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

“大王,左尹傳來消息,韓王已經正式傳詔立公子蟣蝨爲太子了。”

熊槐一聽,頓時哈哈大笑:“好,不錯,左尹果然不負寡人期望,成功將公子蟣蝨扶上太子之位。本來寡人聽說秦魏趙三國異動,韓國那邊可能會有波折,不想左尹如此快的就說服了韓王。”

說着,熊槐想起不久前傳來的消息,昭常在自己身上捅了一劍,這纔打消了韓王立公子咎的決心。

想着,不禁感嘆道:“左尹的那一劍沒白挨啊,當然,寡人也不會讓左尹白捱了那一劍,左尹爲楚國的付出,寡人會記得的。”

“大王仁德。”陳軫拱手讚了一聲,又開口道:“大王,左尹還傳回,雖然韓王已經立蟣蝨爲太子,但是,韓王對甘茂在函谷關聚兵以及趙魏兩國異動十分擔憂,所以,韓王開口求援,而左尹已經答應韓王的求援。”

熊槐聞言,點頭道:“好,這事寡人知道了,傳訊給左尹,讓他告訴韓王,只要其他國家對韓國用兵,寡人一定不會坐視不理。”

陳軫應了一聲,接着道:“目前,韓國那邊爲了抵抗各國的可能到來的攻擊,韓王已經在新鄭聚集兵力,並且,韓王已經派出公叔前往宜陽駐防。”

熊槐大喜,連連頷首:“好好好,韓國如此做爲,看來已經有了抵抗各國的決心,也不枉寡人之前的部署啊。”

說着,熊槐又問道:“陳卿,現在秦趙魏三國那邊如何,三國是否會真的攻打韓國?”

陳軫應道:“回大王,目前的消息,秦國已經在函谷關聚集了近二十萬大軍,甘茂也依然還在那裡,看秦國的架勢,伐韓一事恐怕勢在必行。而魏國那邊,大梁聚兵的時候,將軍昭應同樣也在陳地製造了一點動靜,目前魏軍是否會無視陳地而揮師伐韓,這個還需要進一步查探。”

“好。”熊槐點了點頭,然後吩咐道:“繼續打探各國的消息。”

“唯。”

另一邊,秦王蕩得知韓王無視了秦趙魏三國的勸說以及威脅,一意孤行,立公子蟣蝨爲太子,頓時大怒。

“敬酒不吃吃罰酒,既然韓王鐵了心要站在楚國那邊,那就別怪寡人不客氣。”

“傳詔給丞相甘茂,讓他舉兵伐韓。”

“傳詔,立即派人聯絡趙魏兩國,讓他們配合我軍行動。”

九月,秦國右丞相甘茂舉兵伐韓。

郢都,楚國君臣齊聚一堂。

“大王,甘茂率二十五萬秦軍兵出函谷關,秦軍圍攻曲地三日,破之。目前,秦軍繼續東進,已經兵圍焦地”

“嗯?”熊槐一怔,奇怪的道:“不對吧,韓國的曲地直面秦國函谷關,乃是韓國的橋頭堡,這才被圍攻三天就被攻克了?”

陳軫應道:“大王,這段時間以來,公叔坐鎮宜陽,西部的韓軍大都聚集在宜陽,曲地根本就沒有援軍,故而纔在短時間就被攻克了。”

“沒有援軍!”熊槐眼睛頓時虛眯起來:“自從秦國出兵以來,這才短短几日功夫,寡人每日都會接到韓王的求援,可謂求援之心甚是急切啊。可是,現在韓國直接放棄了曲地,連自己的援軍都沒有派過去,這就有意思了。”

此時,昭雎笑道:“大王,恐怕韓國還有僥倖之心,不想與秦國交戰,不想徹底得罪秦國,所以想着捨棄一些地盤給秦國,讓秦國消消氣,讓秦國自己退兵。還有,韓王應該也在擔心我楚國出兵遲緩,更擔心韓軍在沒有堅城駐守的情況下,不是秦軍的對手。

是故,韓國這才堅守宜陽,一則消耗秦軍銳氣,二則等待援軍,三則依靠宜陽堅城。”

