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南美洲驚變(上)

智利這個詞的原意是“世界的盡頭”,這是因爲殖民地時期的智利被侷限在沙漠以南和比奧比奧河以北,對宗主國來說是一個遙遠而相對隔絕的地方,而當時的智利並沒有發現像墨西哥和秘魯那樣豐富的貴金屬礦藏,因而並沒有得到宗主國的重視。此外,智利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境內頻繁地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

不過,雖然位置偏僻而形狀奇特,但智利絕不是個貧弱的國家,正是這樣特殊的地理結構和歷史原因,造就了智利人的堅韌性格以及求知好學的傳統,還有較強的自治能力,而且爲他們抵禦外來入侵者提供了一種天然屏障。當然,大自然也有對智利的獨特饋贈,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得智利擁有了堅實的經濟支柱,它的銅礦資料佔世界儲量的四分之一,它還是世界上出產天然硝石最多的國家;智利還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爲智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也讓曾經偏遠貧弱的智利,有了在戰爭中爭霸的基礎條件——作爲南美洲爲數不多的好戰國度,智利自從建國以來就窮兵黷武、不斷北伐,連番攻打玻利維亞和秘魯,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海戰和陸戰勝利,版圖向北擴張了數百公里,被譽爲“南美洲的英國人”。

然而,在美國這樣的巨無霸面前,智利這個南美小強的實力就有點不夠看了。雖然在十九世紀末期,智利曾經擁有過整個美洲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噸位和戰鬥力都在當時的美國海軍之上。但隨着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全球列強造艦競賽轟轟烈烈地展開,當美國人組織“大白艦隊”環球航行示威的時候,昔日曾經風光一時的智利海軍,卻由於缺乏自行建造戰艦的工業實力,而迅速落後,變成了不起眼的小角色。

再接下來,隨着門羅主義的推行和美國實力的急劇膨脹,智利跟其它的南美小夥伴們一樣,逐漸淪爲了美國人的後院和經濟殖民地。到了二戰時期,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之下,智利也跟着對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宣戰,加入了盟軍陣營——原本只是想要跟着湊湊熱鬧,賺個戰勝國頭銜回來顯擺一下的。然而,戰局的發展卻遠比智利人想象得更加殘酷和血腥,打完了外強中乾的德國和意大利,接下來又得跟蘇聯人幹仗。

在空前殘酷的戰爭之中,智利海軍的艦艇和水兵基本都被美國太平洋艦隊強行徵用,並且在南太平洋的一系列戰事之中消耗殆盡。而前後二十多萬跟隨美國參加世界大戰的智利陸軍,也在太平洋、日本、北非、歐洲、中東的一系列海外戰事之中幾乎全軍覆沒,平均一千個人裡面纔有一個人能夠活着回來。

而智利國內爲了支持這場戰爭的開銷,也是一再提高賦稅,壓榨得國民苦不堪言。雖然美國給了智利政府不少貸款和資助,但是在戰時物資管制的情況下,這些美元貸款除了用於投資之外,根本是什麼都買不來。

眼看着跟隨美國參加世界大戰,非但享受不到任何戰爭紅利,反而要賠上僅有的老本,智利全國上下早已積蓄了極大的不滿,而瘋狂暴漲的陣亡人數,也讓這個人口有限的小國越來越難以忍受——在南美人看來,無論二戰還是三戰,都是“別人的戰爭”,自己是爲了錢去給美國人當僱傭兵的。可是如今的美元越來越不值錢,說不定哪天就變成了廢紙,再打下去已經不是拿命換錢,而是賠錢又賠命了,這樣的蠢事誰肯去做?

