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

郢都城內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街道兩邊勾欄瓦肆,販夫走卒,彈奏吆喝,不絕於耳,大街上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人流,好一派熱鬧氣象。

第一次見到外面的世界,熊槐大爲好奇,原來楚國的郢都這麼繁榮。

“愛卿,你曾經去過齊國的臨淄,臨淄號稱天下第一大城,不知比郢都如何。是否真如書中所說的那般,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大王,確實如此,齊國臨淄自獻公建城以來,已近八百年曆史,時間久遠,繁華異常。”

“那麼我們楚國的郢都和齊國的臨淄相比,如何?”熊槐問道。

臨淄的盛況令熊槐十分嚮往,只可惜那是人家齊國的都城,他身爲楚王,要想到臨淄去,除非證道成帝,否則很難想象。

屈原頭顱微微揚起,神采奕奕,驕傲的道:“我們楚國現在的郢都雖然歷史沒有臨淄的長,但是郢都的繁榮,絲毫不比臨淄差。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號爲朝衣鮮暮衣弊。”

後面這句話的意思是:車輪撞擊着車輪,人與人的肩膀互相摩擦,街道縱橫排列,市面繁華,街上一天到晚都是如此人流不斷,你早上穿的鮮麗的衣服出去,晚上回來都給擠壞了!

聽到屈原的話,熊槐點點頭,他自己深有感觸,雖然沒有一天就可以把新衣服擠壞那麼誇張,但是人口稠密,還是很直觀的感覺到。

車輪撞擊着車輪,熊槐也注意到了,身邊不時經過的馬車,表明郢都富有的人也相當多。

路上的行人,穿着並不單一,顏色多種多樣,絲麻絹羅材質不一。

最重要的是,從路上行人的臉色看,並沒有露出菜色的人,顯然楚國郢都的人,最起碼衣食無憂,家給人足。

而後在閒逛中,熊槐發現奇怪的一幕,那就是街上有許多車馬,全都向着一個地方趕去。

好奇之下,熊槐跟着馬車之後,來到一座府邸。

那是屈府。

“愛卿,這是誰的府邸?”熊槐奇怪的問道。

看着屈府外面車輛一輛接一倆到來,賓客一位接一位進入府中,熱鬧非凡的樣子,屈原嘆了一口氣道:“大王,這是大將軍屈匄的府邸。”

熊槐在屈府之外好奇的觀看起來,短短半個時辰,就有十幾輛車到達屈匄府上,進去六十多人,出來了八十幾人。

熊槐若有所思,對屈原道:“走吧,回宮。”

自楚國重臣離開楚宮後,郢都頓時一片沸騰。

大將軍屈匄的府邸,頓時車馬如龍,人流如潮。

屈匄接下了一個重任,那就是送巴王之弟回國。

巴國已經被秦國滅了,巴國離楚國極近,而離秦國極遠。楚國對巴國攻伐,已經維持數代國君,尤其是現在的楚懷王即位以後,多次攻打巴國,奪取了巫山一片區域,設立了巫郡。只要秦國答應割巴國給楚國,那麼楚國入主巴蜀,就會成爲定局。

要是秦國不同意割讓巴蜀,以當前巴蜀那些孤立無援的秦軍,楚國憑藉那些恨秦軍入骨的巴蜀遺民,也可以在巴蜀迅速打開局面,剿滅巴國的秦國秦國軍隊,將巴國收入楚國的懷抱。

因此,這次攻略巴過的大戰,楚國上下一致認爲就是異常難行的武裝遊行,只要楚軍翻山越嶺,越過重重阻礙,就可以將巴國吞下,如果運氣好,得巴望蜀,順便將蜀國的地盤也吞下,那就更好了。

楚國的貴族,似乎已經見到一大票軍功封地來襲,就看自己有沒有機會參加這次的盛宴了。

爲此,郢都各大家族,紛紛攜重禮拜訪大將軍屈匄,請求讓他們的家族子弟,進入軍中歷練。

各大家族相互提攜,禮尚往來,楚國已經進行數百年,全都默契的心照不宣。

對於這種事,屈匄身爲屈式一族的武將代表,早已輕車熟路。

等喧囂落下。

屈匄家臣張行抱着數捆竹簡走進來,見屈匄面帶喜色,恭賀道:“君上,大喜。”

“今天一共來了多少家族。”屈匄問道。

“君上,今日以昭景屈三大家族爲首,加上其他楚國郢都的貴族,一共來了四十多家。”

“四十多家,這麼說在郢都的大家族基本上都來了!”屈匄點點頭,大家還是很熱情的,對他護送巴王之弟的行動十分看好,表示了極大的支持。

要不然,就像上次,齊楚聯軍攻打秦國的時候,整個楚國境內,送族中子弟進入軍中的歷練的家族,加起來都不到二十家。

不想今天,得到消息後,光是郢都就來了四十多家。

“君上正是如此。”張行點頭道。

“一共送來了多少貴族以及貴族子弟。”屈匄問道。

張行將手中的竹簡放下,拿着最上面的竹簡遞給屈匄道:“君上,總計一百六十七位貴族君子,其中不能繼承爵位,只是白身的有九十三位,擁有繼承權已經獲得官職的人共七十四位。而已經繼承爵位,有官職在身,請求隨軍參戰的有三十七人。”

屈匄接過張行遞過來的竹簡,自己看了起來,看完後捲起竹簡,將竹簡放在自己身邊。

張行說完,等了一會兒,再次拿出一個竹簡,交給屈匄,道:“這些貴族君子,以昭景屈三姓爲主,因爲君上的緣故,其中以屈姓子弟最多,共三十七位,昭姓景姓以及其他公族弟子加在一起一共五十八位,其他各大家族加在一起,一共七十二位。”

屈匄把竹簡看完,嘆氣道:“自從數年前大王連五國之兵攻秦不勝之後,意圖恢復吳起在楚國進行的變法,獲得左徒屈原的鼎力支持,試圖變法圖強。”

“但是吳起貪而好色刻薄寡恩,變法暴虐,引得天怒人怨,連吳起變法都失敗了,就憑他年紀輕輕不知深淺的屈原,能辦成什麼事。最後不僅自己搭了進去,還連帶我們屈式,成爲衆矢之的,差點給他屈原陪葬。”

“幸虧大王英明,迷途知返,將屈原疏遠貶斥,否則楚國還得再經歷一次大亂不可。”

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南風北吹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離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