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

聽到齊國的大臣什麼建議都有,熊槐頓覺渾身舒坦,問道:“那麼齊王是怎麼辦的?”

陳軫聞言一臉肅然,擔憂道:“大王,齊王下詔給齊太子地,讓太子地從臨淄徵召軍隊,並讓派人增援莒城。”

公孫衍皺了皺眉,道:“大王,看來齊王是鐵了心要與寡人拖下去了。”

說着,便對陳軫道:“給親近我們的人送去重利,讓他們加緊向齊王進言,要麼讓齊王要求匡章儘快救援薛城,要麼就讓齊王調走匡章。”

陳軫點頭應道:“是,大王!”

就在齊國內部因爲越國圍攻紀鄣城而風起雲涌的時候,就在天下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紀鄣城的時候,一支燕國販馬商隊悄然來到薛城外。

“臣屈庸拜見楚王!”

“你是燕王的使者?”熊槐看着面前的自稱燕王使者的屈庸,詫異的問道。

屈庸應道:“正是如此!”

熊槐微微頷首,然後套近乎道:“先生叫屈庸,不知祖上何人?據寡人所知,燕國應該沒有屈氏纔是。”

雖然屈氏的起源不少,但是除了楚國的屈氏,其他的屈氏基本上全都已經敗落,幾不可聞。至於楚國屈氏,身爲楚國最強大的公族之一,應該不會在楚王都不知情的情況下,跑到燕國做大臣。

但也沒有絕對,當年吳起之亂,不少公族就逃亡國外,從此下落不明。

故而熊槐聽到屈庸這個名字,本能的生出親近之意。

屈庸感覺到楚王的親近之意,自然也知道楚國的情況,於是拱手道:“回大王,臣原本也是出自楚國屈氏,只是因爲昔日祖上有罪,故而逃亡衛國,至今也有數十年了。”

熊槐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當年吳起之亂,楚肅王殺了七十多家貴族,不知道有多少楚國勳貴逃亡的。

點了點頭,熊槐又問道:“卿世居衛國,怎麼做了燕國的大臣?”

屈庸應道:“臣之前在各國遊歷,在燕國的時候,聽說燕王求賢若渴,庸不才,前去一試。其後,燕王不以臣愚笨,提拔臣爲燕國重臣。”

說着,屈庸又拱手道:“不久前,齊國派蘇代前去羞辱寡君,寡君本想向齊國報復,但是因爲燕國殘敗,不是齊國的對手,故而寡君只能忍辱負重了。”

“但,燕國雖然不能出兵攻打齊國,但是與齊國作對的決心還是有的。故而燕王聽說楚國伐齊之戰正酣,便在薊都徵收了三百匹好馬,願爲大王壽。”

熊槐一驚,難以置信的看着屈庸道:“燕王要將這三百匹馬全都送給寡人?”

三百匹馬雖然不多,但是也是一筆財富,尤其是楚國本身不產馬的情況下。

想着,熊槐心裡有冒出一個念頭。

這個燕王真是一個滑頭,在三國圍攻齊國的情況下,依舊不肯出兵攻打齊國,做起縮頭烏龜,積蓄實力。反而支助齊國的敵國戰略物資,增強楚國的實力,這是擔心齊國的損失不夠嚴重嗎?

另一邊,屈庸點了點頭,接着微微一笑,拱手道:“大王,不僅如此,而且寡君聽說楚國缺馬,而大王又喜愛好馬,故而敝國已經組織商隊前去北面的東胡人哪裡購馬,只要大王需要,敝國願意以成本的價格,源源不斷的將胡人的好馬送到楚國去。”

這···

熊槐頓時被燕王的舉動給驚住了。

看來燕王爲了能打擊齊國,是不擇手段了啊。

不過。對於胡人的戰馬,楚國正缺呢,燕王這是急楚國之所急啊!

想着,熊槐向左右陪同的大臣看了看,見他們全都露出驚喜之色,便大手一揮,豪氣十足道:“燕王拳拳之義,寡人知之矣。但是成本價格一詞,請卿再勿提起。既然燕王能看得起楚國,寡人怎能讓燕王白費一番苦心。故,只要燕王將馬送到楚國,寡人願以楚國的馬價收購燕國送來的馬。”

說着,熊槐一臉正色道:“而且有多少要多少,只要燕王敢送,寡人全都收購。”

屈庸聞言一臉激動道:“天下皆傳大王乃是仁義之君,果然名不虛傳。但是,大王仁義,寡君也不能沒有表示。臣有個建議,敝國出售給楚國的戰馬,全都按照楚國馬價的八成交易。敝國的一片心意,也希望大王能夠接受。”

見屈庸一副誠懇的模樣,熊槐點頭道:“好,既如此,寡人那就只好多謝燕王的好意了。”

楚燕兩國達成交易後,屈庸當天邊將燕王送給楚國的三百匹馬全都送到楚軍大營,然後飄然而去。

事後。

公孫衍將燕國送來的馬全都檢查了一遍後,回到熊槐身邊稟報道:“大王,臣已經查看過燕國送來的馬匹,全都是上等的戰馬,而且全都很健康,沒有出現病患。並且,臣已經將這些馬另起一營,妥善安置,免得這些馬身上有什麼暗疾。”

在蘇代剛剛訪問燕國的情況下,雖然燕王送馬的事情,顯得合情合理。而且送馬的使者又是楚國屈氏一脈的人,以向楚國表示親近之意。

但是該防一手的地方,還是得防一手。

萬一燕王與齊國達成了什麼協議,特意將這些有病的馬送到楚軍大營,導致楚軍的戰馬以及士卒全都染病怎麼辦?

現在證明是多心了,熊槐這才鬆了口氣,露出一絲笑意:“看來蘇代這次真的是把燕王給惹急了。竟然一分錢都不要,就給寡人送來了三百匹上等戰馬。”

公孫衍深爲贊同道:“就算是一隻小小的蜜蜂,只要遭到其他人的欺負,也會拼儘性命對人刺出尾針進行報復,更何況是堂堂萬乘之國的燕王呢!明面是可以表現出敢怒不敢言的態度,但是暗中的動作,肯定是少不了的。”

熊槐公孫衍的話,熊槐點了點頭,隨後問道:“犀首所言極是。”

接着,熊槐與公孫衍對視一眼,全都露出疑惑之色,沉默了一下,熊槐問道:“犀首,齊王並不昏庸,蘇代也並不愚蠢。明知道燕王對齊國充滿仇恨,更對蘇代充滿殺機,爲何還要派蘇代前去燕國刺激燕王呢?這不合理!”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