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和平締造者(下)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郊外,位於佛羅里達半島南端的霍姆斯泰德空軍基地

伴隨着清亮的電鈴聲和地勤人員的嘈雜呼喊,一羣銀光閃爍的龐然大物,出現在了機場的跑道上。

它們就是這個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軍用轟炸機,擁有六個螺旋槳的b-36“和平締造者”。

這是一款創造了多項記錄的超遠程戰略轟炸機:它是歷史上投入批量生產的最大型的活塞引擎飛機,也是歷史上翼展最大的軍用飛機,亦是第一款無需改裝就可以掛載那時美國核武庫內所有種類原子彈的轟炸機,以及有史以來第一款真正能夠跨越大洋執行洲際轟炸任務的超遠程戰略轟炸機。

在這個時代翱翔於天空的飛機當中,b-36是絕對的“空中巨無霸”,生產它的康維爾公司公關部門,曾經發表過一篇標題爲《信不信由你》的文章,來向公衆描繪b-36“和平締造者”的巨大: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86噸,相當於三架二戰時期最大的轟炸機b-29;可裝載三十九噸炸彈,相當於在擡起一架b-24(滿載)的同時再舉起一架p-47;它的十臺發動機能產生四萬四千匹馬力的功率,相當於九部火車頭或四百輛軍用卡車,甚至是兩艘一戰時期的燃煤鍋爐“無畏艦”(無畏號戰列艦的總功率僅爲兩萬兩千五百匹馬力);而爲了驅動如此強勁的引擎,其裝載的燃油足夠一個內燃機車頭繞地球行駛十圈;它的高空除冰系統能爲一個擁有六百間客房的飯店提供足夠的暖氣;其翼展的長度達到七十米,相當於萊特兄弟首次飛行距離的兩倍!

——與b-36“和平締造者”這種超級龐然大物的體型相比,即使是b-29超級空中堡壘也顯得格外瘦小。

但是,別看b-36“和平締造者”這傢伙的體態如此碩大臃腫,在六臺活塞式發動機(單臺功率高達3800馬力)和四臺渦噴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23千牛)的全力推動下,它在戰鬥狀態下可達到685-700千米\/小時的最大速度,與二戰時期最快的戰鬥機相差無幾,極限飛行高度亦可達兩萬米,直抵同溫層。自衛用火炮也高達十六門(其中6個活動的遙控炮塔內分別裝有雙管20毫米機炮,機頭和尾部炮塔上各裝兩門20毫米機炮)。當然,與之前生產的美國轟炸機相比,b-36最顯著的提高還是在於它的載彈量與航程:在二戰期間,即使是名聲顯赫的b-29“超級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其最大載彈量也僅有九噸,而b-36可以運載三十九噸的彈藥(其中包括當時最重量級的核彈);b-29的最大航程爲六千七百公里,而b-36則擁有驚人的一萬兩千到一萬六千公里(各個型號的b-36最大航程略有不同,原始型號最大航程只有一萬兩千公里)——換言之,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目標不處於其毀滅範圍以內。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是這樣一種專爲毀滅性核大戰而精心準備的飛機,卻被美國空軍賦予“和平締造者”(peacemaker)的綽號!

不過換個角度想一想,這個綽號似乎也挺貼切的——核彈帶來和平嘛!

像b-36這樣前所未有的超級空中巨獸,顯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當時的技術和工業水平,並且導致了一大堆的實際操作問題。比如說,將近六米直徑螺旋槳在高空劃開空氣時所產生的噪音非常巨大,讓機組人員感覺自己彷彿置身於嘈雜的印刷車間裡,如果幹得久了的話,甚至還會有聽力下降的危險。

更加令人詬病的是,由於b-36“和平締造者”的螺旋槳裝在後邊,而非一般常見的前邊,也就是說,採用了罕見的推進式,而非常見的拉進式。結果這樣的引擎佈局方式,導致進入發動機的氣流量不足——估計是被前面機翼遮擋了一下的原因,氣流量不足就會造成氣冷不夠,從而導致發動機容易過熱,乃至於失火:所有型號的b-36轟炸機都飽受發動機過熱的困擾,並且因此導致多次恐怖的空中起火事故。