於是,在親美的亞歷山德里總統爲了維持搖搖欲墜的政權,彈壓反戰運動,而宣佈解散國會、停止選舉、全國戒嚴之後,親共的左翼聯合政黨“人民陣線”,立刻打着“維護憲法”的旗號發起軍事政變——經過六個小時的混戰,亞歷山德里總統及其一千五百名嫡系親信戰死於首都聖地亞哥街頭,新成立的智利政府一邊繼續鎮壓全國的反對分子,一邊宣佈撕毀跟美國之間的軍事同盟協定,退出本次戰爭。

與此同時,原本就一貫打着“反美”大旗,對參戰之事始終三心二意、極不情願的阿根廷政府,也正式宣佈跳反。去年上臺的庇隆政府在穩固了內部之後,就開始着手冷卻和淡化同盟關係,先是逐步停止了跟美國政府的軍事合作,然後又試圖設法召回之前被陸續派遣到海外助戰的阿根廷軍隊——這個工作剛起了個頭就被迫結束,因爲參戰的阿根廷軍隊很快就全部覆滅,不是去見了上帝就是進了戰俘營。

然而,美國卻不能容忍阿根廷就這樣輕易跳下戰車。雖然自從進入四七年的春天之後,兩大陣營之間的戰爭烈度迅速下降,但爲了應對接下來必然發生的殘酷消耗戰,五角大樓需要從南美洲徵發更多的士兵充當炮灰,並且搜刮更多的資源來維持龐大戰爭機器的運轉,所以必須收緊而不是放鬆對南美各國的掌控。

爲了彈壓阿根廷國內的反美勢力,美國在應付國內災情的同時,還不忘向巴西增兵,同時派遣艦隊出巡拉普拉塔河口,威懾位於拉普拉塔河出海口南岸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在美國政府對阿根廷人的大規模強制徵兵、低價徵購大量的糧食和肉類,以及強行攤派鉅額戰爭國債等粗暴要求面前,這一切的軍事恐嚇措施,都沒能壓住阿根廷人的熊熊怒火。被逼急了的阿根廷人紛紛表示,自己寧願跟美國佬幹上一仗,死在家裡,也不願被搜刮盡最後一塊銅幣,然後埋骨在大洋彼岸某個不知名的荒野之中。

而原本在政治立場上就極度反美,極具納粹色彩的庇隆政府,更是不斷地推波助瀾、火上添油,很快就藉助民意和大勢,成功清洗了國內微弱的親美勢力,正式與美國翻臉——雖然作爲納粹餘孽,他們同樣厭惡蘇聯人,但畢竟蘇聯人遠隔重洋,而美國人已經把髒手伸進了阿根廷的國內,自然是先反美要緊。

再接下來,在美軍之前連番戰敗的壓力之下,秘魯的政局也發生了劇變……主張退出戰爭的左翼政黨依靠政變上臺,但親美的舊政權則集結嫡系軍隊開始反撲。正當兩邊殺得難解難分之際,又來了外援……

智利北部邊境,阿塔卡馬沙漠,安託法加斯塔港

蘇聯紅旗太平洋艦隊的新旗艦,使用了核動力的“列寧”號戰列艦,正在這座沙漠港口外拋錨停泊。

王秋站在船舷的欄杆旁,好奇地眺望着對面黃褐色的海岸線和光禿禿的山嶺——雖然這片土地距離大海近在咫尺,但秘魯寒流帶來了南極附近冰冷的海水,導致阿塔卡馬沙漠附近的空氣下冷上暖,氣象學上稱這種情況叫“逆溫層”,非常不利於雨滴的凝結;同時,安第斯山脈又象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大屏障,擋住了從亞馬遜盆地吹來的潮溼氣團。算來算去,阿塔卡馬沙漠附近沒有符合任何一個能夠下起雨來的氣象條件,因此,儘管這地方常年多霧,有時候空氣的相對溼度能達到70%,它還是成了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

這片阿塔卡馬沙漠究竟乾旱到了什麼地步呢?整個沙漠的平均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北部地區更是在10毫米以下,平均每個世紀才能下兩到三場雨;沙漠裡的某些地方,從16世紀後期西班牙人開始在這裡搞了氣象記錄以來,乾旱了差不多400年,也就是說,那裡還有沒有親眼見過上一次下雨的活人都很難說。

阿塔卡馬沙漠乾燥到了這個份上,怎麼看都是極度不適宜人類居住,再加上僅有的土壤也是強酸性,極其貧瘠,所以,除了幾個居民點之外,它就成了世界上唯一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地方。以至於美國國家宇航局的火星探測車都在這裡搞試驗——科學家們認爲,這裡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說不定條件還不如火星!

