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

“襄疾要行冠禮了!”熊槐恍然大悟,原來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昔日那個渾渾噩噩的小子現在要成年了。

而後,熊槐又想起自己那個比襄疾小一點的公子子青,然後看着屈署問道:“賢卿,子青也快行冠禮了吧!”

三閭大夫雖然只是冠禮公室子弟,對楚王的公子涉及不多,但是身爲楚王的庶公子,公子子青自然一直都在屈署的關注之中。尤其是公子子青被封淮陰君後,屈署就已經對公子子青的情況瞭如指掌。

“回大王,公子子青還有年許就要行冠禮了。”

“是啊,子青也快了。”熊槐點了點頭,然後又將注意力轉回襄疾身上。

一般來說,封君行冠禮,如果父母長輩不在,理應由管理公室的重臣出面,所以讓三閭大夫爲襄疾行冠禮,也就足夠了。

不過,襄疾的情況有些特殊,之前熊槐就擔心襄疾長不大,故而將襄疾接到宮中,讓他與公子子青做伴,給予了他公子待遇,並請郢都名師進行照顧。

直到他年滿十五,這才送出宮外,前往太學求學。

不過,即便他離開王宮,他身邊的護衛下人,也都是宮中帶出去的。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熊槐擔心他夭折。

現在襄疾成年,要正式接受襄成君的封號,獲得襄成君的權利與義務,可以正式去外面經歷風雨了。

可是,畢竟是養了十幾年,感情還是很深的。而且襄疾與太子的關係,熊槐也擔心襄疾一旦離開他這個楚王的庇護,可能會遭到暗算。

想着,熊槐便開口道:“寡人與襄疾相處十餘年,情同父子,現在襄疾行冠禮,當然是寡人親自主持了。傳出消息,襄疾行冠禮,按照諸公子的待遇,由寡人親自主持。”

“是,臣明白了。”

數日後,將軍鄧陵光回到郢都。

很快,便來到襄疾行冠禮的日子。

這一日,熊槐將太子橫以及朝中重臣都請了過來參加襄疾的冠禮。

人羣中,太子橫看着衆人目光焦點中的襄成君,看着他那張秀麗的面容,不禁想起他的哥哥前任襄成君來。當年,襄疾的哥哥同樣也是如此秀美,而且與帶着冷意的襄疾不同,他的哥哥面容更加柔和一些。

而且,太子橫每次見襄成君,他總是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樣子,不由露出一絲難色。

當年襄成君一脈因爲他的緣故而慘遭殺戮,以至於嫡系弟子就剩下襄疾一人,想來,襄疾一定是恨死他了。

但···

太子橫看了一眼前方,見自己的父王此刻正親自將一頂頭冠戴在襄疾頭上,並親手爲他插上髮簪。而後,便開口述說着勉勵與祝福。

楚王在說什麼,太子橫一個詞都沒有聽進去。

此時,太子橫所想的是,以父王對襄疾的喜愛,現在襄疾正式成年,開始入朝用事,父王一定會重用襄疾的。

可是,以自己與襄疾的仇恨,襄疾獲得權力後,一定會跟自作對的,就算不明着來,暗中的手段也一定很多。

但···如果自己出手對付襄疾。

以父王對襄疾的喜愛,若是自己刻意對付襄疾,一定會引起父王的不滿。

而且,子青從小就與襄疾一起長大,情同手足,若是自己打壓襄疾,子青得知後,會不會對他不滿,繼而更加疏遠他這個兄長。

雖然襄疾與子青對他的態度他並不在乎,但是,若是因此讓父王以爲他沒有容人之量。甚至子青還沒有行冠禮,就已經兄弟失和···

這事就很嚴重。

想到這,太子橫不禁默默的嘆了一口氣。

不久後,冠禮儀式結束,衆人紛紛上前向襄成君表達祝福。

太子與昭雎等人,說了一句勉勵的話便徑自離去。

而其他一些地位較低的大臣,見楚王如此喜愛襄成君,親自爲他主持冠禮。這一刻,他們彷彿看到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雖然襄成君與太子有些過節,但是這也是小事,畢竟前任襄成君因何而死,這麼多年過去,早已不是秘密。

誰讓襄成君長得漂亮呢。

一時間,許多人紛紛上前,將襄成君團團圍住,讚美之詞不絕於口。

襄成君對衆人的讚美,僅僅只是矜持的表達謝意,然後開口邀請衆人蔘加自己的成人宴會。

衆人見襄成君相邀,能獲得一個更加親近襄成君的機會,紛紛答應下來。

一時間,場面熱鬧非常。

次日,襄成君返回上庸房縣宗廟祭拜父兄,一大羣人前來送行。

渡口上,襄成君正與好友惜別,此時,一艘大船自北方而來,緩緩駛入渡口。

待大船靠岸,莊辛從船上走了出來,見一大羣人正圍着渡口。

起初,莊辛還以爲這些人是來迎接他的,正爲自己的影響力感到遲疑時,又發現自他出現在船頭後,那羣人僅僅只是看了他一眼,便不再關注他。

見此,莊辛便知道這羣人跟他沒關係。

而後,莊辛從人羣中發現一個弱冠青年,見容貌秀美,穿着一身翠綠華服,腰間帶着一柄鑲玉帶金的寶劍,一副高貴異常的樣子。

莊辛看着那人的樣貌,覺得他有些眼熟,卻一時間想不起這人是誰。

而後,心中默默思索一番,猛然一驚。

難道是他?

想着,莊辛立即對自己的僕從吩咐道:“去,快去打探一下那邊是怎麼回事。”

“諾。”

很快,去打探的僕從便回到莊辛身邊:“主君,據說是今日襄成君返回房縣拜祭父兄,所以襄成君的好友以及一些朝臣前來爲襄成君送行。”

“果然是他。”說着,莊辛想起那件十幾年前的往事。

當年襄成君府上遭到屠戮,雖然太子纔是真兇,但是當年動手的確是廷理府的人,而時任廷理正是莊氏的人。甚至,此事的最後,還連累廷理莊嚴自殺。

雖然屠戮襄成君一府的命令不是莊嚴下的,但是,誰知道襄成君是不是惱怒莊嚴,甚至遷怒莊氏呢?

要知道,襄成君可是被楚王帶大的,深的楚王喜愛。

若是這襄成君恃寵而驕···

這一刻,莊辛想到了許多,甚至還有更多,而後認真思考了一番,這才下定決心,向襄成君那邊走去。

另一邊,襄成君正與人說話間,此時,突然聽到一個聲音:

“久聞襄成君大名,今日得見,欣喜異常。在下仰慕襄成君風采久矣,不知在下是否可以跟襄成君你握一握手呢?”

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