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

太子橫聞言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南後聞言大爲欣喜:“上大夫不愧是大賢,賜上大夫黃金百金。”

上官大夫喜道:“謝王后。”

“······”熊槐聞言:“原來寡人的靜字有這麼深遠的含義,有上官大夫的解說,寡人也放心不少。”

只是後宮和外臣結交的事情,讓熊槐生出一股警惕之心。

南後與上官大夫結交,之前還有鄭袖和靳尚結交,雙方相互引以爲援,這讓熊槐很不爽。

雖然現在還沒有後宮干政這一說,但是這種情況也不能不預防。

可若是責罰王后與與太子,這會引起羣臣反彈。

但是無故貶斥上官大夫,不僅會讓南後和太子驚疑不定,而且自己賞罰不明,也會有損楚王的聲譽。

想到這,熊槐對李秋吩咐道:“傳令給令尹,去齊宋兩國求賢之事,乃是我楚國的大事,太子乃是一國之本,不可不慎重。因此我楚國需派出一位重臣,才能顯示我楚國的誠意,上官大夫德才兼備,依寡人之見,那就上官大夫吧。”

爲國選賢,這是一件十分榮譽的事情,並且還是爲太子聘請老師,這既是大王的信任又是對太子的示好,還能賣人情給太子之師。

加上楚王確認額兩位人選,都是名動天下的大賢,尤其是莊子,這可是先王威王就準備託付國政的大賢,於是上官大夫高興中夾着憂慮的同意了。

搞定太子的事情後,熊槐召見了屈原。

屈原到來後,熊槐鄭重將手中的一枚金印直接放入屈原手上,而後盯着屈原的眼睛道:“賢卿,這枚金印乃是寡人特意定製的襄陽城守印,有了這塊令牌,襄陽城內所有的內政事務,卿都可自行決定,除非寡人親自下令,否則,哪怕是令尹下令,卿都可無需聽令。”

“襄陽城的築城的壯丁,寡人已經爲卿準備好,一共五萬壯丁,三萬國人,兩萬庶人。另,寡人已經在北津戍哪裡準備了三十萬石糧食,卿可直接調用。接下來的事情,寡人就全託付於賢卿了,不知賢卿是否準備好?”

屈原接過金印,拜道:“臣萬死不辭!”

熊槐點點頭,道:“屈原獻麪粉有功,寡人甚是歡喜,特擢屈原爲襄陽守,全權負責襄陽築城一事。”

“臣領命。”屈原拜了三拜,而後拿着金印,徑直出宮而去。

屈原此去襄陽,築城只是次要目的,主要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變相廢除國野之別,另一個就是廣開阡陌,進行分田,承認土地私有,最終的目的,就是對封君貴族的私有土地進行徵稅,以及吸引那些逃亡的人從新融入楚國的大家庭。

如果不這麼做,一直讓楚國那些貴族封君的私人土地遊離在楚王勢力之外,佔據大量的人力,楚國的整體實力,十亭只能發揮出七亭,也或許只有五亭,熊槐可不知道那些貴族究竟有多少私屬。

還有一個更麻煩的事情,那就楚國土地太大,天知道有多少人往山裡河谷一躲,從此就過上了隱士生活,隱士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都不會交稅以及服徭役。

對於這兩種情況,簡直不能忍。

熊槐嘆了口氣,楚國封君貴族的實力還是太過於強大,否則變法之事哪裡需要先將屈原貶斥,然後再行擢升這麼麻煩。

不過,如果不這麼做,直接讓屈原以三閭大夫的身份,改爲襄陽守,以楚國羣臣的實力,不要說變法,恐怕就連襄陽城都築不起來。

楚王擢升屈原爲襄陽守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郢都。

當天夜裡。

州侯府上。

州侯拿着手中的包子,對潘君安陵君道:“潘君,安陵君,不知本侯府上的包子比之大王宮中的包子如何。”

州侯乃是楚宣王時的重臣,封侯,無封地,一直居住在郢都。

潘君細細的品嚐一口,笑道:“州侯府上廚子絲毫不遜色與大王宮中的廚子,這包子和昨日宮中相比,不遜分毫。”

潘君和襄成君一樣,祖上曾有封地,但是後來楚國勢力南退,封地被三晉攻取,同樣居住在郢都。

安陵君點頭道:“潘君所言正是。”

安陵君同樣是楚宣王時期的封君,但是因爲初代安陵君,乃是一等一的美男子,以色侍奉宣王,故只有封號而沒有封地。

州侯聞言長嘆一口氣。

安陵君疑惑問道:“州侯何故嘆氣,吃着這樣的美味,難道還有什麼不滿足嗎?”

潘君同樣看着州侯。

州侯道:“本侯吃着天下少有的美味,懷抱天下少有的美人,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只是,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本侯之所以嘆氣,是因爲擔心我的兒子將來不僅吃不上包子,恐怕連烤肉都吃不上。”

“這···”安陵君和潘君面面相覷,快快樂樂的,怎麼突然說起這麼沉重的話題。

州侯自顧自道:“今日大王重新任命屈原擔任襄陽守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吧。”

想到屈原,安陵君和潘君面色沉重的點點頭。

屈原搞出來的二世而絕祿,令許多貴族都很被動和激動。

州侯和安陵君到現在正好是第二世,而潘君祖上濮水的封地,已經被魏國佔領快百年,淪落郢都都快有五世了。

州侯道:“自從上次羣臣因爲麪粉的事情驅逐屈原,到今天,時間不足兩個月,屈原就被重新起復,可見大王甚是喜愛屈原啊!”

安陵君嘆道:“州侯是在擔心大王還不死心,依舊想着變法,想要拒絕給我們發放俸祿!”

潘君遲疑道:“如今大王絲毫沒有變法的傾向,州侯是否多慮了!”

州侯搖頭道:“主持變法的屈原,一直都受到大王的寵信,支持變法的唐昧,一直手握廣陵的軍權,反對變法的令尹景鯉,一直被大王冷遇,而大王這一年來,先後提拔了陳軫公孫衍和已齒三人。”

“這三人在楚國可是毫無根基,只能效忠於大王。而今日令尹提出爲太子建立羽翼,結果大王卻要從國外聘請大賢,每一個外來者的到來,都會增強大王的實力,而削弱我們的力量,面對這種情況,本侯怎能夠不但心呢!”

“更何況,現在大王缺錢缺的厲害。”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