然而,儘管自然條件如此惡劣,這片沙漠裡卻生活着足足一百萬人!眼前的這座安託法加斯塔港,更是智利全國的第二大港口和第五大城市——沒有地表的水源,他們就利用天氣多霧的特點,張了成百上千張遮天蔽日的“捕霧網”來收集霧氣中的水分,讓濃霧在網表面凝聚成水滴。據說運氣好的時候,每張網每天能收集一百七十升水。此外還從安第斯山脈鋪設長長的水管引來雪水,以此來勉強維生。

——那麼多智利人之所以扎堆居住在這片連水都喝不上的沙漠裡,當然不是因爲他們喜歡自討苦吃,而是因爲這片沙漠出產大量的鳥糞石、天然硝石和銅礦,都是能夠賣出不錯價錢的好東西。而遠離文明世界繁華區域的智利,也正是靠着這些礦產的貿易收入,才能玩得起燒錢的大海軍……雖然眼下的智利海軍因爲參加世界大戰,被美國佬折騰得七七八八,所剩無幾。但還是在靠近北方邊境的安託法加斯塔港,留下了不少軍用港口設施,如今正好被第一次橫渡太平洋的蘇聯紅海軍直接佔用,作爲進行補給和休整的前進基地。

此時此刻,整個安託法加斯塔的港灣裡,都被一艘艘飄揚着紅旗的蘇聯海軍遠洋艦艇塞得滿滿當當。而更早抵達南美沿海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則已經提前出征秘魯,配合新政權粉碎國內親美反動派的反撲。

“……秘魯那邊的局勢怎麼樣?最新的情報發過來了嗎?日本海軍陸戰隊有沒有打進首都利馬了?”

迴轉“列寧”號戰列艦的海圖室內,王秋一邊看着展開桌上被畫得亂七八糟的地圖,一邊隨口問道。

“……進展還算順利,利馬郊外的卡亞俄軍港已經被炮擊摧毀,岸基航空兵也沒有起飛轟炸的跡象。一部分情報政工人員已經上岸,發動當地的日本僑民武裝起義,配合新政府圍剿親美派軍隊殘黨……”

郭政委一邊用船內電話跟無線電室保持聯繫,一邊用鉛筆往地圖和本子上寫了些什麼,“……親美派叛軍對首都利馬的攻勢,已經在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高密度轟炸之下被挫敗,目前正在開始全線反擊……”

“……聽上去似乎進展狀況還不錯……美國人那邊呢?他們對南美洲的變局有何反應?”

王秋比較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繼續追問說,“……這次撬走了他們這麼一大塊牆角,又是在如此致命的要害部位,接下來還有可能會引發整個拉丁美洲洗牌的連鎖反應……這會兒的白宮肯定已經急瘋了吧?”

“……他們就算是急瘋了也沒用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被之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西進印度洋的佯動所欺騙,目前還待在夏威夷羣島備戰,一時間根本趕不到南美這邊來。”

郭教授用鉛筆戳着地圖上的夏威夷羣島,如此答道,“……而且,就算他們緊趕慢趕地從夏威夷羣島勞師遠襲過來,且不說這時間得磨蹭多久,看接下來也扛不住半個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和整個蘇聯紅海軍太平洋艦隊的聯手——光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次南美作戰就來了整整十二艘!航母機動艦隊更是精華盡出……”