而作爲最早服役的第一批試作品,眼下這十二架出現在佛羅里達州霍姆斯泰德空軍基地的b-36“和平締造者”,更是渾身充滿了各種小毛病,引擎過熱的情況簡直是令人心中發毛。上天過的機組人員都抱怨說,他們操縱的b-36超遠程轟炸機是“一上天就有兩臺引擎正在燃燒,還有兩臺引擎已經過熱,隨時準備變成一個大火球”……但儘管如此,奈何軍令如山,面對五角大樓的嚴令,這些飛行員還是咬牙寫好了遺囑,然後滿心忐忑地裝載好原子彈、燃燒彈、高爆彈和宣傳彈,踏上了遠赴南美洲的征途……

幸運的是,在經歷了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之後,雖然有四架b-36“和平締造者”中途發生故障,不得不臨時迫降,而五角大樓也被迫縮減核爆目標,將安第斯山脈另一側的智利劃出了第一輪核爆的目標範圍。但剩下的八架b-36轟炸機,包括四架載着原子彈的b-36轟炸機,還是順利地抵達了巴西的南部邊境。

然後,已經在歐亞大陸上演過多次的死亡噩夢,終於也降臨在了天真浪漫的南美各國人民頭上。

——面對從一萬四千米高空全速來襲的b-36“和平締造者”超遠程戰略轟炸機,在這個還沒有地對空導彈的時代,即使防空預警雷達事先有所反應,地面的高射炮也打不到這樣的高度,而戰鬥機即使來得及起飛迎擊,往往還飛不了這麼高——尤其是在南美各國的軍備普遍落後,基本沒啥先進飛機的情況下。

更何況,b-36“和平締造者”比b-29更加皮糙肉厚、結實耐打,轟炸機上的自衛火力也不是吃素的,想要用體型單薄的單發戰鬥機把它從空中敲下來,簡直就相當於是想要讓一羣貓咪去獵殺野豬……

所以,八架全速挺進的b-36“和平締造者”超遠程轟炸機,輕而易舉地突破了南美各國的微弱抵抗,將死亡與毀滅的潘多拉盒子,播撒在了整個南美洲最爲肥沃富饒的拉普拉塔平原之上。

首先慘遭核爆的對象,是拉普拉塔河畔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被一枚四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準確命中了市區,包括庇隆總統及其夫人在內的二十萬市民當場命喪黃泉,整個阿根廷中央政府灰飛煙滅。然後,拉普拉塔河另一側的烏拉圭首都蒙德維的亞,以及阿根廷北部的兩座城市拉普拉塔和羅薩里奧,也分別捱了一枚核彈……此外,還有另外幾座阿根廷城市,也承受了b-36的常規轟炸,並且被撒了警告傳單。倒是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因爲當時正在下雨,天空之中陰雲密佈,轟炸機無法從高空看清地面,所以暫時逃過一劫。由於後方爆發的這一突變,原本已經推進深入巴西境內的三國反美聯軍,也被迫暫時停滯了下來。

然而,對於遠離戰火太久的南美洲來說,這還僅僅是“白頭鷹之懲戒”的第一波而已……三天後,滿載着原子彈的b-36“和平締造者”機羣再次呼嘯而至,將更多的原子彈投放到了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其它城市頭上。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這一次也沒能倖免,被一枚原子彈夷爲平地。而蘇聯大西洋艦隊的臨時錨地,已經被反美聯軍佔領的巴西南部重鎮阿雷格里港,也同樣在這一回捱了核爆,全艦隊上下損失慘重,瀕臨瓦解。

另一邊,面對美帝國主義戰略空軍的猖獗核攻勢,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戰略核打擊部隊同樣不甘示弱,立刻就決定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核彈對核彈,派遣最新橫跨太平洋接力轉場過來的遠程轟炸機羣,從智利北部安託法加斯塔港剛剛營建完畢的前線空軍基地起飛,對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以及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等城市,還有從衛星偵察中看出建設了大型機場的地方,前後分批投擲了足足二十枚原子彈,徹底蹂躪了巴西的精華地帶,把這個南美第一大國炸成了無政府狀態,順便還把五架b-36“和平締造者”摧毀在了地面上——由於其中三架b-36“和平締造者”上還載着美國的原子彈,結果在被毀後造成了極爲嚴重的大範圍核泄漏,給清理和重建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如果以後還有人會去清理這堆輻射廢墟的話……

