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

“這···也罷。”熊槐點了點頭,然後問道:“賢卿,對於穩定越國的策略,原本寡人是打算立越國在楚的人質公子慵爲越君,但是,寡人思前想後,還是打算聽一聽卿的看法。不知公子玉跟公子慵這二人,誰更合適。”

昭雎聞言心中流過一絲暖意,雖然知道楚王只是說說而已,但是同樣也說明了楚王對他的信任。

對這個問題,毫無疑問,越君的人選,當然是在越國沒有多少根基的公子慵更合適了。若是將公子玉擔任越軍,且不說公子玉能否在戰事中被楚軍所擒,就說公子玉在越國的實力,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雖然楚國滅國衆多,所滅的國家,大多是移其民,遷其君,以讓被滅的國家無力反抗楚國的統治。

但是,顯然,這對越國並不合適。

因爲越國的實力不弱,萬一越君跑了,回到越國振臂一呼,這必將後患無窮。

想到這,昭雎一咬牙,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拱手道:“大王,越國實力不小,而且越國故地太過偏遠,不利於楚國的統治。所以,臣以爲,此戰的戰果,越王以及公子蹄二人,最好全都戰死。”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已經知道昭雎的心意了,明白他說得不是越王也不是公子蹄,而是想讓公子玉去死啊。

於是,想了想,熊槐便開口道:“司馬,將軍昭應回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寡人以爲,接下來的這一戰,就讓將軍昭應跟隨司敗去攻打吳城吧。”

昭雎一怔,將軍昭應乃是他這邊的人,讓昭應跟隨唐昧去攻打吳城,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於是,昭雎立即拱手行禮道:“謝大王。”

······

十餘日後,九月二十八日。

出使秦國的令尹景鯉終於回到郢都。

楚宮中。

熊槐拿着景鯉從秦國帶回來的盟約,笑了笑,然後一個字也沒有看,就將盟約仍在案上。

而後熊槐笑着問道:“令尹,過去的這兩個月,秦國可是熱鬧的很啊,不知秦國現在是否穩定下來?”

景鯉微微搖了搖頭,不無遺憾的道:“大王,雖然之前的一個多月,秦國先後與齊楚聯姻,並且期間還發生了相國張儀猝死的事情。但是,因爲樗裡疾之前就已經代替張儀處理國事,所以,樗裡疾接任相國之位後,秦國朝政很快就穩定下來,並未出現大的動盪。”

熊槐一嘆,大失所望道:“可惜了。”

景鯉聞言拱手笑道:“大王,雖然秦國政局沒有出現動盪,但是沒有動盪也有沒有動盪的好處。之前大王派出秦國的信使,臣向秦王提出五月聯合攻打魏國時,得到秦相國樗裡疾的全力支持。因此,秦王已經答應來年五月一同出兵攻打魏國。

爲此,秦王已經下令,令甘茂前往上郡,令魏章前往夏陽,只等時間一到,魏章就起兵伐魏。”

熊槐露出一股喜色。

對他國決戰的時候,尤其是在大亡國戰爭的時候,最怕的,除了被攻打的國家衆志成城進行殊死一搏外,剩下的,無非就是他國的干涉以及救援了。

當年齊國滅燕之前,還鼓動楚國與秦國開戰,一時間,天下的目光全被秦楚之戰吸引,這纔給了齊國的機會。

與齊國類似的是,楚國的地理位置更加不好,同時與秦齊兩個大國相交。

熊槐最擔心的就是在攻打越國的時候,秦齊兩國出兵干涉,導致楚國不能一戰而全取越國。

爲此,之前數年,楚國連連進攻齊國,目的就是爲伐越做準備。

現在,齊國自身難保,秦國出兵答應攻魏,韓魏兩國的關係也遭到破壞,天下各國,大都被捲入這場風暴中,熊槐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擔憂的了。

想着,熊槐便笑着對景鯉道:“令尹,這倒是一個好消息。不久前,越韓宋三國傳來消息,全都答應在五月出兵相助寡人。現在,加上秦國,天下各國可謂全都被調動起來,寡人其無憂矣。”

景鯉聞言賀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熊槐哈哈笑道:“令尹,同喜,同喜。”

君臣二人相互一望,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出大笑聲。

頓時,肆意的笑聲充斥整個宮殿,久久沒有落下。

此時,一個侍者走到殿外,本想入殿稟報,卻聽到殿中傳來楚王與令尹的笑聲,立即停下腳步,站在殿外小心的向殿中觀望。

過了一會兒,等大殿中的笑聲停下,這次趨步進入殿中,向熊槐稟報到:“大王,刺史令陳軫求見。”

“刺史令?”熊槐一聽,頓時收斂笑容,正色道:“請陳卿進來!”

“唯。”

不多時,陳軫進入殿中。

“拜見大王。”

“免禮。”熊槐問道:“陳卿,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陳軫點了點頭,應着:“大王,派出趙國的使者傳會消息。對於聯合出兵伐魏一事,趙王以趙國代地遭逢大難,需要在代地留下重兵防守,沒有多餘的兵力爲由,拒絕再次出兵伐魏。”

熊槐一怔,看了景鯉一眼,見其同樣也驚愕的看了過來,原本心中的濃郁喜色,頓時因爲這個消息而消散不少。

熊槐心中也知道,趙國的上郡與代地前後遭到襲擊後,趙國在出兵的問題上肯定也會謹慎許多。但是,趙國如此乾脆的拒絕了楚國出兵的請求,熊槐還是有些失望。

想着,熊槐便對陳軫點了點頭道:“此事寡人已經知道了。”

頓了頓,熊槐又無所謂的笑了笑道:“如今與我楚國相接的秦韓宋越四國,都已經答應出兵,至於趙國,與楚國並不相連,趙國是否出兵,對我楚國而言,並不影響大局。”

景鯉陳軫聞言,立即拱手行禮道:“大王英明。”

······

隨着十月的到來,在楚國,算是步入新的一年。

就在各國戰事緊鑼密鼓地準備之時,十二月下旬,秦王與趙王會膚施。

不久,正月初,秦國傳來的一個消息,將各國全都震驚了。

楚宮中。

“大王,經過臣的再三確認,從秦魏兩國同時傳來的消息,秦國的重臣魏章投靠了魏國。就在六日前,魏王在魏宮中,正式任命魏章爲大將軍,與將軍倪良一道,鎮守蒲陽汾陰一線。”

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