可見一斑。”

說着,甘茂目光一沉:“或許也正是因爲楚國還沒有對公室動手,所以現在楚王還能掌控局勢。

但是,隨着楚王變法的深入,楚王勢必要將國中的權利全都收回自己手中,這勢必會讓楚王與公族產生極大的矛盾。”

秦王蕩聞言點了點頭,他對此知之甚詳。

天下各國的變法,無不是以戰爭爲核心,無論是秦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是這麼幹的。爲了應對戰爭,就必須要集中國家全部的力量,讓國家的權力全都集中在一人也就是國君身上。

若是楚國也這樣做,讓楚王獲得所有的國家權力,這肯定會讓楚國的公族全都心生不滿。

對此,秦王蕩毫不懷疑。

此時,甘茂見秦王蕩點頭,繼續道:“大王,如果說,楚王未來會與公族離心,那麼現在,在楚王毫不掩飾自己的心意的情況下,在楚王大肆殺戮封君的情況下,江淮的封君們,則是已經與楚王離心了。

而楚國的封君,乃是真正的一地之君,掌握封地內的所有權利,他們想在封地內幹什麼,即便是楚王也無法干預。

現在,楚王還沒有正式對封君下手,變法也沒有全面展開,所以楚國的封君還能忍耐。

可是,等到楚王真正開始變法的時候,那時,就將是楚王衆叛親離,淪爲孤家寡人的開始。”

秦王蕩皺了皺眉,遲疑道:“丞相,寡人也知道楚王遲早會開始變法的,但是,楚王準備了這麼長時間,卻始終步步爲營,每一步都謹慎異常,寡人怎知楚王什麼時候會正式變法。

等到楚王正式變法,再等到楚王與楚國羣臣離心,等到楚國內部大亂,等到下一次伐楚時機來臨,寡人得等到什麼時候啊?”

甘茂聞言,笑了笑道:“大王,楚王變法很快就會到來,楚國內部大亂也會很快到來,各國伐楚的時機也會很快到來。”

“很快,有多快?”

“大王,楚國的變法遠比各國困難,而且其變法還有一個極大的破綻。”

“破綻?”

“是的,這個破綻不是別的,而是楚王自己。”

“楚王?”

“不錯,就是楚王槐自己。”甘茂意味深長的道:“楚王與先王年紀相當,如今先王已經駕崩多年,而楚王槐也快六十歲了,若是楚王在楚威王病死的年齡病死,那楚王的墳前樹已經有碗口粗了。若是楚王在楚宣王病死的年紀病死,那楚王也沒幾年可活的了。”

說到這,甘茂遲疑道:“就算楚王長壽,能活到七十,難道楚王還能活到八十不成?而變法一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即便以商君之才,秦國之便,變法也持續了近二十年才完成。

是故,臣肯定,以楚國之大不便,以楚國沒有商君之才,楚國的變法想要完成,肯定會超過二十年。所以,臣才說,楚國的變法,最大的破綻就是楚王槐自己。”

說完,甘茂笑了笑道:“大王現在還不到而立之年,待楚王駕崩之日,就是楚國內亂之時,就是各國伐楚之機,就是楚國衰亡之始。

看似強大的楚國,就會在那一刻土崩瓦解。臣相信,那一日不會太遠的。

所以說,臣以爲放棄了這次機會,其實並不可惜。相反,放棄了這次機會,還可助長楚王的威望,讓楚國更加肆無忌憚的展開變法,以加快楚國奔潰的到來。”

秦王蕩聞言,沉默許久,才緩緩點頭道:“相國說的有理,天下各國紛爭數百年,戰爭並非短時間內便會結束的,各國之爭也不是一時之爭,而是長達數百年的紛爭,寡人完全等的起。寡人就不信,以寡人不到而立之年的年紀,還會拼不過年近甲子的楚王。”

說着,秦王蕩瞬間下定決心,一臉堅定看着甘茂道:“丞相,寡人決定於正式開始與楚國講和,不過,楚王要想讓秦國退兵,還需付出一些代價纔是,寡人可不會這麼容易就放過楚國。

楚國的左尹昭常已經到秦國很久了,與昭常談條件的事情,寡人就交給丞相了。”

“唯。”

接着,秦王蕩看着甘茂離去的背影,突然想起宋王那張老臉來······

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