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

此時,昭常見楚王直接將矛頭對準自己,心中不禁一寒。

他知道,不久前的那場大火,雖然楚王已經知道他在其中的作用,但是因爲他並沒有露出明顯的破綻,或許說他並沒有明顯的違法叛亂罪證,同時也是因爲楚王出於安撫羣臣貴族的需要。

所以,上次楚王不僅沒有責罰他,反而還對他多有賞賜,以安撫衆人之心。

不過,這幾日來,楚王對他明顯的疏遠,已經說明楚王內心中已經對他很不滿,只是還沒有爆發出來罷了。

或許,接下來只要他稍稍出現什麼疏漏,那麼他就將面臨楚王的雷霆之怒。

而這次國中貴族被百姓滅族的事情,不僅直接打了楚王的臉,讓楚王顏面無存。而且,貴族如出一轍的上書,也讓楚王以爲這一次又是貴族聯合起來向他施壓。

毫無疑問,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行動,直接讓楚王以爲他昭常又是這次行動的主導者。

可是,昭常他自己知道,他這次太冤了。

陰陵的事情跟他沒有半點關係,甚至他得知陰陵的事情,還是在楚王召見羣臣時,從楚王口中得知。

而貴族聯合上書的事情,他更冤了。

他之前只是邀請貴族赴宴,提前與自己交好的貴族通風,並決定將這事栽到趙國頭上。

結果,等他一覺醒來,貴族的上書已經到了郢都。

可是,就這,卻讓楚王以爲他是這件事情的背後主使者。

這···這說明楚王對他的耐心基本上已經消耗殆盡。

或許,這件事情之後,迎接他與他家族的,就是楚王的怒火。

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他以及他的家族,則將徹底淪爲楚國的邊緣人物,權勢不再,地位不存。

當此之時,他已經無路可走了。

想着,昭常心中一動,然後立即露出一臉愁苦之色,悲慼的長拜道:

“大王,臣冤枉啊,雖然臣與陰陵君反目,可是臣一向遵守國法,完全沒有暗害陰陵君之心啊。況且,陰陵地處淮水南岸,從郢都派人到陰陵,走陸路需要二十多天,走水路也需要六七天。

若是這事是臣乾的,那臣派去的人必定是走的水路。可是,現在的情況,司敗那裡傳來的消息,可比臣自己辯說清楚的多了。

據司敗回報,從陰陵君被剝奪封號開始,其後十天,因大王祭祀黑帝的緣故,郢都這邊不僅沒有貴族派人去江淮,連商人的隊伍也都很少順江東去。

大王,這無疑就表示,此事跟臣絕無半點關係。

還請大王明察!”

說完,昭常立即拜伏在地,不願起身。

此時,與昭常交好的一些大臣也全都點了點頭,他們可是知道的,昭常最初與他們商議的對策,可是與各地貴族的計劃不同,而且這件事最開始時郢都也沒有傳出半點風聲。

如是種種,全都表明這事的起點十有八九不在郢都,而在別處。

王位上。

熊槐見昭常說的有理有據,不僅讓大臣信服,而且他賣慘的行爲,更讓不少大臣同情。

見此,熊槐心中笑了笑,卻並不打算就此放過昭常。

“左尹,既然你說這事跟你沒關係,那這事究竟是誰幹的?總不可能真的是百姓突然暴動,然後將陰陵陰氏滅族吧!”

“這···”昭常聞言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雖然這是大王在逼他表達,但是他同樣也有開口的想法。

於是,他立即起身應道:“大王明鑑,臣也以爲陰陵之事絕非百姓突然暴動。陰欣身爲貴族,雖然對百姓多有苛刻,但百姓絕不會在明知大王以仁待人的情況,依然還會集體暴動,這就證明這其中一定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在推動。

否則,若是沒有外來力量的引導煽動,百姓最多隻會逃亡爲盜,而不會暴動。”

熊槐點了點頭:“左尹言之有理,雖然各地貴族全都上書說是百姓暴動,但寡人卻並不這麼想。

從陰陵返歸百姓,到百姓暴動,其中不過短短三日功夫,這時間太快了。而且,陰陵明明已經放歸百姓了,百姓也度過最困難的時候,此時此刻,百姓又有什麼暴動的理由呢?”

說到這,熊槐看着羣臣,直接給這件事定性:“所以,寡人以爲,陰陵之事背後一定有人推動,而不僅僅只是百姓暴動。現在,各地貴族將罪責全都推給已經下落不明的百姓,這簡直就是荒謬,是主次不分。

所以,寡人絕不接受這樣的結果,而陰陵陰氏滿門也不能死得這麼不明不白。”

另一邊,昭常見自己一給出的結果與貴族截然不同,楚王立即將目光從他身上移走,頓時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這種被楚王緊緊盯住的感覺,就如同被一隻猛獸盯着一樣,心驚膽戰,很不好。

好在現在楚王已經將注意力轉走了。

接着,昭常定了定神,在楚王說完後,立即見縫插針道:“大王,臣自從得知陰陵之事後,這幾日一直都在思索,究竟誰是背後的兇手。

如今,經過幾日思索,臣心中已經有所明目。”

“哦!”熊槐一怔,好奇的看着昭常道:“左尹說說看,誰是幕後真兇啊!”

“大王,臣以爲背後推動陰陵的,一定是趙國。”

“趙國···”昭常話音一落,殿中一些大臣立即小聲的議論起來。

此時,熊槐也遲疑的看着昭常,問道:“左尹,趙國乃是我們的盟友,卿爲何以爲是趙國動手的呢?”

“大王。”昭常拱手道:“陰陵之事發生的時候,正值大王神遊天宮之時,當此時也,我楚國大臣貴族基本上都在黑帝廟外爲大王祈福,而司敗傳回的消息,那個時間段也沒有貴族商隊的船隻通過江水前往淮水。所以,臣以爲這事絕不可能是我楚國之內的人做的。

而如果不是我楚國的人做的,那會是誰推動的呢?”

昭常高聲詢問了一句,然後自問自答道:“大王,臣以爲做出這事的國家,十有八九就是趙國!”

熊槐聞言不禁笑道:“趙國做的?左尹你是不是以爲寡人老糊塗了,趙國爲什麼要針對陰陵,就算趙國知道寡人處罰了陰陵君,等郢都的消息傳回趙國,最快也要半月功夫。

而陰陵慘劇呢,卻在寡人處罰陰陵君後的第十天,如此短的時間,卿竟然以爲是趙國做的。”

說着,熊槐臉色一冷:“大殿之中,左尹不要開這種玩笑。”

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