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

楚宮之外一次性死亡兩個封君的消息,並沒有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連日來的緊張氣氛頓時隨着潘君和安陵君的死亡,頓時輕鬆了不少。

無論襄成君死亡的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現在有潘君以及安陵君爲其陪葬,襄成君應該都能瞑目了。

州侯等人得到從楚宮傳來的消息後,全都鬆了一口氣。

“剛剛從楚宮傳出的消息,大王已經將襄成君之死,定爲一場惡性打架鬥毆事件,潘君世子與安陵君世子在打鬥中誤殺襄成君,導致這一系列事情的發生,現在此事隨着潘君和安陵君之死,到此結束了。”

“至於太子,大王以無儀失措的罪名,將太子禁足一月,下令太子靜思己過,並且命令貴族官員在這一月之內,不得探望太子。”

葉侯等人聞言大鬆一口氣。

這個懲罰比預想中的還要輕一些,表明太子在大王心中,並沒有失寵。

州侯說着,看了看衆人,渾身輕鬆的笑道:“另外,還有一個消息,大王此次與三晉的會盟中,加強了與韓國的盟約,兩國互換人質,公子子蘭將在一月後,前往韓國充當質子。”

“此言當真!”濮君大喜過望。

王后有兩子,若是大王不喜太子,產生了換太子的念頭,對他們而言,那就是大大的不妙。

他們都是在郢都的邊緣化貴族,這種貴族在郢都有一大把,若是太子橫被廢,那麼他們這些投靠太子的人,十有八九將會積累邊緣化。

如果公子子蘭離開楚國,那麼太子短時間內將會地位穩固,他們這些投靠太子的人,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憂慮的。

州侯點頭道:“此事千真萬確,王后已經在爲公子準備行禮了。”

與州侯等人只想保住太子,不讓楚王對太子失望不同。

對於金君這些擁有封地的封君而言,無論誰當太子或者誰當楚王,只要不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就無所謂。

得到潘君和安陵君自殺的消息後,金君雖然有些失望但是也並不打算就此罷休,從各地來到郢都的九個封君立即齊聚一堂。

他們有的參加了去年的大戰,有的因爲封地不在江漢,沒有接到楚王的徵召,沒有參加去年的大戰。

但是衆人的共同點就是,都被陳地的謠言和令尹景鯉坑了,只是損失的大小罷了。

他們這次來郢都,只是想借題發揮,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向楚王表達不滿的,是來找景鯉的麻煩的。

“大王的動作好快,回到郢都不到半天,就將此事定性,輕易將太子從這件事中撇清。”

金君嘆氣道。

既然大王已經處罰了太子,那麼他們再想用太子位突破口,那就是在動搖國本,明目張膽的與楚王作對了。

陰君道:“我等的目標本來就不是太子,現在既然太子已經脫身,那麼我們撇開太子就是了。”

“不錯,我們幾個來郢都可不是來跟大王表決心的。若是真的要表決心,我等在封地寫一封奏疏即可,何必舟車勞頓,在郢都和封地之間來回跑呢。”忻君亦道。

詹陽君點頭道:“那就不用扯太子的大旗了,明日上朝,直接用襄成君的事情,一同彈劾景鯉,以報昔日之仇。”

“好,共同進退,一定要扳倒景鯉。”

······

楚宮。

熊槐看着案上的書簡,默然無言,自己剛剛回到楚宮,封君的上書就到了郢都,頓時心情都有些不太好了。

這些書簡全都是江漢之間,距離郢都最近的七個封君,上書詢問襄成君事情始末的。

不是一個接一個上書,而是七個封君的書簡同時到達郢都。

這七個封君的封地,距離郢都遠近各不同,但是同時到達郢都,這就是在向楚王示威。

熊槐很清楚,襄成君的事情,給各地封君一個聯合的藉口。

各地的封君,散佈在楚國的各地,平常時間,處於種種顧慮,封君之間的聯繫並不頻繁,尤其是距離較遠的兩個封君,根本就談不上聯繫可言,這樣一來封君們的默契是極爲有限的。

現在襄成君滅門案一爆發,封君間如同心有靈犀,全都採取了同一種方式,來向楚王施加壓力。

熊槐看着書簡對下方的景鯉笑道:“令尹,這些封君的上書,倒是巧合的很那。”

景鯉應道:“大王,這次選擇聯合上書的封君,都是江漢之間的封君,大家這都是在對去年大王親征秦國表達不滿。”

熊槐點點頭。

去年對秦國的一戰,自己徵召了江漢之間的所有封君,雖然這些封君當時大都親自帶着領地內的軍隊前來支援了。

但是他們的內心肯定都是不願的。

只是因爲楚王都親自上陣了,自己依舊在領地內不動彈,這就說不去了。

除了膽子肥大的哪陵君和秋君,其他人全都害怕遭到楚王事後的清算。

所以他們纔不情不願的帶兵去丹水支援了。

即便如此,除了鄂君是提前到達的,黨君和喜君趕上了大戰的尾聲,其餘的封君,包括羕陵君在內,全都沒有與秦國發生戰鬥。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楚王親征,如果不是楚王直接派出使者要求各地的封君出兵支援,那麼,毫無疑問,各地封君肯定會拖拖拉拉,糾結許久,然後派出一些農夫應付了事。

之前,這些封君接到郢都令尹和司馬的調令,基本上都是這麼幹的。

對於封君來說,打戰基本上都是賠本買賣。

徵召農夫,難道不要錢糧嗎?

就算農夫自己攜帶糧食,但是一個農夫自己能拿多少,最多也就是十幾天的口糧罷了,後面那些時間,依舊需要封君自己提供糧食。

這還不算,楚王打戰,本身就要封君進貢部分糧食的。

如果打贏了那還好,多多少少還能撈到一些好處,若是打輸了,那就是血本無歸。

更關鍵的是,陣亡的每一個農夫,都是封君自己的損失。一個農夫從出生到可以被徵召,那就需要十五年時間,若是死的多了,一個領地十幾年內都難以恢復元氣。

去年那一戰,若不是熊槐事後免除了封君們一年的進貢,恐怕這一次江漢的這些封君就不是一同上書這麼簡單了,而是一同趕來郢都抗議了。

令熊槐頭痛的問題,不是如何回覆這些封君,而是封君們想要表達的內容。

一旦王室太過分了,封君們也會聯合起來的。

這次只是聯合上書,那麼下次呢?

熊槐心中有些不安。感謝書友hengly的打賞!

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