熊槐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韓國雖然這麼做沒錯,但是,之前我楚韓魏趙四國好不容易纔將秦國趕回關中,現在,秦國卻是輕易之間便打開了各國的封鎖線。”

昭雎聞言,立即大笑道:“大王,這其實是好事,之前四國封鎖秦國,將秦國堵在關中十餘年,讓秦國絲毫不得東進。爲此,秦國上下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氣,一口憋了十幾年的窩囊氣。

現在,秦國打開東面的缺口,這一口氣正要宣泄出來。而韓國那邊,公叔親自坐鎮宜陽,宜陽乃韓國不容有失之地。

想要宣泄的秦國撞上不容有失的宜陽···”

說着,昭雎拱手道:“大王,此時此刻,正好讓秦韓兩國相互消耗,兩敗俱傷。”

熊槐一聽,頓時呵呵一笑。

秦國是什麼狀況,熊槐心知肚明。

秦國的軍功爵制,導致秦國上下想要升官發財,就得依靠戰功。但之前四國對秦國的封鎖,導致秦軍難以出關,一直都在關中那個小圈子裡打轉,無法出關攻城略地。

這對秦國上下來說,絕對是無法忍受的。

就好比上次,秦國奪取漢中上庸之後,爲什麼拼了命的向郢都殺過來,這都是因爲秦軍上下都憋着氣,都想着建功立業。

而現在,韓國正面臨楚國當時所面臨的情況。

而宜陽那邊,對韓國來說,更是不能失去的地方。

宜陽乃是韓國重鎮,宜陽鐵礦乃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礦,比起楚國的宛地鐵礦不僅絲毫不差,甚至猶有過之。憑藉着宜陽鐵礦,韓國在宜陽組建赫赫有名的宜陽鐵軍(鐵器軍隊)。並且,韓國劍弩號爲天下第一,其中大部分的鐵劍強弩都是在宜陽打造的。

失去了宜陽,韓國必將國力大損,甚至從此淪爲附庸。

可以預見,若是秦國強攻宜陽,秦韓兩國間必將是一場血戰。

想着,熊槐突然臉色一沉:“諸卿,眼看秦韓之間將有一場血戰,這個時候我楚國該立即入局嗎?”

“該”昭雎毫不猶豫的道:“大王,臣擔心,若是我楚軍遲遲不動,而秦軍攻勢甚急,臣擔心韓國會有反覆。”

熊槐皺了皺眉,輕聲道:“這麼說來,寡人還得馬上出兵了。”

昭雎一聽楚王的語氣有些遲疑,就知道楚王不想用楚國的軍隊爲韓國拼命。

想了想,昭雎拱手道:“大王,雖然我楚國要出兵,但是卻也無需爲了韓國與秦軍開戰。

以秦韓兩國現在的戰況,用不了多久,秦軍必定會抵達宜陽。

那時,若是秦國主動退兵,那就是我楚軍幫助韓國擊退秦軍,我楚國也就盡到了盟友的義務。若是秦國強攻宜陽,那就讓秦軍打好了。

以宜陽十幾萬韓軍,外加堅城以及城中諸多利器,秦國非得碰掉幾顆牙不可。

而我楚國屯兵宜陽城外,只需遠遠的觀看秦韓大戰,無需參與進去,只要牽制一部分秦軍,讓秦軍無法全力攻城便可。”

“現在就出兵?”熊槐一聽昭雎的建議,頓時遲疑了一下,然後看了看容光煥發的昭雎,又看了看一旁默默無語地犀首,不禁搖了搖頭。

讓秦軍與韓軍在宜陽城下互耗,確實是良策。

但是,熊槐遲疑的不是應不應該出兵,而是派誰領兵。

想着,熊槐搖了搖頭:“此事事關重大,寡人還得想想!”

不久,宮中的一座偏殿,熊槐與公孫衍相對而坐。

“犀首,不知剛剛令尹所言,卿以爲如何。”

公孫衍笑着拱手道:“令尹之策,對楚國最有利。”

熊槐點了點頭,然後問道:“不知犀首以爲,誰人可領兵出征。”

公孫衍沉默了許久,直到熊槐有些不耐煩了才應道:“非令尹莫屬。”

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