此外,蘇聯空軍還核爆了玻利維亞的首都蘇克雷——因爲在美國核爆阿根廷等國之後,剛剛停戰投降的玻利維亞政府覺得轉機將至,立刻就撕毀停戰協定,再次加入以美國爲首的盟軍陣營,企圖趁機對着周邊鄰國狐假虎威一番,卻忘了蘇聯人的戰略轟炸機羣還在自己身旁……於是,玻利維亞政府的自作聰明,眨眼間就變成了自尋死路,首都蘇克雷和大半個中央政府班底,都在蘇聯原子彈的蘑菇雲之中化爲灰燼……

再接下來,這種互相捅刀子的核打擊還在繼續——由於巴西全國的大型機場均已被摧毀,爲了安全起見,失去了巴西中繼站的b-36“和平締造者”機羣只得收縮作戰半徑,不再試圖遠征智利和阿根廷,而是把懲戒性核爆的目標,轉向了南美的北部,距離美國本土更近的厄瓜多爾和秘魯,先後核爆了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和秘魯首都利馬。而蘇聯方面也以牙還牙,先是對委內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進行了核打擊,然後又核爆了荷蘭、法國、英國在南美圭亞那的殖民地首府,逼得這三國政府再次搬家到了加勒比海,比如丘吉爾就把大英帝國流亡政府搬遷到了開曼羣島,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帶着她的宮廷和流亡內閣搬到了安的列斯羣島,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組織則搬到了馬提尼克島……虧得這些老牌列強實在是家大業大,到哪兒都有地盤可供安家。

由於這個時代的技術限制,美蘇兩國的戰略空軍可以比較容易地高空突防,向敵國城市投放原子彈,卻很難建立起一道堅固的國土防空體系,把攜帶核彈的敵方轟炸機阻截於境外——結果,伴隨着一朵又一朵蘑菇雲在拉丁美洲大地上的騰空而起,曾經浪漫而又樂天的全體南美人民,都不得不認真地面對一道絕望的選擇題:你是選擇美國原子彈,還是選擇蘇聯原子彈?不管選擇哪一個,都一樣可以死得屍骨無存哦!

截止到一九四七年末,整個南美除了地理位置最偏遠的智利,還有深深陷入紅白內戰,打得難解難分的哥倫比亞因禍得福,僥倖躲過一劫,尚未被核彈轟頂之外,其它所有的南美國家,無論是親美一方還是反美一方,都已經承受了不止一枚原子彈的轟炸,各個主要城市在蘑菇雲之中化爲輻射廢墟,死亡人數以千萬計。

而且,絕大多數南美國家在承受了核彈的飽和轟擊之後,都紛紛陷入了政府機能瓦解、社會秩序崩潰的黑暗時代。至於親美和反美陣營之間的地面戰爭,也隨之基本停了下來——由於本國後方被核爆毀滅,各方軍隊都陷入了指揮癱瘓、後勤斷絕的空前窘境,士氣更是低落到了崩潰的地步,繼續戰鬥已經毫無意義。

由此可見,配上了原子彈的b-36超遠程轟炸機,果然不負其“和平締造者”之名——說到底,戰爭這東西畢竟還是需要人來發動的,只要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戰爭勢必就打不動了,而世界自然也就和平了……

隨着核打擊報復和反報復的不斷升級,上百朵蘑菇雲在南美各地相繼升起。看到美軍擺出了這樣一副玉石俱焚的焦土戰略,讓俄國人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國家昔年用冬將軍和焚燒莫斯科來拖死拿破崙皇帝的往事,於是在反覆權衡指揮,克里姆林宮只得全盤放棄了“一鼓作氣大踏步前進,以南美爲跳板進攻美國本土”的打算,而是召回了派往南美的艦隊和航空兵,將一個遍地都是輻射廢墟的爛攤子,重新丟給了美國人。

