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

一個月後,當楚國各地均已耕種完畢之時,成陽君第三次來楚國求援。

面對這一次的求援,熊槐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然後讓鬆了一口氣的成陽君回去向韓王覆命。

接着,成陽君一走,熊槐一面向各地派出使者,營造出楚國即將救韓的跡象,一面讓人給在韓的昭雎以及襄成君等人去信。

韓國的戰事進行到現在,成陽君已經從韓到楚走了三個來回,齊魏聯軍也已經圍攻韓國兩月有餘。等成陽君返回韓國,告訴韓王楚國會出兵救援,然後等韓王發現,楚國答應出兵卻遲遲。等韓王想要與各國講和,背棄楚韓盟約,時間差不多到了七八月份。

等到了那時,楚國用各國削弱韓國,用韓國消耗各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尤其是秦韓兩國,從去年開始交戰,等到戰爭結束,差不多交戰一年,兩國必然國力大損。

如此···只有齊魏兩國的話,楚國明年還能愉快的度過一年。

不過,韓國雖然已經進坑了,但是楚國的令尹以及十萬楚軍此刻也還在坑中。

萬一韓王想不開,要圍殺援韓楚軍,那昭雎他們就危險。

所以,當務之急乃是讓昭雎他們提前做好撤軍準備。

好在,韓國那邊親近秦國的公仲現在還在楚國做人質,而韓珉也被貶到了秦國,現在韓王身邊的成陽君等人,大都是親楚派人士,尤其是宜陽的公叔,更是鐵桿親楚派,有公叔在宜陽,熊槐也不擔心公叔會夥同秦人圍殲楚軍。

不過十萬大軍的撤退,也需要提前準備好。

另一邊,成陽君回到新鄭,跟韓王說楚國已經答應出兵救韓後,韓王懸着的心終於落了地。

這一次,楚王終於沒有再推脫。

當夜,韓王自新鄭被圍攻以來,終於睡了一個安穩覺。

第二天,韓王一大早巡視完城池後,便遊蕩在城南,踮起腳尖,遙望南方,翹首以待。

只是十天過去了,半月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韓王始終沒有等來楚軍來援的消息。

這一日,韓宮中,韓王臉色慘白的看着手中的情報:楚國各地使者雖往來不斷,但整個楚地卻沒有絲毫聚集大軍的跡象。

看到這,韓王猛然想起十幾年的舊事,當年秦國伐韓,楚國爲了讓韓國堅守下去,就是這麼幹的。

雖然現在楚相昭雎已經在宜陽抵抗秦軍了,但是毫無疑問,這次楚國再次使用了同樣的計策。

一想到楚王用當年應付他父王的辦法來應付他,韓王頓時大怒。

齊魏聯軍攻城四月有餘,楚國先是用春耕爲藉口,然後又敷衍於他,若是他繼續等下去,那他就不是跟他父王一樣被當成傻子一樣糊弄嗎?

想到這,韓王猛然站了起來,正欲召集羣臣議事,卻猛然一僵,他突然發現,現在韓國朝中楚黨當政,那些不親近楚國的大臣,公仲在楚國爲質,韓珉在秦國用事,韓辰在北面防備趙國···

此時此刻,即便他這個韓王想要背棄楚國,卻又能與何人商議呢!

這一刻,韓王瞬間感到整個世界都充滿着惡意,同時,他也感到十幾年魏王面對秦國的無奈,當時張儀做魏國相國,大肆出賣魏國利益,魏王卻拿張儀毫無辦法,最後,魏王還是在其他五國的支持下,才成功將張儀驅逐去魏國。

當時韓王還曾嘲笑魏國,但···當這一幕發生在韓國身上,韓王頓時滿口苦澀。

憋屈···

次日,張府。

張開地看着突然出現在自己府上的韓王,驚疑地問道:“不知大王何以來臣府上?”

韓王看着面前垂垂老矣且一臉病態的張開地,然後長長一嘆,接着將寫有楚國情報的帛書遞給張開地:“寡人正是爲此而來。”

張開地遲疑接過帛書,然後展開一看,當他看到跟十幾年前如出一轍的情報,頓時愣住:“這···大王···這是,楚國這是要拋棄韓國了嗎?”

韓王苦澀的點了點頭。

見此,張開地臉色一變,然後遲疑的看着韓王:“不知大王的意思是?”

“楚國讓韓國與各國互耗,以從中得利,寡人深恨之。可是,戰爭進行到現在,寡人雖然有心背離楚國,但是擔心聯軍不信任寡人,更擔心成陽君以及韓憂這些親楚派大臣,得知寡人要背棄楚國後,會驚懼之下紛紛逃離或者鋌而走險,一直韓國爲齊魏聯軍所趁。

此刻寡人心急如焚,卻不得其解,故而前來向先生請教。”

張開地一聽,立即搖頭道:“大王,臣已經老了,且病痛纏身多年,整日頭暈眼花,已然半截入土,此時此刻,臣卻沒有辦法了。”

韓王一聽,急道:“請先生不要推辭,先生早年侍奉先君昭侯,被委以重任,其後先王即位,曾將國家託付於先生,就算先生不看在寡人的面上,還請先生看在昭侯以及先王的面上,助寡人一臂之力。”

張開地聞言依舊搖了搖頭:“大王,非是老臣推脫,實在是老臣多年不理事,對當下時局知之甚少,恐怕難以在錯中複雜的環境中爲大王爲韓國找出一條合適的出路。”

韓王聞言悔恨道:“寡人知道先生是在責怪寡人對公叔公仲偏聽偏信,不僅沒有聽從先生的良言,反而將先生閒置。如今寡人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請先生給寡人一個機會,寡人願將韓國託付於先生,委任先生爲相。”

說着,韓王拱手長拜道:“先生,拜託了。”

“這···”張開地聽到韓王要任命自己爲相,知道自己是無法再推脫了,也不能推脫了。

想到這,張開地立即行禮道:“既如此,那老臣就再爲大王一盡綿薄之力。”

韓王聞言,頓時大喜,只要這個在先王時做過相國的老臣出馬,相比一定可以壓制成陽君與韓憂這些親楚派大臣的。

想着,韓王頓時期待的看着張開地問道:“不知先生以爲,眼下寡人應該怎麼,才能快速背棄楚國,讓各國停止攻打寡人。”

“不。”張開地搖了搖頭:“大王,此時此刻,我韓國已經與各國交戰今年,到了現在,怎麼半途而廢背棄楚國,讓我韓國北上背叛的罵名呢?”

韓王心頭一跳,驚疑地看着張開地,卻見他不慌不忙的繼續道:

“大王,既然楚國有意放棄韓國,那就應該讓楚國北上背叛的名聲,而不是我韓國既遭到楚國算計,還要背上不義之名。”

說着,張開地看向韓王問道:“大王你說是不是這理!”

“呃?”韓王一愣,然後立即點了點頭,應道:“先生所言極是,不過先生打算怎麼做,要知道現在楚相昭雎還在宜陽之外,楚國如何纔會主動背叛盟約?”

張開地笑道:“大王,此事簡單···”

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離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