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

陳軫聞言提醒道:“大王,現在我們還與秦國交戰處於交戰中,而且燕國太遠,恐怕楚國遠水難解近渴。”

“而趙魏兩國剛剛與齊國結盟,並且與秦軍的大戰還沒有結束,恐怕趙魏兩國不會武力干涉此事。”

熊槐點點頭,陳軫所說很有道理,若是楚國光是嘴上抗議,肯定沒有半點作用。

若是直接讓唐昧出兵伐齊,這就是破壞各國伐秦大業,會被孤立,三晉可能直接倒向齊國,這並不可取。

沉思了片刻後,熊槐開口道:“現在秦國的上郡已經失去一大半,上郡西河兩地的戰場,秦軍傷亡超過十餘萬,已經達到削弱秦國的目的,所以寡人打算與秦國講和。”

陳軫回道:“大王,若是我們楚國要與秦國講和,那麼不能單獨與秦國講和,還必須拉上三晉纔可。”

“否則,不僅會讓三晉對楚國充滿怨氣,而且還會讓救援燕國的行動功敗垂成,要想救援燕國,那麼必需取得三晉的支持,尤其是趙國。”

熊槐點頭道:“這是自然。如今趙國已經攻取大半個上郡,在齊國大軍止步不前的情況下,已經難以爲繼,繼續打下去,對趙國來說,不過是勞而無功罷了。若是此時與秦國停戰講和,那麼趙國不會拒絕的。”

“而韓國,不過是來觀戰的而已。”

“只要三國同意與秦國議和,那麼魏國也也別無選擇。”

陳軫拱手道:“大王英明。”

熊槐頷首道:“立即派出使者,邀趙王魏王前往曲沃一會,共商秦齊兩國之事。”

“另外,通知韓王一聲,就說寡人邀請他一同去曲沃商議秦國燕國之事。”

“諾。”

膚施城中。

趙王接到楚王想要會面的請求,立即將羣臣召來問道:“楚王邀請寡人前往曲沃一會,商議秦齊兩國的事情,寡人已經答應了楚國使者。”

“不過,對眼下的局勢,寡人還有疑慮,衆卿對楚王提出的會盟一事怎麼看?”

富丁應道:“大王,之前楚國一直在一旁觀望天下的變化,燕軍被困後,楚王立即邀請三晉會盟,臣想,楚王已經有了與秦國講和,並且調轉槍頭對付齊國的心思。”

“衆所周知,楚國昔日壓服魏國齊國後,就將注意力放在了秦國身上,只是楚國面對武關函谷關,楚國勞而無功。”

“其後各國伐齊,齊國戰敗後,楚國就瞄上了齊國,接二連三攻打齊國。畢竟,楚國攻打齊國遠比攻打秦國容易。”

“所以,這次齊國再次玩弄天下,並且打算一舉解決後患燕國的事情,已經引發楚國的擔憂。”

“齊國的壯大對楚國而言是極爲不利的。”

王賁點了點頭:“不錯,大王,繼續攻打秦國,對楚國而言已經不能得到絲毫好處,現在楚王邀請三晉會盟,肯定是要與秦國講和,並且限制齊國。”

趙王微微頷首,再問道:“那麼不知衆卿以爲我趙國應該怎麼選擇。”

樂池開口道:“大王,如今齊軍止步不前,單憑我趙軍之力,難以繼續與秦軍交戰,趙軍已經力盡了。”

“不僅如此,一旦楚國打算與秦國講和,那麼楚國就很有可能獨自退兵,楚軍一退,那麼韓軍也會撤退,這樣一來,武關與函谷關的秦軍就會釋放出來。秦軍大批北上,那麼僅憑我們趙國之力,恐怕需要全力才能與秦國抗衡。”

“但是這樣一來,就是趙國提前與秦國在上郡決戰,臣以爲此時還不是時候。”

王賁點頭道:“大王,如今秦國主力尚存,而中山國上次已經被打敗一次,況且現在燕國連自保都難。所以攻取中山易,而與秦國交戰勝負難料,臣請與秦國講和。”

“好,那就依衆卿之言,與秦國講和!”趙王見羣臣大都支持與秦國講和,便點了點頭,接着問道:“那麼對於齊國呢?”

樂池開口道:“大王,既然楚國接下來極有可能會以齊國作爲目標,那麼我們就不能出兵武力涉入燕國之事,以免與齊國爆發正面衝突。”

富丁笑道:“如今齊國與趙魏結盟,若是齊國在各國的干涉下不能對燕國出手,那麼齊國只能選擇修養或者南下,而楚國面對秦國的險關,恐怕也會選擇東面,既如此就讓齊國與楚國相爭吧。”

······

就在楚國與三晉前去曲沃會盟的期間,燕軍得知中計,而後試圖突圍而出,但是卻被中山軍依靠地利所阻攔。

雙方大戰兩日,全都損失慘重,燕軍最終未能突圍而出。

消息傳到燕國薊都。

此時,燕王職一副如喪考妣的樣子,一向積極進取的燕王,已經垂頭喪氣,滿滿的都是被打擊到的模樣。

郭隗見狀,沉默許久後開口道:“大王,我們現在還有機會,燕軍雖然突圍失敗,但是短時間內依然還可自保,而且半月之內,暫無糧草之虞,而這一段時間,足夠我們採取行動救援被困的燕軍了。”

燕王職聞言眼神中漸漸恢復生氣,頓了頓開口道:“先生,寡人現在已經束手無策,請先生教我!”

郭隗應道:“大王,楚國使者提出楚燕兩國結盟的要求,大王可以立即答應楚國,然後將楚燕兩國結盟的消息昭告天下,希望能引起齊國的顧慮。然後,我們繼續派出使者向三晉以及楚國求援。”

燕王職不解的問道:“先生,寡人已經接連派出數個使者前往三晉與楚國求援,但是現在四國全都沒有消息傳來,繼續派出使者有用嗎?”

“當然有用!”郭隗理所當然道:“大王,我們派出的使者越使頻繁,就表示我燕國越發的艱難,這就是燕國催促各國儘快決斷的方法。”

“尤其是趙國,雖然趙國這一次也有打算教訓我們燕國的心思,但是趙國肯定不會坐視燕國倒向齊國,尤其是燕國同時與齊國中山國結盟。”

燕王職一愣,立即面無血色道:“先生的意思是說,要是趙國存心推諉,遲遲不出兵,那麼寡人就向齊國與中山國求和?”

對於這,燕王職打心眼裡是抗拒的,齊國是有血仇的敵人,而中山國不僅是仇人而且還比燕國弱小。

這···

實在是憋屈!

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