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

不多時,武陵縣令跑了進來,然後向宋墨長拜請罪:

“將軍,昨日都慰剛剛率軍大軍離去,結果楚軍水師隨後殺到,然後城中百姓就趁機反了。在下無能,守城不力,請將軍責罰。”

二人聞言頓時搖了搖頭。

如今上庸郡就只剩下上庸一縣還在秦國手中了。

接着,宋墨一臉沉重的向趙平問道:“趙將軍,不知公孫將軍那邊是否有消息傳來。”

趙平應道:“回將軍話,昨天有探子從郇邑回來,公孫將軍依舊還在圍攻郇邑。”

宋墨頓時皺起眉頭。

公孫郝被阻郇邑,而他在上庸只有一萬六千多的兵力。

在城中百姓不可信任的情況下,這點兵力要想守住上庸,卻是有些困難。

若是公孫郝遲遲不至,或者城中楚人再次作亂,那在上庸的秦人,包括他這個郡守,恐怕都會在劫難逃。

想着,宋墨不僅有些遲疑的向趙平問道:“趙將軍,不知依你之見,公孫將軍幾時能攻克郇邑。”

趙平沉吟了一下,然後搖頭道:“將軍,依在下看來,公孫將軍要想短時間內攻克郇邑恐怕很難。畢竟漢中的楚人反叛後,便將漢中郡的丁壯全都聚集郇邑。雖然郇邑沒有多少精銳士卒,但是城中丁壯極多。

而且,郇邑作爲漢中治所,城牆高大,一面有漢水作爲依靠,公孫將軍只能從兩面攻城,着實有些困難。”

頓了頓,趙平見宋墨一臉沉重,再開口道:“將軍,在下更擔心的是,要是郇邑的百姓聽說楚軍已經收復上庸,那麼郇邑必然士氣大振。如此一來,攻克郇邑的機率就更加渺茫了。”

宋墨點了點頭,接着問道:“趙將軍,不知眼下我等是否還需要堅守上庸?”

“這···”趙平突然沉默了。

宋墨見狀,頓時長長一嘆。

他知道趙平爲什麼突然沉默,因爲這個問題趙平無法回答。

如今上庸城中還有大量秦軍,可謂主力猶存。

若是這種情況下,他就退出上庸。

這讓遠在咸陽的秦王怎麼想。

他這個上庸郡守,究竟是在無可奈何之下退走的,還是見楚軍殺來,畏戰而逃的呢?

須知,不算這兩天的逃亡之路,整個上庸之戰纔打了四天而已。

作戰四天,損失三千秦軍,不,算上各縣還在地方逃亡的潰兵,說不定傷亡還不到三千。而且,在公孫郝還在強攻郇邑的情況,他這個郡守便帶着上庸主力逃亡。

這···

這不僅是他這個郡守無能,而且顯得他這個郡守膽小如鼠。

秦王一定會將他滅族的。

想着,宋墨神色一正,擲地有聲道:“大王將上庸託付於我,本將守土有責,必以死報國耳。

立即派人傳訊公孫將軍,就說本將會在上庸城拖住昭雎,讓公孫將軍儘快攻克郇邑來援。

另外,傳令下去,告訴士卒們,本將打算死守上庸。還有,公孫將軍即將攻克郇邑來援,守住上庸城易事耳。

而且,只要司馬將軍平定巴蜀之亂,然後大軍歸來,那時,便是我秦國與楚國在上庸決戰之時。”

趙平聞言,拱手應道:“將軍英明!”

次日。

昭雎率領大軍趕到上庸之外,而後大軍便在城外安營紮寨

同日,長利鄖縣武陵三縣的楚軍與昭雎會師。

楚軍大帳中,諸將齊聚。

昭雎率先向上庸刺史黃克問道:“黃刺史,如今上庸城中是何情況,你可有消息?”

黃克立即拱手應道:“回將軍話,自從三日前城中楚人起事失敗後,我楚人在城中的實力大減,眼下已無再次起事的可能。

但是,據探子來報,城中的秦人同樣也不敢相信楚人,是故,如今秦人守衛上庸,只有秦國一萬六千餘秦軍防守,而沒有百姓協防。”

“沒有百姓協防!?”昭雎微微一怔,搖頭笑道:“也不知道這算是好消息呢,還是壞消息!”

說着,昭雎便吩咐道:“黃刺史,接下來有勞刺史繼續聯繫城中的楚人,讓他們再次準備起事。這次有大軍在外援助,攻克上庸並非難事。”

“諾。”

接着,昭雎看向潘獻,笑着問道:“潘將軍,不知水師現在如何,水師的戰船是否全部帶來了。”

潘獻立即拱手應道:“回將軍,之前爲了震懾秦人,防止秦人從漢水撤軍,故而末將將水師所有的戰船全都帶來了。其中大船十三艘,小船三十六艘,還有民船近千隻。”

“好。”昭雎大喜道:“有勞將軍這幾日率軍在漢水巡視,順便告訴所有沿岸的楚人,我楚國已經收復上庸了。”

“諾。”

接着,昭雎看了看帳外的上庸城,微微一笑道:“既然秦人不願從上庸退走,那就不必再走了,全部做本將的俘虜吧!”

說着,猛的拔出寶劍,而後對着上庸城一指,大聲下令道:“傳我將令,既日起,大軍準備圍攻上庸。”

“諾。”

軍令一下,楚軍立即出動。

出營後,楚軍立即一分爲四,一支楚軍圍東門,一面戒備一面挖築溝壑壁壘。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南北兩面。剩下的一股楚軍則往不遠處而去,開始伐木打造攻城器械。

與此同時,楚營之中殺聲震天,似是在訓練軍隊。

上庸城中。

宋墨與趙平站在城牆上,看着外面熱鬧非凡的楚人,臉上即喜既悲。

喜的是,看外面楚人的架勢,正是要強攻上庸的模樣,如此一來,他們在上庸也算是拖住了楚人,爲公孫郝攻克郇邑,乃是爲司馬錯收復巴蜀,提供了足夠的時間。

但是,此刻他們看着城外楚人的動作,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挖溝築壁,這正是要將上庸一網打盡啊!

等楚人的溝壁將上庸城圍起來,那時,城中的秦人就插翅難飛了。

只是,宋墨雖然知道楚人的行爲對他們很不利,但,他們也毫無辦法,別說出城破壞,這種情況下,就是出門也不敢啊!

而且,根據探子傳來的消息,昭雎還在大營中訓練士卒。

等城外的溝壁築成,那時,恐怕昭雎從上庸各縣徵召而來的壯丁,也已經變成了一支精銳之師了。

那時,秦人的處境更加艱難了。

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