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

“父王···”此時,殿外走進一個全身戎裝的人,進來後行禮道:“父王,剛剛濟陽傳來戰報,齊軍已經殺到濟陽城下···”

這個口稱魏王父王的人,正是魏王太子遫。

濮水戰敗的消息傳來,魏王再次打算派人去前方守城,而太子遫正是主將,只是齊國的推進速度太快,大梁城前天才收到消息說濮水戰敗,結果大梁的軍隊還沒有出發,齊軍已經快殺到大梁了。

“濟陽···”魏王驚呼:“好快,離大梁也就一兩天的路程了。”

“太子,齊國可有使者過來?”

太子遫搖頭道:“回父王,齊國未曾有使者前來,而且成陵君傳訊,他已經在濟陽與齊軍激戰一日,數次打退齊軍的進攻,並打算死守濟陽,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魏王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好好好,好在濟陽還沒有丟。”

“太子,告訴成陵君,若是濟陽也丟了,那麼成陵君他就不用回大梁了。”

太子遫心中一突,恭謹道:“是父王。”

太子離去後,魏王想田需問道:“相國,如今齊國先鋒已道濟陽,卻沒有使者過來,怎麼辦。”

田需道:“大王,既然成陵君已經在濟陽擋住了齊軍,那我們就等待數日即可,楚國的援軍很快就會到達,到時讓齊楚兩國交戰,到了現在這一步,誰贏了咱們就投靠誰,若是兩敗俱傷,那就再好不過了。”

“好,依相國之言,派人請楚軍加快速度,讓楚國去和齊國打一場。”

·······

“什麼?成陵君在濮水慘敗!”

“齊軍推進速度極快,正在向大梁進發!”

“齊軍先鋒已到濟陽!離大梁只有一日路程?”

“······”

唐昧得到魏國的消息,頓時一臉的難以置信。

離開陳地時,魏國與齊軍還在對持,與韓軍會合時,他們還沒有開打。

這才走了六七天,不僅齊魏兩軍的決戰打完了,而且齊軍就快到魏都大梁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唐昧身側的韓軍主將公叔詫異道:“唐將軍,在下可是記得,上一次齊國接受燕太子平的邀請,哪怕燕國百姓簞食壺酒迎接齊軍,齊國軍隊打到薊城都花了一個月,難道這次魏國也發生了簞食壺酒的事情?”

唐昧一幅深以爲然的表情,實在太令人意外了。

齊軍的戰鬥力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

出現這種情況,只說明一件事,那就是魏國壓根就沒有抵抗,直接降了。

“公叔,如今魏王傳訊說濟陽被圍攻,請我們不必繼續去濮水西岸,而是改道去救援濟陽城。”

公叔嘆氣道:“既然魏王有請,那就去濟陽吧。”

唐昧傳令道:“傳我將令,大軍改道,向濟陽出發。”

濟陽城下。

高唐大夫駐營後,立即去打探聲子與田協的消息。

當天傍晚,聲子傳來消息。

聲子在煮棗受阻,正準備指揮三萬齊軍明日正式攻城。

至於爲什麼今日沒有攻城。

那是因爲昨日小挫一陣,而後夜間遭到偷營,今日雖有援軍到來,但是人心惶惶,士氣全失,只能再休整一日,決定明日一戰而下煮棗。

第二天中午,高唐大夫終於得到了田協的消息。

得到消息後,高唐大夫恨不得一刀劈了田協。

田協所率的兩萬大軍,在路上耽擱了,現在距離濟陽還有兩天多的路程。

至於耽擱的原因,是在魏國城池那裡受阻了。

與聲子不一樣的是,田協不是被受阻,而是主動受阻。

田協所部攻破成陽後,大肆燒殺擄掠一日,才離開成陽。

接着忍了兩座城池,在第四座城池時,再次把那座小城裡裡外外洗劫了一遍,於是大軍就此耽擱。

第三天。

望眼欲穿的高唐大夫沒有等來任何援軍,聲子依舊被阻煮棗,田協還在路上。

倒是自己手下那些掉隊的軍隊陸陸續續跟了上來,手中重新集聚了一萬三千人。

但是,對面的濟陽城增加的兵力更加多,濮水之戰的潰兵,陸續逃到濟陽,有的進入了濟陽城,有的繼續向大梁而去。

這些全都是成陵君從大梁帶去濮水的精兵。

如今濟陽城的總兵力已經比城外的高唐大夫還多了。

原本就對攻城有疑慮的田義,現在更不打算攻城了。

第四天。

高唐大夫從早上等到中午,又從中午等到下午。

終於有大軍過來了。

不過不是從東面而來的齊軍,而是南面來的楚韓聯軍。

“······”高唐大夫得到消息後,滿臉鐵青,然後嘴角里迸出命令:“傳令,加強戒備,入夜後,我們連夜撤往煮棗。”

“另着人快馬傳訊將軍,就說楚國援軍已到,請將軍做好準備。”

“傳訊給田協,告訴他楚國援軍已到的消息。”

接着拿出一張帛布,向外大聲道:“拿筆墨來,我要向大王上書,彈劾將軍田協貽誤軍機之罪。”

楚軍。

唐昧帶着大軍趕到濟陽的時候,見到的就是魏軍正在與齊軍冷戰。

一個不出城,另一個不出軍營。

再看濟陽城下,乾乾淨淨,沒有任何交戰的痕跡。

當下心中又驚又疑。

難道是齊國發生了以外?

還是魏國已經叛變了?

紮下軍營後,唐昧傳令道:“請濟陽城主將與韓軍主將來見我。”

成陵君與公叔到來後。

唐昧冷笑問道:“成陵君,不知你們與齊軍這是怎麼回事?”

公叔也是一臉不善。

先前魏王向楚韓聯軍告急,說濟陽遭到圍攻,結果到了濟陽,魏國與齊國根本沒有打起來。

若是成陵君沒有親來楚營,唐昧已經打算向後撤了。

成陵君開口解釋道:“將軍不必多疑,齊軍本來是要攻城的,但是因爲現在到濟陽的只是其齊國偏師,齊國主力未至,實力不足,所以還沒有開始攻城。”

“齊國主力未至?”

唐昧與公叔對視一眼,都是滿腹疑惑,齊軍偏師都已經到了濟陽數日,而齊軍主力還沒有到?

那齊軍主力在哪?

成陵君再次解釋道:“將軍有所不知,齊軍主力就在濟陽東面不遠的煮棗,在煮棗受挫後,這幾日一直在進攻煮棗城,只是一直沒有攻下來罷了。”

感謝書友劍蕩煙雲的打賞!

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