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

另一邊,許行同樣也安排了陳相回庸縣。

陳相到了庸縣後。

不多時,許行還留在庸縣的門人紛紛聚集過來。

陳相從懷中拿出一份書信,傳給同門後,開口道:“這是先生讓相帶回的信函,如今先生已經說動楚國君臣進行修建水利,並且先生被楚王任命爲右工,協助司空昭魚修建水渠。”

“可是,雖然楚國也有不少精通水利的農官,但是,對這些人,先生卻難以指揮。所以,良奉先生之命,請精通修建水渠的同門全都去郢都助先生一臂之力。”

陳相話音落下後不久,一個粗壯的大漢嚷嚷着道:“修水渠這事,我沈牛在行,既然是先生所命,那麼我放下庸縣這百畝粟米也無妨。”

沈牛開口之後,又有數人開口願往郢都一行。

總共走出的七個精通水利的同門後,陳相對其他人開口道:“修建水利的事就交給先生與沈牛他們,但是我們留在庸縣的門人任務同樣也不輕鬆。”

“先生言,楚王十分重視麥米,所以這次修建水渠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逼迫江淮的百姓種上麥米。”

“相從郢都歸來之時,先生再三囑咐我道:相啊!相啊!徵召江淮的百姓前去江漢服勞役,這並不是楚王的目的,讓江淮的百姓種上麥米,這纔是楚王內心焦慮的所在。”

“所以,先生既擔心江淮的百姓不會把楚王的詔令放在心上,又擔心江淮的百姓會對楚王的詔令遲疑。故,先生希望我們能在江淮爲楚王略盡綿薄之力,通過走訪江淮各地,配合楚國各縣的官吏,解說楚王的意思,號召百姓在粟米收穫之後,全都種上麥米。”

宋景聞言遲疑道:“可是現在已經到了八月份,粟米十月就會收穫,我們現在去各地向信服我們的百姓解說楚王的意思,會不會太遲了。”

陳辛亦開口道:“兄長,還有一個問題,若是我們全都外出號召百姓種上麥米,那麼我們這邊在遺失了大量人力的情況下,恐怕自己會來不及種上麥米,這樣一來會不會被縣吏抓去江漢修建水渠?”

陳相沉默了一下,鄭重的開口:“會。而且先生還說,就算大家去勸說百姓耕種麥米,最後百姓因此而躲過勞役,這也算楚國縣尹的功勞,而不算大家勸說有功!”

“什麼?”

衆人聞言面面相覷。

陳相頓了頓,沉重的開口道:“所以,先生並不強求,希望有人能主動出來,以教授百姓種植麥米爲目的,順便前往各地向百姓解說楚王的意思。”

“只是,十一月之後,一旦縣吏前來徵召百姓,那麼你我全都無法逃避勞役之苦。”

“這···”

不久,宋景哈哈笑道:“在下當年自宋國前往滕國追隨先生,做了十年農夫,教授百姓耕種之法也有數年,從來未想過要向國君邀功,只是爲了奉行心中的道義罷了。如今楚王聽從先生的建議,要在雲夢修建水渠,景只恨自己沒有治水之才,不能親往追隨先生修建水渠。”

“現在楚王給了一個機會,可以隨先生一道修建水渠,哪怕只是去挖土,景也心甘情願。”

說着,宋景向周圍的人拱手一拜:“在下種植的百畝粟米,有勞諸位幫忙收穫了。”

宋景說完,陳相開口道:“不錯,我等追隨先生乃是爲了心中的道義,哪裡是爲了其他,所以相也會走訪江淮各地。”

片刻之後,在大家紛紛要求前往各地後,陳相擺了擺手,開口道:“雖然大家都欲前往各地一行,但是這些的田地總不能全部交給家中婦孺去收穫耕種吧。而且還有我們用來觀測的田地,也需要人去記錄。”

說着,陳相看着衆人道:“所以,這裡最低還需留下十人照看田地···”

······

九月。

就在各國的粟米即將成熟的時候,就在各國百姓懷着期待的心情,緊張的搶收的時候。

此時,楚國郢都的一處工匠坊內的一個院落,一個眼神熾熱而疲憊,臉上流着汗水,面色枯槁,頭髮乾枯,看似年近六十的人,不斷地喘着氣,一邊狂熱的看着漸漸熄滅的爐火,一邊對室內的人吩咐道:

“快,取出炭火,扇風冷卻火爐。”

聲音落下,室內的另一人立即忙活開來。

說話名叫燕宗,乃是從燕國而來的方術士,另一人乃是他的弟子衛渲。

燕宗曾今跟隨燕國著名方術士羨門子高出海尋仙,去探尋大海深處的仙山。

因爲齊燕兩國瀕臨渤海,海中時常出現海市蜃樓,故而齊燕之地自古以來就流傳着海上有仙山的傳說。

爲此,千百年來,有爲數衆多的求仙之士,爲了長生不死,得道成仙,而坐船出海尋仙。

其中有各國官方的,也有民間自發組織的。

到了現在,隨着航海技術的不斷進步,尋仙的隊伍越加繁榮了。

而羨門子高,就是當今天下最具盛名的方術士。

三年前,羨門子高再次帶着門人弟子出海尋仙,結果,積蓄花完,毀了兩艘船,依舊一無所獲,再次失望而歸。

羨門子高破產後,手下的門人離去了不少,其中燕宗就是其中之一。

燕宗從羨門子高處離開後,遇上楚國在齊燕之地尋找鍊金士與煉丹士,正巧燕宗也因爲出海尋仙耗費巨大,而打算轉行煉丹煉出長生藥,其實是因爲沒錢了。於是,在楚人的重金禮聘下,燕宗便帶着自己的弟子前往楚國,打算利用楚國的支助,來開展他的煉丹大業。

到了楚國,燕宗卻發現楚王找人是要煉琉璃,而不是煉丹或者鍊金。

對此,燕宗頓時大失所望,琉璃雖然難得,但是鑄劍鍊金煉丹之時,卻也能偶有收穫,並不算什麼稀罕物。

而長生藥,這纔是燕宗的興趣所在,只是因爲貧困,所以也只好走一算一步,先爲楚王煉琉璃了。

良久,爐子冷卻,燕宗正欲向前查看。

突然燕宗感到一陣胸悶,接着頭暈腦脹,然後眼前一片模糊,最後,嘔血倒地而亡。

隨着燕宗的死亡,工匠坊內一片紛亂。

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