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

“這···”

聽着惠盎半是解釋半是威脅的話,熊槐不禁有些遲疑。

的確,現在宋國不僅是攻打薛城的主力,同時還將直面齊魏兩國,若是楚國什麼實際行動也沒有,恐怕難以安撫宋國,讓宋國繼續留在薛地。

另一邊,惠盎將自己的猜測小聲的告訴宋王。

宋王聽完惠盎的猜測,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怒火,同時也生出一股失落。

心中不禁暗想:

這幾年宋國是不是壯大的有些快了?

已經引起齊魏楚三國的警惕了?

想着,宋王的目光漸漸變得頗爲沉重,而後目不轉睛的盯着熊槐,開口道:“楚王,如今齊魏兩國對宋國虎視眈眈寡人心中甚是憂慮。故,爲了請楚國幫助宋國牽制魏國,寡人願與楚國重新分配薛地,薛城爲界,東面歸楚,西面歸宋,薛城作爲薛君封地,歸楚國管理。”

宋王此話一出,熊槐想也沒想,直接拒絕道:“宋王何出此言,寡人雖不肖,但也一言九鼎,已經答應宋國的東西,斷然沒有再次反覆的可能。

況且,魏國要是攻打宋國,這也是因爲宋王你響應寡人的號召,想要教訓齊國的緣故。此事因寡人而起,寡人自然責無旁貸,理所當然的應該維護宋國的利益,請宋王不要多慮。”

熊槐說的十分誠懇,好像宋王剛纔的話是他人品的侮辱一般。

“楚王高義,是寡人失言,失言了。”

宋王雖然說着道歉的話,但是神色沒有半分改變,依然緊緊的盯着熊槐。

熊槐此時產生一種,似乎宋王的目光有些刺眼一般。

心中知道,楚國必需要有實際行動才行,否則難以安撫住宋王。

沉吟了一下,熊槐開口道:“魏國乃是楚國的盟友,此時魏國還未背叛寡人,寡人不能因爲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就對魏國展開行動。但是魏國現在動作顯然也不正常,不得不防。

所以,寡人決定以楚國司馬昭雎爲將,坐鎮陳地觀望形勢,一旦魏國有變,立即召集陳蔡之兵,一月之內,必能出兵魏國,從側面呼應宋國。陶邑乃是宋國重鎮,堅守一個月,想來應該不是難事。”

“一月時間,寡人還是有信心的。”

宋王得到熊槐的答覆,瞬間鬆了一口氣,雖然楚國沒有現在就聚集兵力,但是司馬昭雎前往陳地,還是能對魏國形成壓力的。

熊槐頓了頓,又開口道:“宋王,魏國一旦倒向齊國,這就是對我們合縱聯盟的背叛,所以寡人希望宋王能與寡人一道,寫信給燕趙韓三國,讓三國一同給魏王傳訊,請魏王三思而後行。”

宋王聞言一喜,若是能說動三國一同對魏國施加壓力,那麼無論如何,魏王也得掂量一二,再次考慮是否對宋國進行用兵。

雖然韓國弱小,趙國自顧不暇,燕國既弱小又沒空,三國未必願意趟這趟渾水,但是隻要去做了,總有機會不是。

更何況這是楚王自己提出,算是意外之喜了。

想着,宋王應道:“此策可行。”

宋王說完,接着又對惠盎使了一個眼色,然後閉口不言。

惠盎會意,知道這是宋王的提示,讓他說今天來楚營最重要的目的。

於是,惠盎再次開口道:“大王,宋國小國,遭到齊魏兩個大國在旁窺伺,我宋國上下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唯恐遭到齊魏兩國的攻擊。臣思前想後,要想改變宋國的這一現狀,恐怕需要向貴國求助,還請大王不吝相助。”

聽到惠盎的話,熊槐不由一愣。

難道我們剛剛說的事情不是在爲宋國的解圍的事嗎?

怎麼惠盎再次說起這事呢。

想着,熊槐向身旁的公孫衍與陳軫看了看,見他們二人也全都露出迷惑的目光,不由開口道:

“寡人愚鈍,不知惠子這是何意,難道還有其他地方需要寡人相助的嗎?”

惠盎笑了笑:“大王,上次齊國屯兵薛地,多虧大王派左大夫來宋任職,這才震懾住齊國,讓宋國免於戰亂之禍。如今齊魏兩國虎視,臣再三思量,要想避免災難,恐怕要估計重施,從楚國請一位大賢來宋才行。爲此,敝國已經騰出相國之位,虛位以待楚國大賢。”

“······”熊槐震驚了。

宋王竟然要想從楚國大臣中尋找一位相國。

這種對楚國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寡人是答應呢,答應呢,還是答應呢!

念頭在腦海中轉了一圈又一圈,熊槐實在也想不出什麼壞處,身邊的臣子也都皺着眉頭,苦想宋國的意思。

於是,熊槐試探的向宋王問道:“不知宋王屬意何人?”

宋王笑道:“寡人這幾月以來,與貴國的上大夫相交甚歡,認爲上官大夫乃是一位可以託付國事的大賢。故,寡人願意以一子爲質,並請貴國上官大夫擔任宋相一職,加強楚宋兩國關係的友好關係。”

熊槐一滯,隨後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接着看向一直在一旁沉默的上官大夫。

只是,見上官大夫臉上露出一絲驚愕,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不由一怔。

上官大夫在宋營數月,難道宋王沒有與上官大夫溝通,或者宋王與上官大夫溝通過,但是卻遭到了上官大夫的拒絕,結果卻依然向他這個楚王提出這個請求。

想想上官大夫的情況,他在楚國的地位絕對不低,也是楚國的一個大家族出生,在楚國的人脈很廣。

不僅如此,上官大夫算是太子一黨的人,是南後與太子在朝中的重要力量,現在楚國太子的位置還很穩,不需要藉助他國力量,所以上官大夫也不會在輕易離開楚國跑到國外,畢竟在朝可比在國外方便許多。

更重要的是,上官大夫可是知道楚國伐越的內幕的,應該不會傻傻的現在前去宋國任相,然後用不了多久就被驅逐回來。

何必呢。

想到這,熊槐不由懷疑起宋王的用意來。

不管怎麼說,宋王用上官大夫擔任宋相,無疑可以拉近楚宋關係,對楚國極爲有利,但是對宋國呢?

宋國有什麼好處。

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