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

郢都。

本來巴蜀與上庸兩地的戰事,全都按照楚國的預想在走,眼看巴蜀三國復國,雖然昭雎沒能奪回上庸,但是,同樣也沒有讓秦軍的戰爭規模擴大,從而演變成兩國決戰。

但是,令熊槐萬萬沒想到的是,先是昭雎那邊開戰後,不出僅僅是交戰數日,上庸就又回到楚國手中了。

這還沒完,幾天後,熊槐又接到了昭雎的求援,他帶兵去南鄭了。

再加上,蜀國那邊再次風雲突變,蜀侯輝被刺殺,蜀國再次落入秦國手中,米倉古道被秦軍控制,充國不守。

轉眼間,局勢大好的巴蜀,就只剩下一個巴國,而且這個巴國還是岌岌可危的。

司馬翦還有巴王巴璞全都來求援。

這一系列的變化,看得熊槐眼花繚亂。

原本一心想要控制戰爭規模的熊槐,突然發現戰爭早已脫離了他的控制。

就比如現在···

“大王,柱國大破秦軍,兵威南鄭,這正是一舉攻克南鄭,切斷秦國與巴蜀之地聯繫的大好機會。只要南鄭一下,秦國不僅失去了南鄭,失去了巴蜀,同時失去了十幾萬主力。如此重大的打擊,恐怕秦國將在十幾年內難以恢復元氣。”

此時,令尹景翠正在大殿中侃侃而談,說到最後,長拜道:“大王,臣景翠請命,立即率軍去南鄭,不奪南鄭誓不罷休。”

“令尹有心了。”熊槐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然後搖頭道:“現在南鄭的戰場是整個戰局的關鍵,馳援柱國,刻不容緩。不過···”

說着,熊槐搖頭道:“令尹乃是百官之首,國之柱石,不能輕離都城。”

景翠聞言,興奮的臉頓時一僵。

又是令尹,每次他向楚王請戰,都被楚王用同樣的理由拒絕,關鍵是這個理由他還無法反駁。

想着,景翠依舊不死心的開口道:“大王,這南鄭一戰乃是秦楚兩國決戰,如此重大的事情,臣身爲令尹,責無旁貸。”

熊槐依舊搖頭拒絕道:“令尹此言差矣,雖然眼下南鄭是最重要的地方,但是,決定秦楚兩國勝負的地方,卻不在南鄭。”

景翠一愣,作爲楚國的宿將,之前沒想到,現在被楚王一提醒,思緒一轉,心中就有了猜測,但是,依然詢問道:“敢問大王以爲決定秦楚兩國勝負的地方在哪裡?”

熊槐的目光突然望向東方,笑着開口道:“在淮水!”

景翠一嘆,楚王與他心中猜測的地方一樣。

熊槐接着道:“當年魏國伐秦,眼見魏國越加膨脹,勢不可擋,故而秦國的求援還沒來,我齊楚兩國的軍隊就開始聚集,隨時準備對魏國發起攻擊。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爲我楚國跟秦國關係特別好,而是害怕強大的魏國,在滅亡秦國後更加無法控制了。

同樣,如今我楚國做了多年霸主,又吞併了越國,現在要是讓巴蜀之地再次落入我楚國之手。”

說着,熊槐笑了笑:“恐怕天下各國都會寢食難安啊!”

“若是寡人所料不差,再等幾日,等各國得知柱國大破秦軍的消息後,恐怕齊魏兩國的大軍,不日就會殺到我楚國邊境了。

同樣,還有趙韓兩國,這兩個國家雖然現在還是我們的盟友,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兩國也肯定不會願意我楚國大勝秦國。

故,還請令尹與寡人坐鎮郢都,以應對各國的威脅。”

“唯!”景翠無奈的應着,接着,拱手道:“敢問大王,那麼南鄭哪裡,不知大王打算派誰去援助柱國。”

熊槐聞言沉默了一下。

雖然他並不想在這個時候大舉徵兵作戰,但是,戰事到了這一步,他這個楚王即便不願,那也只能硬着頭皮上了。

況且,若是這一次能成功攻克南鄭,便可徹底解除楚國的後顧之憂。從此,楚國立足於南方,以秦嶺爲城,以淮河漢水池,即便天下各國來伐,又能將楚國怎麼樣呢。

所以,這一戰一定要打,而且還要全力以赴。

想着,熊槐向大殿中的羣臣看了一眼,然後看着公孫衍道:“犀首,傳詔,在江漢江淮各地徵召軍隊,江漢北部的大軍聚集襄陽,南部的大軍向郢都聚集,江淮的大軍則向壽縣聚集?”

“唯!”公孫衍應着,身爲左司馬,代掌司馬之職,徵兵正是他的職責。

“這次對秦國作戰,寡人決定全力以赴。”接着,熊槐又看向景翠開口道:“令尹!”

“臣在。”

“立即派出使者前往燕趙韓三國,請求三國出面牽制齊魏兩國。”

說着,熊槐臉色一正,森然道:“燕趙兩國距離楚國太遠,這個國家無論是陽奉陰違也罷,還是直接倒戈一擊也好,寡人管不着。但是,韓國一定要出兵伐秦,以牽制秦國。”

景翠一怔,然後立即應道:“大王請放心,臣會派出使者前去遊說韓王,給韓王施加壓力。”

“好。”熊槐點了點頭,然後有叮囑道:“還有公叔哪裡,給他送去一筆重禮,讓他一同遊說韓王出兵。”

“唯。”

接着,熊槐與羣臣再次商議了一下出使各國的細節,然後便讓羣臣去安排事宜。

當日,公孫衍便開始大舉徵召士卒,就在國人遲疑之際,柱國昭雎兵發南鄭的消息傳開。

原本,國人才經歷了持續一年多的大戰,在楚王下詔免稅修養後,這才安穩下來。結果,這纔過去幾個月,楚王就出爾反爾,再次舉國徵兵而戰,國人頓時一片譁然。

接着,在有心人的解說下,說這一戰極有可能會解決楚國的後顧之憂,徹底將江水掌控在楚國手中,楚人從此不必當心他國殺到國中來,這才稍稍安定。

緊跟着,秦國主力被困巴蜀,此戰大勝的可能性極大的消息傳出,國人的牴觸之心頓時消散了一大半。

至於剩下的那些厭戰情緒,卻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只是被壓在國人的心底,不會輕易表達出來罷了。

就在郢都各地關於國人情緒的消息不斷傳來之時,一個侍者走到熊槐身前稟報道:“大王,公仲侈在殿外求見。”

“公仲?”熊槐一愣。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千章 出兵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