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

募兵的名目熊槐也想好了,那就是擴編楚王親衛。

本次出發之時,熊槐從楚宮調出一千宮廷衛隊作爲楚王親衛,昨日那一戰,派去的八百親衛,幾乎全軍覆沒。連帶墨家的遊俠,一千三百多人,活着回來的人不足三十,沒有一個沒有受傷的幸運兒。

如今熊槐手中只有兩百楚王親衛,於情於理都需要對楚王親衛進行擴編。

招募一支直屬於楚王的軍隊。

至於人數,熊槐打算暫時定在三千人,而後以這三千人爲骨幹,再按照情況需要對楚王親衛進行擴編,但那個時候,這支軍隊恐怕就不叫楚王親衛了。

想到這,熊槐對外道:“傳寡人之令,召工尹昭雎前來議事。”

不久後,昭雎走了進來,向楚王行禮道:“臣拜見大王,不知大王召見微臣,所謂何事。”

熊槐道:“昨日一戰,寡人的派去跟隨上大夫苦獲襲擊秦將公子華的八百親衛,幾乎全軍覆沒。寡人的一千親衛,如今只剩下兩百餘。寡人每每思之,總是寢食難安,故,寡人慾在軍中選拔三千精銳,作爲寡人的親衛。”

三千人···

這已經是一個大型封君所擁有的全部精銳士卒了。

雖然兩百楚王親衛,相對於楚王來說,卻是人數較少了。

但是如今楚王身在前線,被重重楚軍將士守衛,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昭雎捫心自問,不知道楚王的這種不安感是從哪裡來的。

昭雎瞳孔一收縮,小心問道:“不知大王對親衛的要求爲何?要求三千親衛何時召集。”

如今戰爭還未結束,楚王就要從軍中抽調三千精銳,這對楚軍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楚王是不用的上戰場的,這三千精銳拱衛楚王,就意味這楚軍被楚王牽制了三千精兵。

但是相對於楚王的安全來說,三千人對楚軍來說也不算什麼,畢竟楚王的安危更加重要。

熊槐清了清嗓子,悠悠一嘆道:“昨日寡人八百親衛,外加五百遊俠,突擊一個秦軍的先鋒,竟然全軍覆沒,寡人深以爲恥。”

“世人皆言魏武卒乃是當今天下精銳,寡人慾以魏國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從軍中選拔三千精銳。”

“什麼?”昭雎聞言大驚,以爲楚王要在楚國重新編練武卒了。

頓時擡起頭來,目視楚王。

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各國都知道: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魏武卒的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手執長戟,腰懸利劍,後負犀面大櫓,五十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如此才能入選武卒。

魏武卒成軍後,威震天下,號爲天下第一強軍,打的秦楚齊三國擡不起頭來,尤其是秦國,差點就被滅了。

魏國能成爲戰國早期的霸主,魏武卒功不可沒。

這樣的軍隊,其他各國自然也有跟風,楚國也不例外。

吳起到楚國後,就曾爲楚國編練新軍,這是一支直屬於楚王的軍隊。

其結果是新軍編練一半,楚國國庫爲之一空,不得不進行政治改革開源節流,才讓新軍繼續操練下去,新軍練成,楚國貴族已經恨吳起入骨。

吳起死後,楚國的那支新軍慢慢的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貴族的抵制是其一部分原因,而開銷巨大,財政難以爲繼也是原因。

這樣的一支軍隊,不是楚國這樣散漫的國家能維持的。

當然,消耗巨大這個問題魏國同樣也遇到過,所以魏國最精銳的軍隊是魏武卒,而常規軍隊則是徵召兵,這些魏國所招募的魏武卒,是徵召兵的重要補充。

要是魏國幾十萬大軍全是魏武卒,那麼就是把魏王連褲子都當了,魏國也養不起如此龐大的魏武卒。

昭雎問道:“大王想要從新編練武卒!”

熊槐搖頭否認道:“編練武卒耗費巨大,先王就曾失敗,寡人怎會貿然行事,此次不過是從軍中挑選楚王親衛罷了,不會如武卒一般,編練一軍。”

昭雎聞言心中鬆了一口氣。

熊槐接着道:“但是,此軍既是寡人親衛,自然要長駐郢都,爲了補償加入親衛的士卒,寡人決定對親衛進行免稅。”

“一人加入親衛,全家免除徭役,但凡加入寡人親衛,則可免稅十年。”

“此次選拔親衛,只要二十以下的精壯,而且除親衛將官外,普通士卒年過三十,則調往他用。”

“具體的選拔將在此次大戰之後進行選拔,于軍中挑選其中精銳,寡人營中選拔一千人,柱國所部與司敗所部各選一千人。”

“賢卿可以將這個消息傳入軍中,讓士卒們做好準備。”

昭雎一聽就知道,楚王的此次行動肯定是打算編練新軍,但是如果只有三千人,楚國完全承擔的起。

而且楚王親衛直屬楚王,其他人難以插上手。

既然楚王已經決定,那麼只能聽從。

昭雎應道:“臣,領命。”

目送昭雎離去,熊槐微微一嘆。

不久後,有人來報:“大王,鄧陵將軍已經醒過來,如今正在前往看望上大夫已齒。”

熊槐道:“寡人知道了。”

隨後,熊槐帶着親衛也向已齒的營帳走去。

已齒的營帳,已經從外面將士的行禮聲音中得知楚王到來,來不及出營迎接,見楚王已經進來,鄧陵光急忙行禮道:“臣拜見大王。”

“卿不必多禮。”熊槐見到鄧陵光站在昏迷不醒的已齒身邊行禮,慰問道:“卿身受多創,還需多加休養纔是。”

“謝大王厚愛。”鄧陵光勉強拱手道。

熊槐看了看昏迷不醒的已齒,問道:“現在先生如何,今日太醫可曾來爲先生診治?”

鄧陵光面色一黯,道:“回大王,太醫已經來過,只是先生失血過多,只能···”

失血過多的事情,熊槐知道可以輸血,但是現在這年代,只能看命,輸血一事,最起碼還需要努力多年。

熊槐悲痛道:“寡人盼望兩位先生已久,卻不想見到先生後纔不過一日,苦獲先生就遭遇不幸,而先生也遭受重創,若是可以,寡人寧可兩位先生沒有來見寡人,寡人也不願兩位先生遭受劫難。”

鄧陵光一臉肅然道:“大王何出此言,墨者秉承子墨子非攻之教,前來救援楚國,乃是墨者之義,我墨家百死無悔。”

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二章 滿朝恭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