而同樣筋疲力盡的五角大樓,也沒有接過這個燙手山芋的意思,在確認了蘇聯人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已經撤走之後,就停止對南美各國的轟炸,並且把陷在巴西等地的地面部隊撤了出來,只是在幾個沿海據點象徵性留下了一些雜牌部隊,隨後就是縮回本土舔傷口休養生息,任憑“恢復和平”的南美各國自生自滅。

就這樣,美蘇雙方在南美洲的這一輪生死較量,以南美洲各國遭受毀滅性的打擊而宣告結束。

然後,整個地球的人類,就在飢餓、戰火和動盪的空前浩劫之中,迎來了本世紀最寒冷的冬天……

第37章 見怪不怪(下)第22章 天上白玉京(下)第118章 鳳凰山上的帶路黨(下)第94章 戰爭的真諦就是互相傷害第56章 白頭鷹不想當冤大頭(下)第11章 苦中作樂第1章 羅德島的李維爵爺第5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五)第22章 被染紅的列島(下)第78章 征服澳洲的最後一戰(中)第53章 阿爾努斯市的未來發展規劃第3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下)第5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下)第81章 霸道女神的暴力追妻七光怪陸離的東方魔都第71章 彈指間,萬軍灰飛煙滅(下)第42章 人間煉獄第14章 貓玩人(上)第42章 孕婦也要開蛋糕店第14章 拜見野比大雄第54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上)第13章 “紅制服”的到來第二十七 這個是三光政策嗎第129章 南美洲驚變(上)第103章 京師大亂鬥(下)第54章 滿意與失意(上)第88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下)三什麼是民國範兒第109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五)第74章 墨爾本的陷落(上)第12章 蒙大拿州的新據點(下)第41章 日奸們(上)第18章 喵星人的煉獄(中)第14章 活死人黎明(上)第67章 兔子的復仇(上)第157章 最後的槍聲(上)第66章 南海鐵道紀行(6)第30章 熱鬧喧囂的東方海洋(中)第9章 異界水門事件(上)第21章 好聚好散(下)第3章 穿越北宋的政委第12章 論如何在異界裝逼第56章 自作孽不可活(上)第6章 刷分真容易(上)第59章 霍格沃茲神術學院(下)第20章 《關於異世界的初步調查報告》(上)第46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續)第33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上)第81章 山東激變(上)第18章 關於開設分基地的建議第145章 盛京的最後一日(中)第26章 冒險者們的日常第16章 山寨也是一門技術活(上)第15章 荒誕在十月(下)第67章 颱風戰神哈爾西(中)第98章 兔兔女王的野望(下)第88章 登州鎮易幟(上)第173章 大戰後的延續日常第70章 南半球的戰火第53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下)第49章 別無選擇三梳妝打扮要人命第6章 貞子也來了!第175章 “大和旅館”的婚禮第9章 賺錢好辛苦(上)第9章 喪屍被玩壞了第109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五)第23章 從地底出擊第74章 僞造“澳宋帝國”遺...第124章 南印度洋追擊戰(上)第119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上)第98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下)九國民黨殺自己人比殺共產黨還第17章 戰鬥的間隙第1章 戰鬥吧!城管!第10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第123章 風雪中的短暫休戰第59章 霍格沃茲神術學院(下)第9章 初探卡恩村第2章 這裡是《復仇者聯盟》第129章 南美洲驚變(上)第50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上)第44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上)第6章 鋼鐵雄心:旭日帝國(下)第106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上)第19章 主神空間的麻煩尚未結...第5章 這位同學本來還可以搶救...第13章 從無限世界歸來的打狗...第9章 異界水門事件(上)第114章 來自海上的入侵第45章 印鈔票是頭等大事!第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第73章 全球華人穿越者同盟...番外八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五第113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中)第121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下)第25章 桶狹間(上)第173章 爲淵驅魚(中)第15章 活死人黎明(中)第1章 紐約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