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

從金君這裡得到肯定答覆,熊槐頓時鬆了口氣。

雖然在這個時代,食言欺騙背叛,就如同呼吸吃飯一樣隨便簡單,但是熊槐自負,只要金君腦子沒壞,只要他不打算叛國,那麼肯定就不會在這件事上欺騙自己這個楚王。

搞定金君之後,熊槐向昭魚問道:“司空,不知所有的鐵匠全部打造鐵劍,每年可以提供多少精品鐵劍。”

昭魚仔細思考了片刻,回答道:“回大王,當前我楚國的兵器,大都以青銅兵器爲主,鐵劍的鑄造數量很低,校尉以及將軍使用的鐵劍,每年大約在不到五十把。”

“但是如果下令,命令能夠打造出上好鐵劍的人暫停農具的打造,令這些鐵匠全力打造鐵劍,並且將全國的鐵匠全部徵調用來鑄劍,按照微臣的估計,大約每年能生產出四五百把上好的鐵劍。”

熊槐一驚,沒想到精品鐵劍的產量這麼低。

當然這也是沒有徵召封君領地內鐵匠的緣故。

想到這,熊槐向金君問道:“不知賢卿每年能提供多少上好的鐵劍。”

金君拱手道:“回大王,微臣領地內大多數的工匠都是鐵匠,並且領地內的鐵匠,基本上都是以打造農具和普通鐵劍爲主,能打造精品的鐵劍的資深工匠,不過才區區十餘人,每年大約能提供五六十把精品鐵劍。”

“···”

難怪剛剛昭魚竟然接連勸誡了三次,看來除了很費人力物力以外,還有產量太低的緣故。

雖然鐵匠也會源源不斷的培養出來,但是這依然需要時間,短時間內將三千近衛軍全部裝備上鐵劍,哪怕能大量練出好鐵,恐怕也實現不了。

想到這,熊槐培養鐵匠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已齒想了想道:“大王,雖然我們楚國的宛城,是天下聞名的冶鐵重地,但是能和宛城相提並論的地方,還有齊國的臨淄和趙國的邯鄲,尤其是韓國的棠溪,出產的鐵劍更是聞名天下。”

“大王若是全部要想將親衛軍全部裝備上鐵劍,何不向韓國借一部分鐵匠?”

至於想其他國家求購鐵劍的想法,大家都沒有提,一則這年頭的優秀鐵匠,大部分都是各國直接控制的匠人,民間的鐵匠大都以打造工具居多,所以購買鐵劍的事情,其他各國不會賣,楚國也沒地方去買。二則上好的鐵劍全都以金結算,少則十幾金,多則上百金,這麼多的鐵劍,楚國根本買不起,還是自己打造實在一些,工匠不用付出工錢,材料也是自己提供,只需要花費人力物力即可。

已齒向韓國借鐵匠的建議。頓時令熊槐眼前一亮,已齒的話算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鐵匠自己培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其他各國還有爲數不少的鐵匠,自己完全可以去向各國借人。

三晉在晉國還沒有滅亡的時候,趙簡子時代的晉國,就已經能鑄造出鐵鼎,兩百年後的現在,三晉在冶鐵業上,比起楚國來,絲毫不差,甚至還要超出一線。

尤其是即將要送女兒和兒子來楚國的韓國,最出名的特產,就是強弩和利劍(青銅劍以及鐵劍),而韓國的軍隊,名氣最大的就是材士強弩和鐵軍(使用鐵製裝備的軍隊)。

當然韓國的鐵質裝備比較好,除了韓國的鑄造水平比起其他國家略高外外,更重要是韓國的宜陽,擁有一個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鐵礦:宜陽鐵礦,因此韓國的軍備數量以及質量,全都令各國眼饞。

也正是因爲這些緣故,韓國在裝備器械上,要比其他各國要精良一些,故而韓國雖然弱小,說起進攻可能略有不足,但是防守城池時,裝備多而且精良的優勢就能發揮出來,能夠迅速武裝一大批人,城池難以攻破,無論哪個國家要想咬上一口,總得崩掉滿口牙。

昔日魏武卒攻破了秦國西河、楚國大梁、趙國邯鄲,結果在韓國五戰全都失利的情況下,依然在新鄭碰得頭破血流(不僅是魏國,秦國和楚國同樣也碰到了這個問題,在攻打韓國的時候,被打擊的信心全失)。

想到這,熊槐道:“不錯,寡人的確可以向韓國借人。”

至於借人的是由,熊槐想起後世的文成公主,於是笑着對昭魚道:“司空,寡人聽說韓王之女,溫文爾雅,賢良淑德,天姿國色,寡人仰慕久矣。”

“故,寡人準備送出重禮給韓王,另外韓國的好弩以及好劍,寡人也很喜歡,希望韓王在送公主來楚時,也能贈送一些工匠給寡人。” шшш● Tтká n● C〇

昭魚會意道:“臣這就派人向令尹說明。”

熊槐點了點頭,本想再次提高鐵匠的地位,或者弄個鐵匠等級制度什麼的,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現在還不是時候。

不僅僅是其他人不願意看到出現鐵匠會脫離國家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鐵匠現在還無法爲自己撐起一片天。

隨後,熊槐在參觀鑄劍過程中,一時即喜即憂,還有一些淡淡的失望。

自己僅有的知識就是高爐和鼓風鍊鐵,但是看到鑄劍坊裡面的高爐和鼓風囊後,熊槐很自覺得閉上了嘴巴。

在青銅業已經很成熟的現在,高爐和鼓風這兩個技能,早就被人點出來了,只是鍊銅所用的高爐,雖然能融化銅錫,但是未必能輕易融化鐵,鑄鐵費時費力,還未必能得到優質的鐵料。

雖然這種情況說明高爐鍊鐵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無需從零開始摸索,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鍊鐵也同樣無法短時間內出現飛躍式發展,只能不斷的改進鍊鐵的爐子。

面對這種情況,楚國的辦法有三個,一個是自己繼續摸索鍊鐵爐,一個是向韓越兩國尋找高質量的鍊鐵爐,最後,向齊國尋找煉金術士的幫助。

雖然後兩者所擁有的鍊鐵爐,和楚國的鍊鐵爐相比,未必先進到哪去,但是總也借鑑意義不是。

從鑄劍坊出來,熊槐還沒有鬆了一口氣,接着又得到一個消息,廷理莊嚴在自己的辦公地留書謝罪自殺了。

即潘君和安陵君之後,又死了一個重臣。感謝書友同心節、書友20170502132247906、煮魚很好吃的打賞!

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