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

瞫宣應道:“將軍,所以在下才說要對楚人防一手,而不是拒絕楚人的幫助。爲了防止楚人趁我巴國軍隊在外,像秦人那樣偷襲我都城墊江。在下以爲待墊江被收復之後,在聯繫各地的巴人起來反抗秦人的同時,需要留下一隻軍隊防守都城,以備不測。”

巴犢應道:“留下軍隊防守墊江沒有問題,只是本將擔心充國那邊,米倉古道雖然難以行軍,但是勉強行軍還是不成問題的。算算時間,若是秦國的援軍從米倉西道(米倉道整體成Y字形,西道在漢中東部,東道已經接近上庸)而來,還有二十天左右,就會抵達巴地。

我巴國新復,實力難免有所不足,若是在墊江留下一部分兵力,而沒有全力攻打北面的秦軍。本將擔心會來不及堵住秦軍南下的道路。且充人對我巴人有亡國之恨,充人雖然也有意復國,但是我巴人去閬中,恐怕當地的充人也未必會幫助我們。”

說到這,巴犢感嘆道:“恐怕充人會跟我們防備楚人一樣防着我們,甚至猶有過之。所以,若是兵力不足,恐怕將有大患。”

瞫宣拱手道:“將軍,正是因爲充人比秦人更加仇視我們,所以我們無法儘快消滅閬中的秦人。而楚人則不同,充人之先,本來就有楚人的血脈,而且充國遠離楚國,與楚國沒有利益衝突,若是楚軍抵達充國,那些同樣打算復國的充人,必然紛紛起來響應。

所以,在下的意思,只需先派人去聯繫充人,同時派出軍隊迎接楚人入巴,然後再與楚人一道去閬中。”

說着,瞫宣臉色浮現出一絲對秦人的仇恨,恨聲道:“巴犢將軍,只要我們佔據閬中,是否堵住秦軍進入巴地並不重要。若是秦人來,以楚軍以及我們巴人之力,足以與之對抗。但是,米倉古道難行,秦軍運輸糧食異常困難,十石糧食從南鄭運出,經米倉到抵達巴地,能剩下三石糧食,那就算不錯了。

所以,秦人不來則罷,只要秦軍抵達巴地,那麼在我們已經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秦軍必然糧食難以爲繼,不出十日,定然軍糧耗盡。那時,秦軍來的了,可就別想再回去了。”

此話一出,堂中氣氛頓時一緊,緊張、期待、害怕,種種情緒縈繞在衆人心頭。瞫宣、樊豹、鄭奉三人同時緊張看向巴犢。

巴犢見三人看來,隨後想起秦國攻巴之時,自己的族人大部死於戰亂,而他自己寄人籬下十年,輾轉十餘年才能再次回到墊江。

想着,巴犢腦海中瞬間充滿對秦人的仇恨,恨道:“好,如今秦人進入巴蜀的道路就只有米倉古道這一條路,若是秦人無法從充國獲取糧食,那麼秦人必然有來無回。”

三人聞言,同時拱手道:“將軍英明。”

巴犢一擺手,吩咐道:“傳令下去,現在就讓我們在城外的族人前來墊江,晝伏夜出,埋伏在城外,只待時間一到,就絞殺墊江城中的秦人。”

“諾!”

···

三日後,上午。

墊江城中依舊略帶緊張而平靜,城中巴人來來往往,一如往日。

突然,城東一處民宅不知是何緣故燃起大火,火勢迅猛,頓時一股火光沖天而起。

“走水了···”

“大家快救火···”

隨着數聲急促的大喊,街上的左鄰右舍,紛紛向聲音傳來處張望,然後就見一股黑煙伴隨着大火沖天而起。

見此,又聽見求救聲,附近的巴人立即返回家中,拿起桶盆就往着火的地方敢去。

同時,附近巡邏的一伍秦人見的火關,一面派一人回去報信,一面快速向起火的地方敢去。

待他們趕到起火起點,附近的巴人已經在緊張的救火了。

一個又一個巴人正急急忙忙的從不遠處的井口打着水,然後衝到起火處,大呼小叫的用力一倒,接着來不及查看,便被身後的巴人催促讓位置,於是轉身又向井口衝去。

秦人伍長見火勢在巴人的救援已經得到控制,雖然還沒有被撲滅,但是也沒有再蔓延開了。

接着又見附近的百姓全都拿着桶盆來回奔走,急中有序,慌而不亂,全都是一副急着救火的模樣。

見此,秦人伍長立即大吼道:“快,立即幫忙救火。”

“諾!”

其餘三個秦人立即在伍長的帶領下,跑到井邊,拿起巴人遞過來的水桶,便匆匆向起火處衝過去。

來到起火處,立即用力一倒木桶,水倒在火焰上,立即發出:

“啊!”

四個秦人同時發出一聲慘叫,還沒來的及回頭,接着便被人砍去了腦袋。

秦人的慘叫瞬間驚呆了附近的巴人。

大家明明都是來救火的,怎麼突然就將前來救人的秦人士卒給殺了呢?

就在衆人大驚之際,鄭奉帶着一隊巴人士卒走到人羣之中,從一個巴人手中拿過秦人伍長的人頭,然後站在一塊石頭上,高舉手中的頭顱,大喊道:“諸位父老兄弟,我乃鄭氏的鄭奉。”

“鄭奉···”

“鄭氏的大貴人!”

“鄭將軍!”

衆人一見鄭奉,慌亂的心情的頓時安穩下來。

昔日巴國建國,巴、樊、瞫、相、鄭五大姓共同決出首領,以出自巴氏的廩君爲首,其餘四氏爲輔,共同建立的巴國。

五姓源遠流長,其首領更在巴人中有崇高的聲望,現在鄭奉站了出來,周圍的巴人頓時有了主心骨一般。

此時,鄭奉見周圍的巴人紛紛向他聚攏,已經聚有兩百餘人,而且周圍的巴人在大火的吸引下,還在不斷的向這裡聚集,於是,立即大聲疾呼:

“諸位父老兄弟,十幾年前,秦人背棄盟約,趁我巴國大軍伐充之際,偷襲我國,滅我國家,奪我土地,毀我家園。從此,自廩君之時起,巴人千辛萬苦開闢的土地,再也不復爲廩君子孫所有。”

說着,鄭奉對周圍越聚越多的巴人大吼道:“國家滅亡,土地被奪,家園被毀,你們恨嗎?”

此時,鄭奉帶來的人,以及不少被激出不滿的巴人,立即大聲應道:“恨!”

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