對於郭教授的上述觀點,王秋也點頭表示贊同。

雖然自從門羅主義出臺以來,美國就把整個拉丁美洲視爲自家後院和獨霸的勢力範圍,但主要手段還是以經濟和政治上的滲透爲主。至於直接在南美各國駐紮的軍隊,那還真的是基本沒有多少——二戰之前,美國陸軍的那點兒迷你編制,撒到海外根本連個響兒都沒有。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海陸軍在急劇擴編之中死了一茬又一茬,都鬧得國內人力資源短缺,要從盟國拉壯丁了,哪裡湊得出多少人手來進駐南美洲?

因此,面對南美盟國突如其來的迅速相繼倒戈,遠在北半球的美國人看上去是根本反應不過來了。

第6章 出師不利的王秋團隊第152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上)第28章 來自異世界的窺視(下)第69章 閒話東林第119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上)第32章 魯濱遜之死第45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中)第96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下)第16章 暗流涌動(下)第54章 論引進獸耳孃的必要性第174章 爲淵驅魚(下)第56章 白頭鷹不想當冤大頭(下)第161章 凋落的星條旗第35章 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1章 宅女穿越者的憂鬱第24章 驚現T病毒!第62章 全球核戰第42章 哆啦a夢的瘟疫公司第7章 大力打造東方鬼城第133章 嶺南無戰事(上)第33章 把妹子裝進籠子裡第54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上)第151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中)第112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八)第36章 被忽略的前兆第176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二)第169章 在上海有皇帝出沒!(上)第6章 貞子也來了!第11章 賺錢好辛苦(下)第138章 四方亂雲起(下)第160章 南京!南京!(中)第2章 被揭穿的真相(下)第6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下)第84章 核爆再起(上)第14章 一羣軟骨頭第13章 “紅制服”的到來第39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下)第10章 修仙艱難,陛下還是當超...九國民黨殺自己人比殺共產黨還第389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40章 新徵程的序曲第22章 偵察小隊出動第166章 於江南重建大清!第58章 聯合艦隊出擊!(中)第12章 酷熱的冬天第131章 杭州無血開城(上)第107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三)第30章 把教廷給搬空吧!第81章 赤道洋之夏(上)第22章 逃出學園第12章 從一個煉獄到另一個煉獄(下)第75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上)第42章 孕婦也要開蛋糕店第565章 前赴後繼的作死者(下)第32章 點餐好辛苦第61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中)第73章 噩耗!老媽駕到!第23章 跨越時空的收破爛第15章 這個是爬行者嗎?第20章 哆啦a夢的財務危機第58章 伊塔黎卡城的假期(下)第156章 引狼入室(上)第30章 請政委老爹逛妓院(上)第40章 無人島上的野生裸女第174章 貪得無厭的有關部門第15章 兔娘鬥炎龍第102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續)第14章 一羣軟骨頭第24章 有恃無恐的大反派第195章 荷蘭海軍上將的報告(中)第72章 墨爾本之冬(中)第2章 歡迎來到紳士與淑女的時代(中)第89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完)第60章 大統領の憤怒(上)第81章 山東激變(上)第87章 穿越結束了,異變還沒完呢第13章 飛越大綠海第25章 貧道自請北伐第127章 樹倒猢猻散的先兆第90章 萬里大移民(上)第9章 宋欽宗的驚愕第33章 從今天起開始搞破壞第158章 最後的槍聲(中)第13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下)第16章 初遇兔耳娘二衣衫笨重勝鎧甲第9章 關於喪屍的討論第9章 賺錢好辛苦(上)第164章 三戰終結之時(下)第7章 刷分真容易(中)第92章 萬里大移民(下)第59章 到來與離去(下一)第33章 從今天起開始搞破壞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第136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中)第46章 末世之嘆息第17章 認真你就輸了第111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七)第43章 王秋的喪屍知識講座(下)第21章 走進印度(下)