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

熊槐笑道:“好,雖然越燕兩國之君不來,但是隻要三晉答應前來就足以。”

公孫衍應道:“大王英明,越國偏遠,除了能對抗齊國,就難以提供助力,燕國即將即位的燕王職,和秦國之間不清不楚,同樣難以依靠,大王意欲維護霸業,只需拉攏魏韓兩國即可。”

熊槐聞言笑而不語。

公孫衍果然還是對秦國耿耿於懷,拉攏魏韓,這就是針對秦國,拉攏魏越,這是針對齊國。

不過若是想要爭霸天下,公孫衍的策略也沒有錯,只是可惜了···

熊槐想到這,突然面色肅然道:“賢卿,不知依你之見,我楚國之兵如何?”

公孫衍一怔,隨後歌功頌德道:“回大王,楚國自大王極爲以來,東敗齊北破魏西勝秦,楚國之兵天下無敵,臣爲大王賀。”

見公孫衍迴避了自己的問題,熊槐笑道:“寡人知道賢卿曾統帥秦魏韓三國之兵作戰,不知卿以爲,此三國之兵如何?”

公孫衍見楚王再次詢問,知道不能再回避,便道:“大王,韓國土地狹小,並且地處四戰之地,被楚魏秦三個強國包圍,沒有向外發展的餘地,故而韓國的軍隊,更加擅長守城,韓國弓弩之強,列爲天下之冠,據城而守,哪怕魏武之強,依舊望城而嘆。”

“至於秦國之兵,依據秦國之法,秦人只有戰爭纔有出路,故而秦人樂於作戰且如狼似虎人人爭先,但若是一萬秦兵正面對陣一萬魏武卒,則魏武卒必勝。”

說到這,公孫衍一嘆道:“但是武卒難得,現在魏國只剩下不到i一萬魏武卒,魏國和秦國正面作戰,往往以戰敗告終。”

熊槐鄭重問道:“賢卿可知魏武卒的訓練之法。”

公孫衍點點頭,暗自猜疑,難道楚王打算恢復吳起在楚國練兵之法?

停頓了一下,答道:“回大王,臣在魏國多年爲將,對武卒之法,知之甚詳。”

“吳起練兵之法,首先在於挑選強兵,而後聘請天下聞名的勇士,對武卒進行訓練,近戰教之以劍技,中則教之以戈戟,遠則教之以弓箭。”

“但是士卒僅僅只是學會這些,依然還有所不足,還需要教之以戰陣之法。五人成伍設伍長,兩伍爲什設什長,五什爲屯設屯長,二屯爲百設百將,五百人設五百主,一千人設二五百主。”

“小陣,則五人成陣,大陣則有千人陣萬人陣。戰技、戰陣之法,非三年不能成功。但是戰陣練成,武卒依舊還有所欠缺,還需教之以軍規,大戰之際,無人後退無人爭先,將之所麾,莫不從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則武卒練成。”

“故而魏武之強,天下莫擋,昔日秦魏大戰,吳起僅憑五萬武卒,就能大破五十萬秦軍,並非僥倖。”

熊槐嚥了咽口水,一時間想入非非,但是數萬武卒實在是太費錢糧,昔日吳起在楚國時楚國就養不起,現在太府被自己揮霍一空的楚國,更加養不起。

飯要一口一口吃,練兵也得慢慢來。

熊槐長嘆道:“寡人久慕吳起威名,欲在楚國重練武卒,不知賢卿可否助寡人一臂之力!”

公孫衍瞭然,拜道:“敢不受命,願爲大王驅馳。”

於此同時,鄂君安排商人前往各國收購麥米後,自己一路快趕,終於趕到燕國都城薊城。

聽說明日就是公子職正式即位爲燕王的時間後,鄂君洗漱一番後,立即趕往公子安的府邸。

得知鄂君前來拜會,眉清目秀儀表堂堂的公子安立即親自在大門外相迎。

鄂君見公子安相迎,還沒有說話,就見公子安快步走出,拉着鄂君的手就往府中走去,一邊走一邊笑着責備道:“鄂君前來薊城,怎麼也不提前知會一聲,否則我必定會出城十里相迎。”

鄂君笑道:“怎敢勞煩公子相迎,我遠遠的在燕國之外,就聽說燕王賢明,還沒有即位就到處安撫燕國經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和貴族,並且四處拜訪燕國的賢人,並且爲自己尋找了一位老師。”

“昔我先王莊王曾言:能夠自己選擇老師的國君,大概能一統天下吧。如今燕王還未即位,就替自己找了一位老師,還爲其修建宮殿,大概燕王就是能一統天下的人吧。”

說着有心,聽者有意。

這話要是被齊趙兩國聽到,肯定會對燕國造成極爲惡劣的影響。

公子安聞言心一驚手一抖,搖頭四顧,見自己已經拉着鄂君走進府中,才鬆了一口氣。

於是笑罵道:“鄂啓你這是想離間我與燕王的關係嗎?若是這一句話從我的府中傳出去,傳到燕王的耳中,燕王豈能輕饒我。”

鄂君反駁道:“一年不見,公子誤會我也誤會的太深了。你我相交多年,我鄂啓是什麼樣的人,其他人不知道,難道公子你也不知道嗎?”

“這次我從趙國星夜趕到燕國,趕在燕王正式即位之前就到達薊城,就是專門向你送禮來了。”

“送禮?”公子安露出驚喜之色,兩人走到正廳,分賓主坐下後,公子安問道:“你鄂啓除了有錢之外,還有什麼,難不成這次你是特意送錢來了!”

鄂君得意洋洋道:“不僅是送錢,而且還能讓公子你能在燕國裂土封君。”

公子安大驚,滿臉不信道:“鄂啓你又在欺騙我,我燕國不比楚國,封君之事何其困難,此事不可能。”

鄂君笑道:“如果你能在明天送一份重禮向燕王祝賀呢?”

公子安搖頭道:“燕王歸國後,夷滅了數家投靠齊國的大臣,收聚財物後,自己分毫不取,全都用來慰問國人,燕王不是貪戀財物的人。明天,我若是送上一份重禮給燕王,只不過是讓燕王更加親近我罷了,封君之事斷無可能。”

鄂君繼續笑道:“若是公子能獲得秦國的支持呢?”

公子安遲疑了好一會兒,才道:“即便獲得秦國的支持,恐怕也不成,燕王本身就和秦國有聯繫。”

鄂君哈哈笑道:“若是再獲得我楚國的支持呢!”

公子安驚喜交加,目光熾熱,拜道:“請賜教!只要不是讓我出賣燕國,我願意聽從楚王的吩咐。”

鄂君呵呵一笑,眯着眼睛道:“我這次趕到燕國,除了參加燕王的即位大典外,還有一個目的···”

當日,鄂君與公子一直密談至深夜,最後抵足而眠。

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八章 今時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