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

接下來的兩天,楚宋聯軍攻城越加緊迫。

爲此,大感詫異以及不妙的田文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打探楚宋聯軍的實際情況。

“大王!”景翠將攻城的戰果稟報之後,臉上浮現出一股輕鬆的神色,開口道:“這兩日斥候與薛城出來的斥候接連交戰,我們擊殺了不少薛城的探子,同樣,我們的探子也損失不輕。”

熊槐笑了笑,不置可否。

這幾日攻城如此慘烈,田文要是沒有動靜,那纔是真的奇怪了。

田文派出大量的探子,這也是楚宋兩軍的目的所在。

畢竟,許多東西,太容易得到,那就不容易珍惜。許多消息,太容易得知,那就不容易相信。

想着,熊槐向公孫衍問道:“犀首,營中佈置的如何?”

景翠負責攻城,唐昧負責攔截援軍,這大營,熊槐就交給了公孫衍。

公孫衍拱手答道:“回大王,臣已經準備妥當,在營外佈置了大量探子,阻截齊軍探子的窺探,以免齊軍查到我們的虛實。

而且,自三日前起,臣就已經增加了我們營中炊煙的範圍,接下來的幾天,臣還會繼續增加炊煙的範圍。

同時,軍營中派去周圍地方砍柴取水的士卒全都有所增加,極力打造出我軍得到大量增援的情況。”

熊槐點了點頭,期待的道:“孫子云:兵者詭道也。昔日齊國孫臏用增兵減竈的計策,迷惑了龐涓,導致魏武卒一戰而歿,魏國從此淪爲二流國家。今天寡人用出增兵增竈的計策,也不知道能否瞞過田文。”

這年頭統計敵方軍隊人數,幾萬乃至幾十萬大軍,自然不會傻傻的去數人頭。而是首先觀看敵軍的軍營大小,這是比較直觀的,但是這種辦法很容易就會被迷惑。

其次便是觀看後勤,竈火、柴薪,飲水、糧食等等,全都可以大致判斷出敵軍人數。

當然,就算有了這些,同樣也會產生誤判。

關鍵還是要靠將軍的經驗去判斷,打戰本來就是騙與被騙的過程。

景翠聽到楚王猶不自信的話,笑着開口道:“大王,若是城中的守將是其他人,那麼能不能騙過他,臣也有七八成把握,畢竟我們增兵的事情本來就是真的。現在城中守城的人乃是田文本人,事關田文根基所在,那麼能瞞過田文就是一定的了。”

“哪怕田文發現其中有詐,但是厲害所在,他田文也賭不起,只能把這當成真的。”

熊槐贊同到:“不錯,正是此理,他田文賭不起!”

薛城中。

唐裡一臉沉重的向田文稟報道:“君上,經過這兩天的查探,斥候來報,城外楚軍外圍戒備森嚴,難以靠近查探。但是,一直負責查探敵軍後勤的斥候來報,這幾日,楚軍派去取水伐木的士卒明顯增多了。”

田文一怔,遲疑的開口道:“先生的意思是?城外攻城的楚軍得到了增援!”

唐裡點了點頭,頓了頓,又搖頭道:“君上,現在還未可知,雖然楚軍有增援的跡象,但是這不排除是楚軍的計策,目的就是爲了欺詐匡章將軍率領的援軍。”

田文搖了搖頭,忐忑不安的道:“這段時間以來,匡章將軍在薛地邊緣止步不前,避而不戰。楚軍肯定不會長久的與援軍對持下去,耽誤了攻城的事情。

所以,本君以爲,若是楚軍有意,肯定會在恐嚇住匡章將軍後,悄悄地從東面調兵回薛城,加緊對薛城的攻擊。

這幾日薛城的遭遇,這就因爲城外的敵軍得到了加強!”

田文所說的正是唐裡也懷疑的地方,想着,唐裡建議道:“君上,也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爲了萬一,中了楚軍的計策,臣請派出斥候遠赴六十里外的楚軍大營,對哪裡的楚軍進行監視,看看是否軍隊前來薛城。”

田文看了唐裡一眼,點頭道:“若是楚軍前來,爲了掩人耳目,必然是深夜行動,讓斥候徹夜查探,不可懈怠。”

“諾!”

···

次日白天,薛城的探子便到了唐昧的軍營外,當夜並無動靜。

第二天夜裡,三更時分,一支萬人左右的左右的大軍悄悄離開唐昧軍營,而後一路向西南而去。

薛城的探子跟在這支軍隊之後,一路跟回薛城,眼睜睜的看着這支軍隊在黎明之前,悄悄地從南側進入楚軍的大營。

隔日夜裡,又有一隻萬人左右的軍隊,悄悄地回到薛城。

五日間,薛城的探子便見到了三萬楚軍回到薛城外的楚軍大營。

得到消息後,田文再無遲疑,立即派人通知匡章,並請求匡章進軍。

···

“楚軍悄悄調大軍回薛城攻城?”匡章看了一眼眼前這個被田甲帶來的薛城斥候,沉吟一下,開口道:“好,你回去告訴孟嘗君,就說這件事本將已經知道了。”

斥候愣了愣,然後詫異的瞄了一眼眼前的齊國名將,如此重大軍情,難道就帶回一句知道了就完了?

田甲站在一旁,見匡章沒有繼續開口,便揮了揮手,讓斥候離去。

斥候無奈,只好退出營帳。

營帳中,田甲向匡章問道:“將軍,楚軍如此作爲,實在是不將我們放在眼裡,我們怎麼辦?”

匡章看了一眼田甲,開口道:“楚軍佔據地利,不可輕舉妄動,傳令,派出斥候加強對對面楚軍的監視。重點關注楚軍營中的旗幟,營帳,另外,也需要查看前去河中取水的楚軍數量,從薛城運糧道對面楚軍大營的規模。”

田甲點了點頭。

雖然薛城的人說,已經確認前面的楚軍已經被調離了數萬人了,但是他們自己也需要查探一番,免得中計了。

頓了頓,田甲又開口問道:“將軍,還有其他吩咐嗎?我們是不是向對面的楚軍進行試探?”

匡章想了想,搖頭道:“傳令,加強修建大營,提防楚軍來襲!至於試探,那倒不必了。”

田甲:“···”

唐昧營中。

唐昧看着手中斥候傳回的情報,東面的齊軍大營,依舊是什麼動作也沒有。

這段時間,唐昧已經陸續調走了七萬軍隊,無論怎麼說,這一小半楚軍的離去,齊軍肯定已經有所察覺了。

但匡章什麼動靜也沒有,那就有些奇怪了。

莫非匡章已經大定注意,一直等到其他國家態度有變嗎?

想着,唐昧按捺住心思,然後繼續悄悄地調兵行動。

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四百章 往燕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