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

熊槐聞言笑道:“賢卿多慮了,太府出售的石磨都是小型石磨,一個小型石磨磨製一石麪粉需要一個多時辰,而且還需要人力磨製。而郢都的大型石磨,磨製一石麪粉僅僅花費不到片刻功夫,而且還有太府提供的牲畜拉磨,如此省時省力,百姓自然會有選擇。

眼下不過是石磨剛剛出現,百姓一窩蜂的擠在一塊製作麪粉,導致排隊時間太長,這纔有人等不及享用麪粉,故而不得不費時費力的租借他人的小型石磨。

等百姓們過了這股熱潮,不再集中使用石磨,排隊的時間變短,那時,百姓就不會放着官府省時省力的大石磨不用,而去租借他人的小石磨。”

鬥由想起那些賣出去的菜碟大小的石磨,頓時喜上眉梢哈哈一笑,向楚王拱手行禮道:“大王自有上天庇佑,原本只是擔心百姓缺馬,無法推動大型石磨,這才向百姓出售小石磨。不想,這等仁德之舉,竟也另有奇效,大大的阻止了那些刁民投機取巧。”

說到這,鬥由有搖了搖頭,感嘆道:“大王,若是楚國各處的石磨每天都能如此火爆,百姓紛紛爭先恐後的製作麪粉,那我楚國不久後,富裕程度將不比齊國差。”

熊槐笑道:“賢卿,現在已經很好了。郢都有百姓六萬戶,人口三十萬有餘,百姓較爲富庶,常年以粟米爲食,平均每人每月需要糧食一石半,也就是說每人每月都需要向寡人交稅一錢半,三十萬人口,寡人每月就可以收稅四十五萬錢。

就算百姓不願交錢,使用小石磨自己製作麪粉,再加上相互出借小石磨,但願意費時費力的終究還是少數,寡人每月從郢都收稅三十萬錢還是有的,一年下來就是三百六十萬錢。

如今的糧價不過是三十三錢一石,光是郢都的麪粉稅,就可以聚得十萬餘石糧食,再加上其他地方的麪粉稅,足以支撐一場大戰了。”

說到這,熊槐看着鬥由笑道:“當初賢卿還方隊寡人如此快捷的公佈石磨,讓太府少賣了不少麪粉,少了許多收入。不知現在以爲如何?比起太府賣麪粉來,是少賺了還是多賺了?”

鬥由一怔,見楚王調笑自己,絲毫沒有不滿,反而興高采烈的道:“大王智若淵海,臣萬萬不及其一。麪粉雖然能獲利百倍,但是購買麪粉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普通百姓買不起,貴族豪強不用買全都自己製作,僅僅只是一些富商購買,實在是太少。而安放石磨,併爲石磨提供拉磨的牲畜,以方便百姓製作石磨,讓國中所有百姓都能吃上面粉,僅僅只是收取石磨牲畜的維護費用,其獲利更是前者的百倍有餘。”

說着,鬥由感嘆道:“臣愚鈍,原本臣還不願從太府拿出牲畜供百姓使用,現在看來,卻是臣眼界狹小,見識不足。區區石磨以及一頭牲畜,只要能方便百姓,讓百姓全都來官府的石磨製作麪粉,真是一本萬利。

不僅如此,我們不但向百姓收取了大量稅收,但是百姓卻絲毫沒有感覺,不僅不怨恨,反而還感恩戴德。這大概就是管子所說的不能對百姓直接收稅,直接稅雖少,但百姓平白無故的交稅,總覺得心痛,也只有這種間接稅,才能既讓百姓心甘情願的交稅,還能樂在其中,感動非常。”

說到這,鬥由又搖頭道:“可惜這種事瞞不住其他國家,其他國家得知此事後,必然會紛紛仿效,若是能跟食鹽一樣,壟斷經營,讓三晉與秦國只能眼饞,那就更好了。”

熊槐笑道:“無妨,秦國雖然也能種植麥米,但是秦國不比我楚國,國中雨水不足,種植粟米黍米足夠了,但是種植麥米,卻依然不夠,麥米產量低下。所以,這次的製作麪粉,秦國依然只能眼饞。

至於齊國,雖然齊國更適合種植麥米,雖然臨淄號稱天下第一大城,雖然齊國百姓更富,但是,齊國本來就是天下最富的國家,再怎麼富裕,也無法拉開與各國的差距。”

鬥由聞言,頓時哈哈大笑。

又過了數日,待郢都的麪粉風波過去,郢都逐漸穩定之後,熊槐將朝中重臣全都招了過來。

楚宮中。

熊槐坐在王位,拿着一張帛布,向殿中羣臣道:“諸卿,寡人手中這份帛書乃是中大夫昭蓋從吳越之地帶來的名單。這份名單乃是司馬唐昧、將軍昭滑、與大夫昭蓋共同確認,名單裡的人俱是自從我楚國滅越之後,遲遲未歸附我楚國,或者還未向我楚國靠攏的吳越勳貴。

是以,寡人爲了穩定江東,決定將這些人全部遷出江東,遷到我郢都左近,以進行監視。此時本來數月前就要進行的,但是因爲秦國內亂,這才拖到今日。

如今天下各國全都已經收兵,而且眼看春耕在即,天下無事,正是開始進行此事的時候。”

頓了頓,熊槐一臉慎重的看着羣臣道:“因爲這次遷移的都是吳越兩地的勳貴豪強,而且人數多達三萬人,寡人擔心吳越兩地的百姓會被這些人煽動。是故,寡人決定率八萬楚軍巡視江東,以鎮撫吳越百姓。”

景翠聞言,急忙勸導:“大王身爲萬金之軀,豈可輕易離都,況且,江東新附,人心不穩,這次又是遷移吳越貴族豪強,難免會有宵小鋌而走險。是故,臣以爲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次鎮撫江東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臣。

爲大王分憂,臣身爲令尹,責無旁貸。”

熊槐聞言搖了搖頭。

若是僅僅只是遷移貴族豪強這種小事,自然可以讓景翠代勞。

但是,他此行的目的可不僅僅只是遷移豪強,更重要的目的乃是爲了在這些豪強遷移出去後,趁吳越之地新附,趁江東越法已逝楚法未行,趁哪裡的貴族勢力大減,趁機在吳越之地開展新法,分土地,改稅收,編制戶口,限制當地貴族權力等等。

在真空期的越國開戰變法,這可比在淮北三郡變法還要容易的多。

這些事情,熊槐豈能交給不願變法,希望維持現狀的景翠去做?

景翠心裡肯定不願意做,就算他願意,以他的剛剛及格的內政能力,還不足以完成此事···

想着,熊槐向景翠笑道:“令尹多慮了,吳越之地有我楚國八萬精銳士卒鎮守,再加上寡人帶去了八萬精銳,江東豈敢異動。況且,這次安撫吳越百姓,使越人歸心,寡人將會在會稽山祭祀大禹,並祭祀越國曆代先君,以及我楚國先賢文種范蠡,這種事情,就不勞令尹代勞了。”

景翠一怔,瞬間沒了聲音。

其他人還好說,他這個令尹完全可以代勞。

但是祭祀有治水之功且地位非常的大禹,他這個楚國令尹就顯得分量不夠。

國之大事,在祭在戎,祭祀天地神靈祖先,這是楚王的職責,他萬萬不敢逾越。

想着,景翠便遺憾的應道:“唯。”

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