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

宋國弱小,楚國強大,若是他這個楚王就這麼同意了三國的條件,那他顏面何存?

想着,熊槐目光轉向仇液,聲音低沉的問道:“宋使,莫非宋王真的打算以目前兩國控制範圍爲邊界嗎?”

仇液聞言一滯,接着想起楚韓兩國結盟的事情來,楚韓結盟對宋國大爲不利,宋國若是不答應齊魏兩國,徹底倒向齊魏兩國,這纔是極其危險的事情。

想着,仇液在蘇代樓庳期待的目光中,緩緩開口道:“大王,這也是寡君的意思。”

熊槐聞言頓時大怒,雖然宋國佔據的四百里土地他本來就沒有想過要奪回,他楚王可以送,可以給,可以讓,但是,弱小的宋國,是不能強取,不能主動要。

否則,這是對他這個楚王的威望的重大打擊。

接着,熊槐沉吟了一下,緩緩搖了搖頭。

宋國是他用來牽制齊國的重要棋子,淮北的土地本來就是他拋給宋國的誘餌,卻不能讓齊國用楚國的土地來收買宋國。

若是就這麼答應齊魏宋三國的講和,那楚國就虧大了,淮北之地白白損失不說,還無法拉攏宋國。

想着,熊槐便決定拖延時間,另想辦法瓦解三國的同盟,並將宋國拉到楚國的陣營裡來。

“三位使者,此事事關重大,寡人還需與國中大臣商議一番,三日之後在給三位答覆。”

蘇代聞言,心中知道楚王這是想拖延時間,但是他也毫不在意。

別說三天,就是三月時間,只要楚宋兩國在淮北的矛盾不解決,那麼楚國的拖延,將沒有任何意義。

想着,便立即拱手道:“願聽大王吩咐!”

樓庳仇液見蘇代應承下來,跟着道:“願聽大王吩咐。”

不久後,熊槐將在郢都的重臣全都召集過來,然後將剛剛召見三國使者的一說,接着問道:“諸位賢卿,齊魏兩國打算將我楚國的淮北地賣給宋國,以此讓楚宋兩國決裂,並收買宋國。對此,寡人深爲憂慮,不知諸卿何以教寡人。”

昭常聞言立即開口道:“大王,當初六國圍攻楚國,我楚國力有不逮,這才讓宋國一口氣奪走淮北五百里地。現在各國已經退兵,趙國正與中山國廝殺,我楚國已經與韓國結盟,而且還有秦國三萬人質在手,此時此刻,就憑齊魏宋三國,我楚國何懼只有。

故,依臣之見,不如拒絕三國的和談,待我楚國休整數月,然後大舉對宋國用兵。到時!”

昭常冷笑道:“大王,到時我們不僅可以將失去的土地全部奪回,而且還可以從宋國身上奪取土地。”

說完,昭常立即伏地一拜:“請大王詳加考慮!”

此時,鹹尹範環立即開口道:“大王,臣以爲此時伐宋萬萬不可。齊魏宋三國主動與我楚國講和,並非是我楚國擊敗了三國,而是因爲秦韓兩國敗退,三國這才主動退兵。是以,三國元氣未損,實力猶存,依然有一戰之力。

若是此時主動伐宋,無疑是放棄淮水之地利,然後前往宋國與齊魏宋三國決戰。”

說到這,範環立即拱手道:“大王,臣不擔心楚國會在齊魏宋三國大戰中失利,卻擔心秦國見此機會聯合尚在搖擺中的韓國出兵伐楚,或者伐韓以逼韓倒戈。如此,楚國我楚國則將再次陷入孤立。

故,臣以爲三國之事理應擱置,待趙國大敗中山,待燕國回師國中,待我楚國徹底穩住秦韓兩國。那時,纔可從容與宋國交涉。此時,理應以修養爲主,不宜動兵。”

“大王!”昭常立即反駁道:“秦韓兩國之所以主動與我楚國講和,那是因爲我楚國還有一戰之力,若是我楚國面對三國的威脅而無動於衷,這不是向各國顯示我楚國的虛弱嗎?各國見此,必然會輕視楚國,輕視大王,到時,我楚國又如何威壓各國,又如何穩住秦韓兩國?更別說遠在北方的趙燕兩國!”

······

一個時辰,伐宋之事再次在羣臣的爭議中無疾而終。

驅散羣臣離去後,熊槐獨自留下陳軫,然後開口問道:“賢卿,不知現在宋國的情況如何,難道宋王真的打算做齊魏兩國誘餌,引誘我楚國大舉進攻嗎?這對宋國有什麼好處?”

此時熊槐心中充滿着疑惑,以他對宋王的瞭解,宋王應該不是這種捨己爲人的人才是。

聽到楚王的詢問,陳軫立即應道:“大王,方纔察看過宋國的消息。據宋國內應來報,宋國內部因我楚國未曾戰敗的緣故,再度陷入嚴重的分歧之中。最近,宋國之中支持太子的大臣越來越多,並紛紛指責宋王貿然大舉伐楚,使宋國陷入孤立無援之中。

所以,宋王爲了震住國內羣臣,這才強頂着不退兵。”

熊槐一怔,遲疑的看着陳軫問道:“消息屬實嗎?”

陳軫用力的點了點頭:“除了宋國內應,之前在宋國遊說的上大夫左成也傳回了同樣的消息。宋國內部大亂,宋太子在羣臣的支持下,已經有了對抗宋王的資本,現在他們父子倆正驅使效忠自己的大臣,在國中明爭暗鬥,已經鬧得不可開交,就差父子公開翻臉了。”

“不對!”熊槐搖頭道:“既然宋國內部大亂,那麼宋王更不應該得罪我楚國纔是,難道宋王就真的如此相信齊魏兩國。”

“大王。”陳軫遲疑了一下,然後開口道:“左大夫傳回的最新消息,數天前宋王任命齊國宗室田不禮爲卿,似乎宋國已經全面倒向齊國了。”

熊槐不由皺了皺眉。

齊國宗室田文在魏國任相,田不禮在宋國爲卿,如此形勢,齊魏宋三國已然結爲一體。

這三個國家攪在一塊,對他接下來的行動很不利。

楚國一旦發生內憂,齊魏宋三國聯軍必然會聯合來犯,如此一來,整個淮水流域都在三國的打擊範圍之中。若是內憂與外患相勾結,到時,楚國的局勢必然會糜爛。

難道真要對宋用兵,以戰促和,逼迫宋國與楚國結盟,然後以韓宋兩國爲屏障,給楚國一個穩定的外部條件?

這···

熊槐陷入遲疑之中。

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