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

趙國所發生的事情,讓各國看了一場熱鬧。

而上郡這邊,最先趕來救援的,就是各國的聯軍,魏章看到這一盤散沙一樣的五萬聯軍,頓時覺得噁心無比。

然後,又過了十餘日,趙國大軍在趙成的率領下趕到上郡,搖搖欲墜的膚施城頓時穩定下來。

雖然秦趙兩國大戰未休,但是天下的其他地方,倒是一片平靜。

時間如水,平靜地來到六月。

此時,楚國大部分的地方,不是在收穫麥米,就是在播種粟米,一派忙碌景象。

楚宮中。

鬥由一臉喜色的向楚王彙報道:“大王,根據之前詔令,我楚國可以用等量的麥米頂替其他糧食交稅,歷時兩年,政策始終不改,如今已經得到百姓的信任。”

“根據各縣回報,如今冬季種植的麥米,已經接近粟米的一半,只要我們能把之前的政策堅持下去,那麼今年收穫粟米之後,種植的麥米肯定會更加多。”

“好!很好!這的確是一件大喜事。”熊槐面帶笑意:“若是我楚國的百姓種植的麥米與粟米一樣多,那麼就是我楚國之幸,寡人之幸。”

聽到鬥由與楚王的話,一旁的景鯉不由面露得意之色。

之前,各國冬小麥種植的極少,而楚國,即便是拉高麥米價格的情況下,種植的麥米同樣也不多。

如今麥米的價格在楚國被穩定在三十多錢,但麥米的種植量卻能迅速提升,無疑,這是他的功勞。

各國都是一年一獲,若是楚國的百姓全都在冬季種植麥米,那就是楚國一年兩獲,楚國種一年的田相當於其他國家種植兩年。

實力差距,瞬間就拉開了。

這就是他麥君封號的來源,一個建議就提升了楚國的實力。

另一邊,熊槐笑着對鬥由道:“賢卿,寡人想知道這次那個縣收穫的麥米最多,寡人要重賞他!”

種植麥米這事,不僅要刺激百姓,還要刺激各地官吏,這樣一來,纔會更加有效率。

鬥由停頓了一下,才道:“大王,收穫麥米最多的縣,無疑是壽縣,去年司敗奉命在壽縣防備齊越兩國,期間,司敗下令士卒種植了大量麥米,以致太府從壽縣收集的麥米遠遠的超過了其他各縣。”

“若是扣除司敗所得,那麼其他各縣,將以庸縣爲首,如今庸縣所收的麥米已經接近粟米的七成。”

“庸縣?”熊槐遲疑了一下,問道:“寡人記得之前楚國擡高麥米價格,號召百姓種植麥米時,其他地方響應寥寥。而就是這庸縣,在當年種植的麥米是最多的吧!”

鬥由應道:“正是如此。”

接着,熊槐再問道:“那麼那個許行現在還在庸縣呆着?”

“這······”鬥由愣了愣,點頭道:“回大王,好像是的!”

景鯉聞言解釋道:“大王,當初庸縣乃是安置我們從淮北遷移的齊國百姓的地方,爲了穩定人心,所以我們並未驅逐許行。”

“而現在庸縣那邊,那些遷移而來的百姓依就處在免稅期間,所以許行也並未離開。”

許行雖然是楚人,而且與楚王從未有過交集,但是昔日許行離開楚國投奔滕君時,那句聞滕君仁,故來投奔的話,的確狠狠的打了楚王的臉。

只是,楚王當初得知許行回到楚國時,並未下令驅逐許行,而楚國的心胸,自然也就容得下一個整天胡言亂語的妄人。

景鯉見楚王想入沉思之中,斟酌道:“大王,許行雖然言行偏激,近乎瘋言,而且對大王有不屑之詞,但是,若是大王能讓他呆在楚國,這無疑是有利於提高大王的聲望。”

“所以,臣以爲,莫不如對許行不聞不問,以示大王心胸寬廣,能容人。”

熊槐搖了搖頭:“令尹此言差矣。”

景鯉一驚,問道:“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笑道:“有功則賞,有過則伐,這正是治國之道,怎能對有功之人不聞不問!”

