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

熊槐離開議事的大殿後,臉色瞬間恢復平靜,而後一臉冷色的走入旁邊的側殿,向跟在身後的李秋道:“請工尹來見寡人。”

“唯!”

不久後,熊槐見工尹已齒到來,待殿中只剩下二人後,立即開口問道:“工尹,不知寡人之前讓賢卿製作的風箏,可曾準備好。”

問完,熊槐立即緊張的看着已齒。

風箏這東西,乃是之前羣臣商議爲五色石造勢時,熊槐特意交給已齒的任務,目的是用來裝神弄鬼,嚇唬羣臣百姓的。

此時,熊槐一問,已齒立即點頭應道:“回大王,臣早已準備就緒。而且經過臣等試驗,只要所有的火鳳皆紋上五彩,只要不在近處旁觀,遠遠望去,猶如活的火鳳在空中盤旋一樣,難辨真假。”

“好!”熊槐點了點頭,接着想了一下,開口道:“工尹,郢都附近人跡稀少,但又格外引人注目的地方,無疑便是我楚國宗廟所在。而且即便是令尹,沒有得到寡人的准許,也不能進入宗廟中。

故,稍後賢卿可帶着風箏與五色石前往宗廟,寡人會讓太卜爲賢卿提供幫助。然後從後日開始,賢卿在宗廟放飛風箏,寡人要讓天下人知道,上天降神蹟於郢都。”

“是,大王!”已齒用力的點了點頭。

“好,賢卿速去準備!”

“唯!”

已齒離去後,熊槐看着虛空喃喃道:“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鳳鳴岐山,這些可都是大家口口相傳的神話,若是神話成爲現實,寡人倒相看看,誰還會不承認寡人乃是天命所歸,誰還會不承認,天命沒有落在楚國!”

說着,熊槐又拿出絲絹,隨後寫下三份詔令,鄭重的蓋上楚王的印章後,將詔令分別放入木盒中。接着,在一個木盒上寫上襄陽守屈原,在另一個木盒上寫上將軍莊蹻,又在最後的木盒上寫下方城守景缺。

寫罷,熊槐便拿着木盒走到殿外,接着親手將木盒交給李秋,吩咐道:“司宮,速速命人將寡人的詔令傳給屈原、莊蹻、景缺三人,讓他們聽命行事,除了寡人的詔令,不準接受其他任何人的命令或者請求,若如違者!

滅族。”

李秋聽着楚王殺氣騰騰的話,當即鄭重的應道:“唯!”

等李秋接過木盒之後,熊槐又開口道:“還有,從明日起,寡人要沐浴齋戒三日,以祈求上天的庇護!

在此期間,寡人不見任何人。”

“唯。”

···

宛城。

莊辛接到上庸郡守的求援後,第一時間請來了將軍莊蹻。

待莊蹻到來後,莊辛將上庸守的求援文書遞給莊蹻,然後開口道:“賢弟,上庸危急,特來求援,不知賢弟意下如何?”

莊蹻聞言接過莊辛遞來的帛書,而後展開看了一遍,接着閉目沉思了一下,緩緩搖了搖頭,然後又將帛書交還給莊辛。

莊辛見狀,眉目間閃過一絲憂色,問道:“賢弟不願出兵上庸?如今上庸危在旦夕,舉目之間,只有賢弟駐紮在宛城的大軍尚有餘力,即便郢都能派出援軍,恐怕也來不及了。

若是賢弟不出兵,那麼上庸必然失守。上庸不守,則丹淅也不能守,如此,宛城也將陷入危險之中,這就是所謂的脣亡齒寒啊!”

莊蹻搖頭道:“兄長,非是我不願出兵,而是已經來不及了。上庸的精銳士卒早就被調往漢中長城,如今長城一敗,大軍潰散,秦軍一路疾行殺向上庸,算算時間,恐怕秦軍將會在今明兩日之間就會兵圍上庸城。

上庸城小民少兵疲,以上庸之弱面對秦國虎狼之師,恐怕用不了一兩日,就會爲秦軍所克。而宛城距離上庸太遠,就算我即刻出發,晝夜兼程,最快也要八到十日。那時,我趕到上庸,只不過是爲甘茂增加功勳罷了。

所以說,救援上庸,已經來不及了。”

莊辛搖頭道:“賢弟,你率軍來宛城之時,大王讓你隨時支援各地,若是上庸求救的公文來此,而你卻按兵不動,爲兄擔心···”

莊蹻搖頭道:“非也,大王只讓我支援方城與丹淅,可從未讓我前去支援漢中上庸。而且···”

莊蹻看了一眼莊辛道:“比起上庸,小弟我更擔心宛城!上庸不守已成定局,丹淅不守也是必然,秦韓聯軍殺潰葉公所部之後,恐怕會兵圍宛城,以逼大王就範!”

莊辛一怔,隨後露出大恐之色,急忙對外大聲吩咐道:“傳令,立即派人去西面,準備接應潰軍。令,傳令下去,徵召百姓,準備堅守宛城···”

襄陽。

屈原得知漢中上庸的事情後,立即召來鄧陵光,臉色沉重的道:“鄧陵將軍,漢中的事情,不知將軍可曾知曉。”

鄧陵光點了點頭,應道:“光已經有所耳聞,據說上將軍突然猝死於軍營之中,隨後漢中失守。”

屈原微微頷首,然後面色沉重的道:“將軍,漢中上庸事關我楚國大局,不容有失。而觸目所及,只有我襄陽離上庸最近,若是逆流而上,快則三五日便可抵達上庸。而且,此時我襄陽尚有精兵七萬。

是以,平欲請鄧陵將軍立即率領大王的親衛軍將士,先行趕往上庸固守,只要能堅守一二日,平便會親率七萬大軍前去爲上庸解圍。”

鄧陵光毫不猶豫的搖頭道:“大王有命,只讓光在襄陽訓練士卒以及駐守襄陽城,而未曾讓光防守他地,光身爲親衛軍統率,不敢擅自行動。”

屈原奇怪的看了鄧陵光一眼,很難相信這種迂腐的話,會從他口中說出。

想着,屈原痛心疾首的勸道:“鄧陵將軍,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如今軍情緊急,豈可不知變通。如今大廈將傾,將軍卻謹守一年前,戰事未爆發時大王所交託的命令,而不做絲毫改變。難道這就是墨者的信義之道,難道這就是墨者的智慧,難道鄧陵先生就是如此教授弟子的嗎?”

屈原一連發出三個疑問,頓時令鄧陵光啞然。

屈原見鄧陵光沉默了下去,於是,再開口道:“將軍,墨者善守,天下皆知,大王親衛,一日可疾行兩百餘里。此時上庸繼續援軍以提振士氣,若是將軍日夜兼程,能在後日日出之前,趁秦軍未包圍上庸之前,趕到城中守衛上庸。

則不僅上庸轉危爲安,連我楚國也將轉危爲安,只要上庸不失,丹淅、方城、鄧宛等地,也將因爲將軍而免去刀兵之禍。

誠如是,則將軍之義,不下於昔日墨子爲宋說楚之狀舉,這纔是墨家的大義啊!”

屈原深情款款的說完,然後目不轉睛的看着鄧陵光。

只是,鄧陵光沉默良久,最後,看着屈原,依舊搖了搖頭。

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