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

“哈哈哈,襄成君不愧是軍中悍將,一舉擊破秦營,當爲首功。”熊槐得知襄成君一舉攻破秦軍主營,大喜過望。

本以爲今天故佈疑陣,聲東擊西,,以點破面的計策,可以迅速過河,不想襄成君如此給力,不僅將韓國大營給圍了,還將秦軍大營攻破。

難道這就是淹沒在歷史中的名將?

“大王,這是襄成君攻破秦軍主營的經過,請大王一閱。”一臉笑意的陳軫拿着一張帛書走進來道。

熊槐興致勃勃地接過戰報,迫切想了解襄成君是如何攻破秦軍主營的。

將帛書展開一看,熊槐笑聲一滯,然後大笑道:“好好好,襄成君果然是名將。”

接着,熊槐一臉笑意的將戰報交給陳軫,道:“賢卿看看,襄成君此戰如何。”

陳軫接回戰報,展開一看,頓時瞭然,向楚王行了一禮,同樣大喜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我楚國再出一員名將,襄成君立此大功,應對當重賞。”

熊槐接着問道:“依賢卿之間,應該如何重賞襄成君。”

陳軫答道:“獨賞襄成君千金,此戰襄成君所部當爲首功,可以賞萬金,其他兩部有功,一起賞萬金。”

熊槐大笑到:“理當如此。但是僅僅如此還不夠,寡人身邊還缺一個名將隨時指畫戰爭形式,依寡人看,襄成君可以,不知卿以爲如何。”

陳軫答道:“大王英明,襄成君立下大功,應當加官進爵,可以升襄成君爲將軍,可惜襄成君未盡全功,韓軍主將申差逃脫,不然倒是可以從執圭晉升爲上執圭(楚國最高爵位)。”

熊槐點點頭道:“好,升襄成君爲將軍,那就有勞賢卿爲寡人走一趟。”

陳軫答道:“願爲大王走一遭。”

陳軫離去後,一臉喜色的上官大夫走了進來,向楚王彙報道:“大王,大喜啊,秦軍已經敗退,工尹昭雎正在指揮我楚軍追殺秦軍。”

熊槐高興的問道:“奧,這麼說我楚軍今天就可以全軍過河。”

上官大夫道:“大王正是如此。”

熊槐大喜道:“好,傳寡人之令,過河。”

戰後,秦軍大營。

襄成君正在準備派人去招降韓軍主營的三千韓軍。

外面快步走進一個偏將。

“將軍,大王使者來了。”偏將行禮道。

襄成君一驚,道:“快,隨我去迎接大王使者。”

陳軫被迎入主營後,對諸將宣佈道:“大王詔···”

衆將聽到楚王的封賞,立即大喜。

唯獨襄成君身體僵住,臉部有些僵硬。

襄成君雖然沒有封地,但是身爲楚國的封君,他並不缺錢。

楚國的各大階層排名,與其他戰國時期的其他各國有區別,尤其是和變法後的秦國不同。

以秦國爲代表的各國,將農業和農民看得極重,士農工商,除了士人階層外,農民排首位,商人排在最末,被視爲蠹蟲。

而楚國則不然,楚國的商業有兩個階層,其一大商人階層稱商人,其二是小商人稱賈人,除了士人以外,商人在各行各業中排第一。

所以如同鄂君等封君,除了封君的身份外,還是大商人。

襄成君也不例外,也有數只商隊,不然早就喝西北風去了。

楚王重賞千金,對於襄成君來說,也就是幾次買賣的收益,至於將軍的職位,他本身就是封君,現在雖然職位是裨將,但是面對楚國的將軍,只要出了軍營,就可以平起平坐。

失望,很失望。

楚王對他的封賞,根本就不是襄成君想要的。

敗韓軍,破秦營,這麼大的功勞,楚王竟然一塊地都沒有賞。

陳軫見此揮手將其他人驅散,道:“其他人退下,我有話對襄成君說。”

衆將退出後,陳軫沉默良久。

襄成君見陳軫良久不說,心中羞怒,以爲陳軫在消遣他,大怒道:“閣下這是何意,本將軍務繁忙,若無他事,請恕本將無禮,不送。”

陳軫賠罪道:“將軍息怒,剛剛在下想一件事情,有些出神了,恕罪恕罪。”

是你自己說有話對我說,結果卻想其他事情去了。

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裡。

襄成君氣急反笑道:“不知道閣下在想何事?”

陳軫不緊不慢道:“回襄成君,我在想齊國的事情,齊國田氏的一些往事。”

“哈哈哈。”

襄成君大笑諷刺道:“齊國田氏!客卿真是日理萬···”

笑到一半,話還沒有說完,襄成君臉色大變,瞬間蒼白,向陳軫長拜道:“先生救我。”

齊國田氏的事情,田氏轟動天下的事情,就是用大斗出小鬥進的辦法,收買人心,繼而買下整個齊國。

而且,田氏剛剛這麼做的時候,齊國就有大臣向齊王告發田氏意圖不軌,只是沒有引起齊王的警惕。

有田氏的事情在前,如果有人用他重賞三軍的事情進讒言,楚王會相信自己嗎?

恐怕就算相信自己,爲了警告其他人,也會貶謫自己吧。

現在各國對於齊國田氏的行爲,可是極爲警惕的。

陳軫故作不解道:“襄成君這是何意!將軍立下大功,深得大王之心,何須在下相救。”

襄成君跪行陳軫身邊,長拜不起。

陳軫見狀滿意的點點頭,道:

“大王得知將軍立下大功,欣喜異常,認爲將軍乃是當世名將。”

“可是大王接到將軍的戰報後,卻突然有些擔心。”

“大王當時說襄成君世代忠賢,不當心襄成君你有異心,只是擔心這件事被其他人知道後,會導致楚國折損一位名將,這不僅是襄成君你的不幸,更是楚國和大王的損失。”

“所以大王纔在戰爭還未結束之前,就對衆軍宣佈此戰的賞賜。”

襄成君頭上冷汗直冒,接連長拜,道:“先生,我乃是粗鄙之人,豎子無知,不解先生愛護,反而衝撞於先生,這實在是不該,如今我子之罪行深重,但還請先生不吝指點與我。”

如果用萬金換一個封地,自然是值得的,但是現在賞金由楚王發放,那就是他襄成君一句話就導致楚王損失兩萬金。

當然,如果不是這一戰贏得很漂亮,估計楚王會直接烹了自己。

想到這,襄成君的衣服瞬間被漢水溼透。

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八百章 退意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三百章 會盟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離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