“如今許行既然能影響其他百姓種植麥米,這就是有功於國,所以,寡人覺得應該賞。”

說着,熊槐向景鯉問道:“令尹覺得應該如何賞賜許行。”

賞賜許行?

景鯉心中一驚,擔心楚王會任命許行爲官。

楚王能容忍一個曾經羞辱過自己的人爲官,雖然有利於提升楚王的聲望,但是一則許行出生低下,二則許行號召國君貴族與百姓同耕的言行實在噁心。

所以,景鯉想了想,遲疑了一下,開口道:“大王,臣以爲庸縣種植的麥米遠超其他各縣,這不僅是許行一個人的功勞,更是庸縣縣尹治理有方,所以,臣覺得不僅要賞許行,更要重賞庸縣縣尹。”

熊槐面無表情的應道:“令尹言之有理,那麼兩人都賞吧,令尹身爲百官之首,總理國事,令尹以爲應該如何賞賜二人!”

景鯉見楚王同意自己的建議,鬆了一口氣道:“大王,臣以爲庸縣尹可以賜百金,晉爵一級,以示嘉獎。”

“至於許行此人,賜十金,許其一個縣吏,以資鼓勵。”

“······”熊槐瞥了景鯉一眼,不由搖了搖頭。

若是真的按景鯉所說的去做,這哪裡是獎勵許行,這分明是羞辱他!

十金,縣吏,難道憑許行的名氣,他若是真的出仕,難道還會在乎這些?

想着,熊槐笑道:“令尹所言極是,庸縣尹就按令尹所說去辦,只是許行嗎!從未在各國用事,提其做縣吏,寡人以爲不可。”

聽到楚王拒絕了他對許行的提議,景鯉不由遲疑道:“不知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想了想道:“這樣吧,免去提其做官的賞賜,將賞金提升到五十金,以示鼓勵。”

景鯉拱手道:“大王英明!”

熊槐見景鯉行禮,笑了笑,繼續道:“另外,寡人聽說許行被百姓尊稱爲當世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居一地,而民從之,以致儒家弟子自發背上鋤頭,不遠千里前去投奔。”

“上古的聖人堯舜太過久遠,已不可見,但是現在的聖人,寡人卻打算見一見。”

景鯉見楚王打算召見許行,立即反對道:“大王,世間之事大多以訛傳訛,許行被愚民尊爲聖人,不過是百姓被許行所欺騙,至於儒家弟子前去投奔,那也只是一些頑固不化的迂腐之儒罷了。”

“臣聞上古聖人,居一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許行在滕十年,而滕國滅,在楚多年,而臣卻不見其所居之所成邑,更別說成爲一個城池了。所以,許行此人乃是欺世盜名之輩,其人不見也罷。”

景鯉說完,鬥由亦出言道:“大王,臣以爲令尹之言極是,許行聖人之名,實在是名不副實。但是許行其人,臣以爲大王倒可一見,不是因爲其他原因,而是因爲臣聽說,許行種地很高明,不僅精通五穀的種植,而且每年的收穫都比其他人多。”

鬥由一說完,景鯉不由驚疑不定的看向他。

鬥由卻對景鯉的目光視而不見。

這幾年,楚國一邊大戰一邊備戰,鬥由都感覺自己心力交瘁了。

若是許行能把農家的種植技術貢獻出來,鬥由覺得自己會輕鬆不少。

熊槐看了看鬥由,笑道:“不錯,僅憑這一點,這許行就值得寡人一見。”

“大王···”

景鯉還欲再說些什麼,卻被熊槐打斷。

“令尹,就這樣吧!”

景鯉欲言又止,最後,見到楚王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得應道:“唯!”

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三百章 會盟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