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

就在熊槐向南方展望的時候,方城外的魏軍大營中,魏將倪良也在展望方城。

此時,主動來魏軍大營讓出戰爭指揮權的韓辰,見倪良看着方城,不禁有些緊張的問道:“倪良將軍,如何,是否有把握攻克方城。”

“有,只要韓將軍你願意將韓國的軍隊全都交給本將來指揮,那本將就有把握攻克方城。只要楚王死戰不退,那本將就有把握活捉楚王。

當然,這前提必須是韓將軍能全力支持本將。”

韓辰聞言,心中一黯,現在他韓相的位置沒了,而且還因爲作戰失利而被新王斥責,若是這次不能戴罪立功,那他就全完了。

“事到如今,本將已經別無所求。只要將軍能攻下方城,別說我麾下的軍隊了,就是在下,也願聽從將軍的調遣。”

“善。”倪良欣慰的點了點頭,同時心中也是不住的嘆息。

之前這韓辰若是不因爲自己是相國之尊,不願聽他指揮,而且沒有多少軍事才能的她,卻強行想要戰爭的指揮權,以致於韓魏兩國各自爲戰,而沒有進行協同作戰。否則,以之前方城中的楚軍數量,他們半月前就已經攻克了方城,哪能等到現在,哪能等到楚軍各地的援軍紛紛趕到這裡。

此時,韓辰見倪良得到魏韓聯軍的指揮權後,卻沒有任何戰術安排,不禁又遲疑的問道:“不知將軍打算怎麼攻克方城。”

倪良聞言皺了皺眉,然後見韓辰滿臉緊張的樣子,便按捺住心思,耐心的解釋道:“別無他法,只能強攻方城而已。”

“強攻?”韓辰一怔,這可是下下之策。

“不錯。”倪良點頭道:“方城乃是漢北門戶,北面是延綿不絕的長城,南面則是高山峻嶺,要想攻破方城,也只有強攻一途。”

說着,倪良見韓辰滿臉的擔憂,便細說道:“不過韓將軍也不用擔憂,雖然我們是強攻,但我們還是有極大的希望的。

方城守軍太少,軍隊多是百姓,而且還是由許多老幼組成了軍隊,這樣的軍隊,戰力根本無法與我們相比。

此外,據本將估算,楚王動員了整個漢北十七縣,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漢北百姓都會來方城。魯陽召陵等四縣百姓,全都去了魯陽關駐守,而析邑丹陽等地的百姓則全都去了丹淅防線。所以,漢北郡中會來方城的百姓,只有八縣,其中還有方城舞陽鄂縣雉縣這四個已經被我們打殘的縣。

剩下的四縣,雖然還有宛城鄧縣這兩個大縣,但漢北諸地畢竟纔在數年前被秦韓聯軍橫掃了一邊,百姓出現大量的流失。所以,來到方城的百姓必定不會太多。

即便是根據五國伐楚之前的漢北楚人數量算,宛城的援軍頂多就兩萬人,鄧縣約一萬五千人,剩下的兩縣加在一起約一萬人左右,再加上楚王賣爵所得的約五萬私軍。這些地方的援軍再加一起,也不會超過十萬人。”

韓辰信服的點了點頭,倪良所說的楚人數量跟韓國上次獲得的楚國漢北各縣戶籍上的百姓數量相差彷彿,這還是沒有發生戰亂時的百姓數量。而上次秦韓兩郡肆虐漢北之後,殺了不少百姓,同樣也有大量百姓逃亡。

所以,現在楚王手中的數量,絕對不超過十萬人。如果這幾年漢北一直沒有回覆元氣,則現在方城只有五六萬人,即便漢北已經逐漸恢復元氣,那楚王手中軍隊也只有七八萬之間。

想到這,韓辰頓時鬆了一口,這還在掌握之中。

此時,倪良見韓辰臉色舒緩,笑了笑,看向方城道:“楚王手中的軍隊,不是老弱病殘,就是一些地痞流氓,這樣的軍隊他們能堅持多久。

只要我們全力攻城,隨着方城守成的主力壯丁越大越少,方城的抵抗就會越來越弱。如此,按照我們現在的攻城狀況,短則兩三月,長則五月,方城必破。

方城一破,整個漢北便是通途。”

韓辰一聽,頓時充滿自信的道:“好,好,好,在下這就將葉郡外的五萬韓軍調來,繼續給楚王加點壓力。”

“好,有勞韓將軍了。”

次日,魏韓聯軍合兵一處,十幾萬大軍在魏將倪良指揮,瘋狂的向方城衝去。

是日,三國激戰一日,雙方全都損失不輕。

其中,楚國這邊負責守城的舞陰縣兵傷亡過半,再也無法獨立完成守城任務,其後,方城城防由鄧縣百姓接管。

又次日,葉郡外的五萬韓軍有四萬韓軍前來增援,方城頓時壓力大增。

又七日,鄧縣援軍傷亡慘重,不得不退下休整,接着,宛城的援軍接管了方城城防。

雙方再次激戰十日後,士氣低弱,將士疲憊,傷亡不輕的宛城援軍被換下,然後急訓一月的貴族的私軍正式接管了方城的城防。

就在雙方的激戰中,另一邊,昭雎再次成功的突襲了魏軍一次,然後驚險的跳出齊魏聯軍的包圍圈,接着匆匆向黃國方向退去。

路上,跟在昭雎身側的項君慎一臉沉重的道:“令尹,這一個月來,似乎齊魏宋三國對我們的突襲似乎防範的越來越嚴密,這次一次突襲要不是令尹見微知著,提前聞到了異樣的氣息,剛與魏軍接戰,便立即退兵。

否則,稍微慢一點,我們就被齊魏聯軍圍住了。”

昭雎聞言,微微點了點頭,應着:“嗯···”

“令尹。”項君慎又道:“學生以爲,齊魏宋三國···”

“嗯···”

項君慎說了一大段的話,只聽得昭雎輕輕應了一聲,似乎很是敷衍的樣子。

於是,項君慎立即向昭雎看去,卻見他已經神遊物外,根本就沒有再聽他說些什麼。

見此,項君慎以爲昭雎正在爲淮北的戰事擔憂,想要安慰昭雎,但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說,只得跟在昭雎身側,沉默的向黃國而去。

不久,行進中,昭雎突然開口問道:“今天是日子?”

項君慎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應道:“令尹,今天是五月十六,只是尋常日子。”

“五月十六!”昭雎聞言一振,然後笑道:“五月中旬,算算時間,若是今年與往年一樣,那麼大雨季節也快來了吧。”

說着,昭雎不等項君慎回答,便將右手張開,放到自己面前,微微感應了一下道:“如果我沒記錯,似乎從三天前開始,已經有三天沒吹北風了。”

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離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