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

接下來的兩天,正如熊槐所預料的那樣,在朝中一些重臣的帶動下,許多貴族以爲這次捐爵的事情乃是楚王拉攏貴族的行爲,是爲了籠絡貴族,而推行的無奈之舉。

於是,郢都的許多貴族,一面開始籌集糧食,一面開始重金向朝中重臣,尤其是向前線的主將以及那些負責評定軍功的人行賄,一面讓自己的子弟有合適的上戰場的機會,一面提前圈定戰功,確認自己的子弟可以將爵位轉正,免得自己辜負了楚王與屈原的一番心意。

就在整個郢都都在熱議捐爵的時候,前線有變的消息傳到郢都。

“大王,不好了,五日前,韓相韓辰率領五萬韓軍突然出現在方城外,然後向方城發動了突襲···”

熊槐一聽到這,先是大吃一驚,接着轉念一想,卻是不願意相信,於是連忙開口打斷道:“賢卿,這怎麼可能,韓國那來的這麼多軍隊,而且我們的探子也沒有傳回韓國聚集兵力的消息,韓辰哪來的五萬韓軍?”

司馬翦見楚王不信,而且還打斷了自己的話,立即解釋道:“大王,據探子來報,是之前陽翟的韓軍。之前韓國在陽翟聚集了十萬韓軍,其後陽翟的韓軍被暴鳶帶到魯陽,我們本以爲那十萬韓軍全都去了魯陽,但其實不是,暴鳶只是虛張聲勢,其實他只是帶去了五萬韓軍。

然後不久前探子來報,有一隻規模較大的船隊從陽翟順汝水而下,我們本以爲這隻船隊是給葉郡的韓軍運送糧食以及物資的,但其實卻是在運送軍隊。

等韓辰到了上蔡,韓軍晝伏夜出,因葉郡大部已被韓軍控制,加上韓軍的刻意隱瞞,是以我們的探子未能發覺韓軍的動作,直到韓軍出現在方城十幾裡外,才爲我們的探子所知。”

“十幾裡外!方城只有兩千守軍···”熊槐倒吸一口冷氣,臉色瞬間一白,連聲音都帶着顫音問道:“那方城情況如何,是否爲韓辰所趁?”

司馬翦心知楚王心中的急切,立即安慰道:“大王勿憂,方城現在還在我們手中。之前秦韓對方城一線發動突襲,且韓憂率領的韓軍距離方城也不遠,是以方城雖然只有兩千守軍,並且沒有發生戰事。但是守成的軍隊卻是日夜保持警惕,不敢有絲毫懈怠。

所以,韓辰雖然出現的突然,但是方城守軍迅速展開佈防,並沒有讓韓辰得逞。”

熊槐聞言長長的吐出一口氣,頓時放鬆下來。

剛剛他一聽韓辰突襲方城,差點沒被嚇死,要知道,方城雖然險要,但也只有兩千楚軍防守,一旦方城被韓軍突襲得手,那以方城的兵力,肯定擋不住韓軍。

一旦方城失守,漢北郡門戶就會洞開,如此,韓軍便可長驅直入殺如漢北腹地,如此,丹淅防線以及方城防線也將不攻自破。

如此,楚國則必將在漢北遭遇極大的挫敗,並且還會宣告這次的防守戰失敗。

如此,昭雎的計劃,以及他與屈原商議許久才敲定的計劃,就全都做了無用功。

這樣的後果,不僅不是他能承受的,甚至還不是楚國能夠承受的。

現在熊槐聽到方城沒有失守,情況還沒有到那種不可收拾的地方,這才深深的吸了兩口氣,勉強定住心神。

另一邊,一直關注楚王神色的司馬翦,此時見楚王臉色開始有了一絲血色,呼吸也變得平緩起來,再開口道:“大王,漢北郡守接子得到韓軍突襲方城的消息後,知道僅憑方城之力不足以久持,於是立即抽調了宛城大量的礦奴匠奴,當即聚得三千人,然後親自帶領這些人前往方城駐守。

同時,接子上報,爲調動這些奴隸的積極性,他已經許諾那些上戰場的奴隸,戰後可以爲他們脫去奴籍,轉爲平民。”

熊槐一聽接子已經調去了三千援軍,緊繃的心臟也變得舒緩起來。

是了,宛城不是它處,不僅戰略位置重要,同樣,宛城那邊還是楚國最大的冶鐵中心,聚集了楚國大量的工匠以及礦工,這些人都是直接歸楚國工尹管轄。

之前楚國在全國範圍內徵兵的時候,這些身在奴籍的人,並不在徵兵範圍之內,現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們也可以去頂一頂。

至於奴籍的問題···

熊槐立即應道:“好,接子做的不錯,傳詔給接子,告訴他,他給那些奴隸的許諾,寡人準了。”

“大王英明。”司馬翦拱手行了一禮,接着,遲疑道:“大王,方城雖然有了宛城的三千援軍,但是現在韓辰正在強攻方城,僅憑那些疲憊不堪的奴隸,恐怕依舊難以久守。

是故,臣請大王立即調兵前往方城,否則,遲則生變。”

熊槐瞭然的點了點頭,那些隸屬於工尹的匠奴還好點,而那些礦奴簡直就沒被楚國官員當人看,衣不覆體,食不果腹,日以繼夜的挖礦,累死其中乃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一羣這樣的人去前線作戰,即便有免去奴籍的獎勵,也難以保證他們會全力作戰。就算他們願意全力作戰,就憑他們半死半活得狀態,又能有多大的戰力呢。

所以,現在立即調兵去方城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只是,一想起調兵的問題,熊槐頓時皺起眉頭,現在他哪來的兵力可調?

想着,他突然想起葉郡的兩萬楚軍來,問道:“葉郡那邊可有消息傳來,昭滑那邊情況如何?”

司馬翦搖了搖道:“大王,之前我們聽到魏國的消息後,雖然立即下達了讓昭滑將軍退守方城的消息,但是,算算時間,退兵的命令應該已經被阻方城,並未傳到昭滑將軍的手中。所以···”

“所以昭滑以及那兩萬楚軍全都被韓軍困在葉城了!”熊槐一驚,而後沉默了。

計劃中去鎮守方城的楚軍出現了意外,而爲了避免陷入消耗戰持久戰,也是爲了避免未來轉正的貴族太多,爲了儘快結束戰爭,黃城江東的楚軍也不能調走···即便現在下詔調軍也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了。

且郢都這邊,新晉貴族剛剛上任,他們的軍隊還沒有召集起來,等他們的軍隊,也需要一定時間。

可現實的情況是,方城的已經被五萬韓軍圍攻五天,方城的兩千楚軍必然已經出現許多傷亡。更不妙的是,宛城的三千援軍雖然數量不少,但是奴隸組成的軍隊,根本不堪一用。

所以,現在急需一直楚軍能快速增援方城,但他卻無兵可派。

這該怎麼辦呢?

一時間,熊槐的雙眉緊緊貼在了一起。

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八百章 退意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