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羣臣急切間,司敗羅異率先開口道:“大王,事急矣,臣請大王立即下詔,再次在國中徵召軍隊。百姓家中凡是還有成年男丁的,就再徵兵一人。

如此,一月之內,必可聚得數十萬大軍,足以渡過這次劫難。”

羣臣一聽,頓時反應過來,接着紛紛心動。

楚國現在雖然已經每戶百姓徵兵一人了,但是這種徵兵程度卻遠遠沒有到楚國的極限。之前前線的楚軍可堪使用,自然不必再次徵兵,但是現在···

魏國援軍即將來襲,齊國援軍也有極大的可能正在聚集的路上,而楚國已經沒有其他軍隊可以調用,事已至此,當號召全國百姓共赴國難。

想着,羣臣紛紛附和道:“大王,司敗說的是,事急矣,當再次徵發百姓,以渡過劫難。”

熊槐一聽羣臣全都要求再次徵發百姓,頓時堅定的搖了搖頭。

楚國國中是什麼狀況,他這個楚王心知肚明。

楚國稅賦本來就重,稅賦加在一起已經接近一戶百姓全家收入的一半了,現在每戶百姓還要供應一個壯丁打戰,再加上之前幾年楚國連年面對征伐,大戰不斷,這無疑已經讓許多家庭處在破產逃亡的邊緣了。

每戶抽調一個男丁,已經讓國中大部分的百姓難以爲繼,須得戰後進行免稅修養,這才能讓國中百姓渡過破產危機。

這種情況下,再次徵發一人,這不是在徵發百姓,而是在逼迫百姓逃亡爲盜。

無論這一戰是否得勝,一旦大量百姓逃亡爲盜,這無疑會極大的動搖楚國的根基,甚至會讓楚國數十年內難以恢復元氣。

這種自掘根基的事,他豈能做。

想到這,熊槐立即用不容質疑的語氣道:“不可,再次徵發百姓的事情,萬萬不可行。寡人無德,屢屢遭到各國征伐,萬幸國中百姓並沒有因此而拋棄寡人,每次都聽從寡人的徵召,上陣爲寡人殺敵。

百姓如此大恩,寡人還沒有回報,現在卻又向已經出過兵的百姓家中再次徵兵一人,致使國中百姓丁壯全都征戰於外,婦孺耕種於內。以致國中婦人不僅要思念前線的丈夫,還要掛念遠方的兒子,致使前線的戰士不僅要掛懷家中妻女,還要擔憂同一個軍營的兒子。

如此不德之舉,豈能讓國中百姓信服,即便這一次寡人借百姓之力渡過了這一次的劫難,但下一次呢,若是五國下一次來襲,還有誰會願意爲寡人而戰呢?”

羣臣一聽楚王言辭切切,態度堅定,頓時不再開口再次徵兵的事情。

畢竟,身爲楚國重臣,楚國現在是什麼狀況,他們同樣一清二楚。

只是,既不能調兵,又不能再次徵發百姓,那還怎麼應對魏國的援軍?

難道真的要讓他們率領族人去填那個無底深淵嗎?

想着,羣臣心中不由有些急躁起來。

若是讓他們率族人去填,那得死多少人才能擋住魏國的大軍?

附庸僕役大量傷亡,他們家中必然元氣大傷,若是族中子弟出現一些傷亡,這纔是真的心傷肉痛。

想着,殿中羣臣一想起各地佔據大量土地百姓的貴族封君,一想起他們聽到自己等人向楚王宣誓毀家紓難後,卻依舊無動於衷,一想起他們的種種,羣臣不由在心中生出對那些人的陣陣不滿與憤恨。

平時享受着國家的優厚待遇,現在國家面臨危難,那些人卻自顧自己保存實力,不願爲國死戰。

這···這真是國家的蛀蟲。

此時,王位的上的熊槐見羣臣有的上很難看,有的臉上滿是擔憂之色,有的臉上帶着屢屢怨恨,有的臉上已經露出堅定之色。

見此,熊槐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滿臉擔憂的問道:“諸卿,事已至此,寡人心中已亂,已經束手無策,諸卿賢能,不知何以教寡人。”

羣臣一聽楚王詢問,大都羞愧的低下頭顱,不願看到楚王慌亂與期待的面龐。

此刻不僅楚王沒辦法,他們同樣也沒辦法。

頓了頓,熊槐見羣臣無人應答,輕輕發出一聲飽含擔憂的輕嘆,然後看向左司馬司馬翦,點名道:“左司馬,卿可還有其他策略。”

司馬翦聞言,看着楚王張了張口,沉默了一下,然後羞愧的長拜道:“臣無能,爲報大王厚恩,臣願率全族上前線殺敵,以報君恩。”

熊槐聞言,沉默了一下,然後接連點了幾個重臣的名,卻只得到與司馬翦一樣的答覆。

見此,熊槐滿是失望的問道:“諸卿,難道事情真的已經到這個地步,真的到了逼得諸卿要率族人上陣了嗎?”

羣臣一聽楚王的滿是失望,甚至還帶着屢屢絕望,不禁再拜道:“臣等無能······”

就在此時,就在羣臣的聲音落下後,一個與衆不同的聲音突然在殿中響起。

“大王,臣有一策,可緩解眼下我楚國兵力不足,物資短缺的問題。”

羣臣一聽有人有辦法,立即帶着詫異驚喜的目光向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卻見開口的人是屈原。

見到屈原,羣臣頓時露出期待的目光。

雖然許多人之前都對屈原不滿,甚至是即位不滿,但此時此刻,國難當頭,屈原能拿出一個渡過危機的辦法,這···

這一瞬間,羣臣看屈原的目光都變得和緩起來,不復之前冷漠。

此時,熊槐見的羣臣模樣,立即驚喜的問道:“賢卿有何辦法,快快道來。”

“大王,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屈原一拱手,然後笑道:“故,臣的辦法就是,請大王立下重賞,以招募國人抗擊五國。”

“重賞?”太府尹金君同一聽,立即搖頭道:“左徒的計劃好是好,可是連年征戰,太府多有空虛,恐怕已經拿不出足夠的錢糧來招募足夠多的勇士了。”

屈原笑道:“太府尹不急,平自然也知道太府的實情,所以,在下用於招募勇士的重賞,不是錢糧,而是爵位。”

“爵位?”

羣臣聽着屈原的話,全都大爲震驚。

這···這屈原竟然在趁國家危難,趁機推行變法。

若是變法的消息傳出,這讓前線的貴族封君怎麼想?

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一百五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