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

“大王,你怎麼樣了?”李秋緊張的問道。

楚王一旦有事,倒黴都是他們這些伺候人,由不得他們不緊張。

“無妨,傳太醫。”

熊槐在衆人的攙扶下,來到魏美人的牀上躺下,聞着牀上滿是魏美人的味道,再次想起魏美人,問:“魏美人可曾找到。”

“···”前後只有幾個呼吸時間,楚宮不小,也不知道魏美人在哪裡,怎麼會這麼快。

當然這話李秋不會說,只是點頭道:“大王,臣再派人去請魏美人。”

“嗯,去吧。”熊槐點點頭,知道是自己心急了。

沒過多久,外面傳來一陣的急促的腳步聲,在宮殿外停住。

李秋微微轉頭,就看見是自己剛剛派去找魏美人的宦官,只有他一個人在回來,在門口焦急的使眼色,而不見魏美人的身影。

趁着楚王閉目養神的機會,李秋來到門口。

“怎麼回事,魏美人呢?大王急着要見她呢。”

“回司宮,小臣已經找到魏美人了,但是魏美人聽說大王召見後,無論小臣如何說,就是不願意回來見大王。”

“什麼!”李秋先大吃一驚,隨後反應過來,此時魏美人不願意回來也情有可原,畢竟大白天的,她現在的樣子可不方便見楚王。

此時楚王還在生病中,要是魏美人的樣子嚇壞楚王,那就不太好了。

但問題關鍵不是她方不方便,而是楚王急着要見她。

“怎麼回事?魏美人回來了嗎?”

熊槐聽到外面有動靜,急忙詢問。

李秋走回牀邊,只得如實答道:“回大王,魏美人已經找到,只是她不願意回來見大王。”

熊槐聞言一怔,隨即明悟,魏美人不願意見他的原因,這是自慚形穢。一個連深夜獨自呆在自己宮殿中也要帶上絲巾遮住臉的人,如何能輕易走出自己心中的陰影。

想起昨晚魏美人得知自己站在她身後的第一反應,不是激動,不是欣喜,不是怨恨,不是抱怨,而是吹燈。

這···

的確是強人所難。

“既然魏美人不願意回來,那就算了。”

聽到楚王鬆口,不再要求召見魏美人,李秋頓時鬆了一口氣。

“寡人見此處太過孤寂,着人前來伺候魏美人。”熊槐頓了頓再次開口道。

昨夜剛到這座宮殿的時候,宮殿的冷清和孤寂,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再想起魏美人獨自一人生活在這麼大的宮殿裡,連一個伺候的人都沒有,心中久久難安。

“唯。”李秋應道,而後詢問:“大王,不知以何種規格安排魏美人?”

戰國時期諸侯的後宮大多采用周朝的制度,立一後三夫人九美人,後面還有不少其他等級的待遇。

“恢復魏美人原來的待遇。”熊槐想了想道。

“唯。”

不久,楚國的太醫來到宮殿,爲熊槐診治一番後,確認爲病症,開了一個方子,離開爲楚王準備湯藥。

一連兩日,因感冒緣故,熊槐都沒有上朝,完全一心一意的養病。這不是懶散和墮落,而是熊槐心中有陰影,擔心太醫治不好他的病,那就玩大發了。

事實證明楚國太醫的醫術還是可以的,第三天,熊槐就感到感冒盡去,身體大好,完全沒有後世所說的那種發燒感冒就會死人的狀況。

其實我國古代中醫興起的時間極早,最早還要數炎帝神農氏,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流傳極廣,不僅是穀物還有藥物。

而《神農本草經》以及《黃帝內經》這兩本醫學典籍,都是依託於神農黃帝,形成的時間極早,整理成書於漢代。

戰國時代,乃至秦漢時代,真正致命的是傷寒,而不是感冒。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還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東漢末年時期的張仲景,就是專門研究傷寒的神醫,最後憑藉《傷寒雜病論》一書,證道成聖,被尊爲醫聖。

第三天,熊槐徹底病好後,第一時間召見了屈原。

自從三天前熊槐吩咐屈原去了解情況後,屈原就陷入亢奮狀態,認爲楚王重新改變了注意,回心轉意,開始與他重歸於好。

爲此,屈原全心全力調查熊槐吩咐的事情,做到隨時瞭解事情的動態。

今日,楚王病癒後,第一個召見他,令他十分激動。

“事情調查的如何?”熊槐一見屈原進來,立即詢問。

“大王,臣這兩日已經調查清楚了。”屈原皺着眉道。

一想到手中竹簡的內容,屈原內心十分沉重。

“賢卿說說吧。”熊槐面無表情道。

“唯。”屈原並沒有打開竹簡,嘆了口氣,道:“大王,據臣調查,昨天大將軍屈匄出發之時,帶領兩千多人前往前線會合柱國景翠的楚國主力。”

“這兩千人中,有兩百人是大將軍屈匄的親兵,其餘一千八百多人中,有三百多人是楚國貴族,其餘的人都是貴族帶領的家將。”

“三百多貴族中,有一百多人有職位在身,大部分都是封君領地中掛名的官職,還有小部分是大王的掛名臣子,剩下的那些人都是白身,是各大家族的歷練子弟。”

“而且大將軍昨日行軍過程中,還有不少封君帶兵加入進去。從郢都到前線,陸陸續續大大小小有十餘個封君,看情況這些封君會有不少人,打算加入大將軍的軍隊。”

“淮泗地區的封君,由於地處偏遠的緣故,還沒有消息傳來,而郢都以南的封君,已經有不少人動身了,打算追趕大將軍的軍隊。”

聽着屈原的介紹,熊槐想了想,貌似前任當了十幾年的楚王,也沒有弄清楚楚國到底有多少封君。

至於貴族,實在是太多,恐怕屈原也弄不清楚國究竟有多少貴族。

楚國的等級制度,最上是楚王,其次是卿,再次是封君,接下來的大夫級別,都屬於貴族,他們爵位是可以世襲的

而從前任的記憶裡得知,楚國的封君的封地也是可以世襲的,在封地內享有所有的大權,包括行政財政軍事司法在內的權力。

封君對楚國的義務,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供奉錢糧,另一個是國家有事,需要出兵幫助楚國進行戰爭。

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八百章 退意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