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

說着,陳軫拱手拜道:“大王,此戰到了現在這一步,皆是大王謀劃得當,故而大勢已成,我楚國必勝,越國亡定了。”

熊槐聞言哈哈大笑道:“賢卿言重了,眼下的局面豈是寡人一人之力,這都是諸卿相助的結果。”

說着,便下令道:“傳令給犀首,讓他立即準備率領親衛營離開平城,隨寡人一道前往柱國大軍中,決戰,開始了。”

“唯。”

當日,熊槐便在親衛軍的護衛下,趕到城外的楚軍大營。

於此同時,莒城中。

儲子匆匆向齊王道:“大王,不好了,越王跑了。”

“跑了?”齊王滿腹遲疑的問道:“相國,越王跑了是什麼意思?”

儲子憤恨道:“大王,前日越王與大王盟誓,返回琅琊之後,立即接收琅琊,接着,便將琅琊城中的糧食全部運出。而後,就在第二日,越王就率軍南返。”

說着,儲子拱手請罪道:“大王,越王與大王盟誓,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與我們齊國一同伐楚,越王只是想要獲取琅琊城,這才進行外交欺詐。”

“什麼?”齊王用上能捏死越王的力氣,雙手緊緊握住,似乎此時越王就在他手中一般。

想起前日會盟時所發生一幕幕,齊王更加憤恨了。

所謂的相談甚歡,所謂的相見恨晚,所謂的祭天盟誓,現在想來,竟然全是越王對他的戲耍。而他這個齊王,在當時的越王眼中,恐怕就如同一個跳樑小醜一般。

想到這,齊王怒不可遏:“越王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越王給臉不要臉,那就別怪寡人不客氣了。傳令,讓莒大夫立即停止前往郯城,改到琅琊,爲寡人奪回琅琊。”

說着,齊王遲疑了一下,然後道:“還有,讓莒大夫奪回琅琊後,立即揮師南下,對紀鄣城進行試探,若是越軍真的撤了,那就將紀鄣城一併奪回。”

儲子聞言急忙開口道:“大王,現在我們的首要目標是楚國啊,越國,不過是附帶的而已。”

齊王點了點頭:“相國,寡人知道,所以等莒大夫奪回琅琊,前往紀鄣城時,寡人就會對外宣佈,我齊軍已經擊潰越軍,正要舉兵南下與楚軍決戰,以提升三晉對抗楚國的決心。”

儲子鬆了一口氣,拱手讚道:“大王英明。”

······

次日清晨,二十餘萬楚軍,便啓程向東趕去。

楚軍殺到越國淮北之地後,淮北各城見楚軍聲勢浩大,人數衆多,來勢洶涌。於是,恐懼憂慮之下,楚國大軍一到,早就憂心忡忡的城守,一面派人去向遠在齊國的越王報信,一面做好了失守的準備。

另一邊,剛剛走到鄣城的越王,還沒來得及歇口氣,便接到了楚王率領楚軍攻入淮北各城的消息。

身心俱疲的越王接到消息後,沉默許久,向淮北守王行問道:“將軍,如今楚軍大舉進攻淮北,分明是與子玉有極深的牽連,卿乃淮北守,就在淮北,不知卿以爲淮北各城能擋住楚軍幾日。能否堅持到寡人返回淮北。”

王行沉吟了一下,搖了搖頭,應道:“大王,臣得到消息,不久前,公子玉下令在淮北各地再次徵集了一批糧食,然後再次付之一炬,現在淮北已經沒糧了。而且,爲了攻打齊國,我們已經從淮北調走了不少壯丁。故,眼下的淮北各城,既缺少糧食,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徵兆壯丁。

如此,如是楚軍攻城,快則五日,慢則七日,楚軍就會堵住我們的歸路。另外,淮北之地一片坦途,所以楚軍也有可能會繞城而走,如此,臣擔心,楚軍很快會在我們的必經之路上攔住我們。”

越王一聽公子玉不遺餘力的算計他這個做父王的,頓時臉色變得極爲難看。

另一邊,公子蹄一怔,難以置信的問道:“將軍,這應該不可能吧,淮北各縣還在我們的控制中,若是楚軍不攻城,這不是自斷退路嗎?”

王行搖頭道:“不然,若是公子玉未反,那麼楚軍自然就是自陷死地,可是,現在的情況是,淮北各縣實力不足,另外公子玉的牽制,所以,即便各縣未失守,也難以有所作爲。”

說着,王行臉色難看道:“更何況,臣還擔心,各縣還會觀望自保!所以,無論如何,臣以爲,大王都不能將希望放在淮北。”

越王聞言呼吸頓時急促起來,還未開口,就有一人進來稟報道:“大王,不好了,琅琊城來報,齊軍攻城半日,琅琊城失守,如今,齊莒大夫正在指揮齊軍南下。”

越王一滯,大有禍不單行之感。

良久,才臉色一白的應道:“寡人知之,退下。”

“唯”

公子蹄大驚的看着越王問道:“父王,怎麼辦?”

越王想了想,沉重的道:“現在的情況,前狼後虎,留在這裡根本無濟於事,只是死路一條,唯一的生路,那就是趁楚王還未堵住我們的退路,提前穿過淮北,渡過淮水,只要抵達淮南,那就安全了。”

公子蹄聞言斟酌着問道:“父王,若是楚王率軍繞城而走,在我們之前堵住歸路,那怎麼辦?”

發生了這麼多的事,現在,公子蹄腦袋一片混亂,失去了平日的冷靜,此刻,一點辦法也沒有,不定的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越王聞言冷冷的應道:“若是楚王已經堵在路上,那就趁楚王立足不穩,一舉殺開一條血路。”

說着,越王堅信不疑的道:“只要寡人回到淮南,那麼越國,就還在寡人的掌握之中。”

王行立即拱手道:“大王英明!”

越王面無表情下令道:“傳令各軍,只攜帶七日的口糧,大軍疾行,直奔淮水。”

“唯!”

····

另一邊,熊槐拿着公子玉的獻地國書,勸降無果的情況下,爲了趕時間,爲了趕在越王歸來之前,堵住越王的歸路。

於是,果斷捨棄了城池,率軍繞城而走。

第三日上午,便抵達越王南返的必經之地上,然後一邊安營紮寨修建防禦工事,一邊等候越王的到來。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