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

又兩日,薛城謠言愈演愈烈後,便有人將這事報告給孟嘗君。

“豎子!愚夫!可惡!”

得知百姓埋怨孟嘗君在齊國議事上率先出言譴責各國使者,結果導致薛地遭到楚宋兩國的攻伐。

並且還有不少百姓聽說薛君迴歸的消息,而奔走相告,彈冠相慶。

田文頓時勃然大怒。

當然,百姓那邊流傳的謠言還不是最令田文感到憤怒的,真正令他大怒的是門客這邊的流言。

據說楚宋兩國出價千金買他的人頭,得知這個消息後,現在田文總感覺門客看他的眼神怪怪的。

齊貌辯見狀立即勸解道:“君上,百姓愚昧,人云亦云,不必惱怒。當務之急,乃是全力禁止百姓傳播謠言,穩定人心!”

田文呼出兩口氣,定了定神,向他的門客問道:“如今城中謠言紛紛擾擾,不知本君應該如何處理。”

一個齊墨出身的賓客,唐裡出來答道:“君上,城中出現謠言,肯定是出去察看敵軍動靜的探子,有人暗通敵軍。所以臣請下令,禁止府中所有的賓客出入城內外,安排齊軍守將鎮守城牆,私自或者無令出城者格殺勿論。”

“前往各國遊說的賓客,也需要進行安排,一旦回城,必需先回府中彙報,然後安排其他事物,不得再次出城。”

“另外,出城的探子,需要安排心腹或者齊軍中的斥候出城打探,如此一來,必能阻隔城中的探子與城外的敵軍暗通消息。”

“可行!”田文點了點。

剛剛得知城中突然出現謠言,田文立即就懷疑有探子暗通消息,這探子很有可能就是他的門客。

只是現在城中人心不穩,肯定也不可能排查所有的門客,所以只能亡羊補牢了。

想着,田文又問道:“先生,那麼現在已經傳出的謠言,應該如何處理。”

唐裡開口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如今楚宋兩國已經將薛城團團圍住,臣請君上下令戒嚴。”

“向百姓以及官吏宣佈,嚴禁大聲喊叫,不準三人以上聚集一堆議論,或兩人以上一起奔跑、相視哭泣、對面流淚、打手勢探問、互相指手劃腳、互相呼喚、你拉我扯、互相鬥毆撕打、互相爭辯,凡是出現以上行爲的人,不問緣由,一律斬首示衆。並且行連坐法,下令互相監督,同在一伍的人不能及時制止和報告的,也一併斬首;能及時報告或制止的,免罪。”

“如此,必能截斷謠言的傳播。”

“好!”田文聲音有些冰冷的應道。

頓了頓,田文又開口道:“城中百姓複雜,本君當心有人會趁機投敵,怎麼辦?”

唐裡應道:“這也好辦。請君上下令,向所有的士卒以及丁壯宣佈。”

“同伍中有人翻越城牆投敵,同伴沒有及時抓住,斬首;伯長叛變投敵,隊吏要斬首;隊吏叛變投敵,隊將要斬首。叛變投敵的人,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都要處以車裂死刑。因害怕敵人而臨陣脫逃的,斬首;同在一起的人不能發現制止的,斬首;能及時發現和制止的,免罪。”

“好。”田文答應道。

此時田文的另一個門客魏顯開口道:“君上,如今城中人心惶惶,還需安撫百姓。”

田文問道:“如何安撫百姓?”

魏顯開口道:“君上,城中許多人全都借了君上的錢,當此之際,理應焚燒所有的債券,宣佈不用還了,以收買人心。單是這樣還不夠,理應向百姓宣佈,免除明年的賦稅。”

“這···”田文有些遲疑的看着魏顯。

這是一個收買人心的好辦法,但是很費錢,他雖然有錢,但是這麼個花法,也很肉疼。

魏顯見孟嘗君不願,急道:“君上,錢沒了還可以再賺,要是薛地沒有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田文一聽,打了一個激靈,臉色一正,道:“先生,非是本君不願,而是本君覺得光是這樣還不夠。所以,本君決定,打開府中倉庫,拿出所有的銅錢,然後向百姓宣佈,只要殺敵一人,可以賞百錢。”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出錢買敵軍的人頭,這也是齊國的傳統。

百錢說少不少,若是糧價按三十錢一石計算,那就是普通人家的半月口糧。但是同樣也不多,齊國技擊士,殺一人可得半金。

但是技擊士是專門招募的,而百姓丁壯卻是被徵召的,殺人拿錢,這是意外之喜。

衆門客一愣,驚歎於孟嘗君的豪氣,頓了頓,紛紛拱手行禮道:“君上英明!”

田文臉色複雜的呵呵一笑,然後看了看衆門客,雖然解決了壯丁軍隊的問題,但是門客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既然門客自己不提,那就自己提出來好了。

想着,田文狠心道:“此戰關乎本君的存亡,故而不得不拼死一戰。”

說着,田文將屋內的門客看了一個遍,然後緩緩開口道:“所以,本君決定,將府中的所有奴僕以及本君的妻妾以及十四歲以上的子女全都編入軍隊,本君要告訴所有的百姓,此戰,本君已經壓上身家性命,與薛城存亡。”

衆門客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齊貌辯開口道:“君上,老朽不才,深受先君以及君上大恩,如今薛地生死存亡,願以身報之,與敵軍同歸於盡,希望君上不要嫌棄老朽老邁無用!”

田文大喜道:“先生有心了!”

衆門客見狀,紛紛拱手道:“願爲君上效死!”

“好!”田文應道:“既然衆位先生看得田文,那麼田文願與諸位同生共死,卿不負我,我不負卿!”

······

不提城內之事。

城外,就在田文打開錢庫的次日,楚宋聯軍終於準備就緒,準備正式攻城。宋軍負責南面西面,楚軍負責東面。

楚國這邊,景翠作爲楚國最有攻城經驗的老將,依舊是攻城的主將。

此刻,景翠遠遠的站在城外的大軍前列,靜靜的等待着。

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六百章 心傷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